一种车载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1379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充电装置,包括车载电源、待充电设备端公头、设置在车身上的设备支撑装置、微控制单元和传感器单元;设备支撑装置的一端设置有接触头;待充电设备端公头的一端用于与接触头接触或分离,另一端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口连接;所述设备支撑装置用于放置所述待充电设备;所述微控制单元一端与所述车载电源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接触头以及所述传感器单元连接;还公开了一种车载充电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待充电设备的待充电设备端公头与接触头的接触实现对待充电设备的充电,不仅方便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随时给待充电设备充电,且充电效率高,手机不需要无线充电功能,对手机配置要求低,充电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载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车辆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车辆具备车载手机充电功能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目前市面上可以放置手机的空间有很多,但其大致可分为几个种:第一种,没有明显的手机放置区特征,可以放到门板地图袋或者扶手箱;第二种,有一定的手机、钱包、钥匙等统合放置区;其特点是,更方便手机、钱包、钥匙、香烟等常用物品的存取;其布置位置大致在于副仪表板前开口储物空间、杯托旁边、扶手箱上层和副仪表板后面板上;第三种,更偏向于手机放置的具有无线充电功能(QI)的储物空间;其特点是,支持无线充电(QI技术)的手机放在上面可进行无线充电。其对手机本身功能要求较高,适用范围较小,且存在着充电慢、效率低、行车手机抖动、充电稳定性差的问题第四种,将充电插口集成到了手机盒上,通过将手机充电插口插在车上实现充电的方式;该方法存在插接不方便,不便于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进行充电,且接头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br>为了解决上述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载电源、待充电设备端公头(2)、设置在车身上的设备支撑装置(3)、微控制单元(1)和传感器单元;所述设备支撑装置(3)的一端设置有接触头(4);所述待充电设备端公头(2)的一端用于与所述接触头(4)接触或分离,所述待充电设备端公头(2)的另一端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口连接;/n所述设备支撑装置(3)用于放置所述待充电设备;/n所述微控制单元(1)一端与所述车载电源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接触头(4)以及所述传感器单元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载电源、待充电设备端公头(2)、设置在车身上的设备支撑装置(3)、微控制单元(1)和传感器单元;所述设备支撑装置(3)的一端设置有接触头(4);所述待充电设备端公头(2)的一端用于与所述接触头(4)接触或分离,所述待充电设备端公头(2)的另一端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口连接;
所述设备支撑装置(3)用于放置所述待充电设备;
所述微控制单元(1)一端与所述车载电源连接,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接触头(4)以及所述传感器单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单元(1)用于在所述待充电设备端公头(2)与所述接触头(4)接触时控制所述车载电源对所述待充电设备供电,以实现对待充电端设备的充电;
所述传感器单元用于检测充电电流的变化数据,并将所述充电电流的变化数据发送至所述微控制单元(1);
所述微控制单元(1)用于在所述充电电流的变化数据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车载电源对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断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单元(1)包括控制器和电压转换器;
所述电压转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车载电源连接,所述电压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所述接触头(4)以及所述传感器单元电连接;
所述电压转换器用于将所述车载电源转换成预设电压;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接触头(4)以及所述传感器单元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磁设备(6),所述电磁设备(6)设置在所述设备支撑装置(3)远离所述待充电设备端的一侧;所述电磁设备(6)与所述电压转换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电磁设备(6)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所述电磁设备(6)用于在通电后吸附所述待充电设备;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电磁设备(6)的通电或断电。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宫利军李冠蓬杨光亮孙立强杜飞解胜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