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双馈风机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换流器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13614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1
一种提升双馈风机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换流器控制方法,电压突降后,时刻监测直流电容电压和转子电流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双馈风机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换流器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系统控制领域,涉及一种双换流器独立非线性控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提升双馈风机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换流器控制方法,尤其适合于含有大规模风力发电并网的输电系统。
技术介绍
全球化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危机逐渐加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在各种类型的风力发电系统(windgeneratorsystem,WGS)中,基于双馈感应电机(Doublyfedinductiongenerator,DFIG)的风力发电系统因其体积小、成本低、控制灵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陆上风电场。由于DFIG的定子绕组与电网直接连接,风机的运行易受电网扰动影响,尤其是电网电压突降的影响。为此,多数国家颁布的电网规范要求:WGS在电网电压突降时需保持持续并网并为电网提供动态无功支持,即要求WGS具备一定的低压穿越(lowvoltageridethrough,LVRT)能力。另一方面,随着风电场的大规模集成,缺乏LVRT能力的WGS在严重电压下降时可能会发生大规模脱网,甚至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双馈风机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换流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电压突降后,时刻监测直流电容电压V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双馈风机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换流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电压突降后,时刻监测直流电容电压Vdc和转子电流ir,判断直流电容电压Vdc或转子电流ir是否超过限制值;在直流电容电压Vdc或转子电流ir超过限制值时,触发主动式Crowbar保护电路;
S2,在直流电容电压Vdc和转子电流ir均低于限制值并保持两个周波内无越限后,退出主动式Crowbar保护电路,同时将转子侧和网侧换流器的PI控制切换为综合干扰抑制控制;
S3,在电压降落恢复后,切回PI控制,实现电网故障突降下风电场的低电压穿越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双馈风机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换流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主动式Crowbar保护电路,用于保护严重电压跌落下风电机组的转子和直流电容,能够在直流母线电压和转子电流低于限制值后退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双馈风机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换流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综合干扰抑制控制的具体过程如下:根据双馈风机的五阶模型和网侧换流器的三阶模型,结合转子侧换流器和网侧换流器的不同阶段的控制目标,分别设计性能指标并形成RSC的DAC问题和GSC的DAC问题;根据不同的DAC问题,利用状态相关Riccati方程技术进行近似求解;根据所求解设计状态反馈控制规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升双馈风机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换流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RSC,DFIG五阶模型如式(2)所示:



其中,



上式中:分别为暂态电动势的d轴分量、q轴分量;为转子时间常数;分别为定子自感、转子自感和互感;分别为定子电流的d轴分量、q轴分量;s为转差;ωs为同步角速度;分别为转子电压的d轴分量、q轴分量;H为DFIG的惯性时间常数;Ps,Pm分别为风电场有功功率和机械功率;为定子电阻;为暂态电抗;为转子磁链的d轴分量、q轴分量;
将平衡点移动到原点后,将式(2)表述为式(3):



其中















其中,z为调节输出;x为状态变量;u为控制变量;d为干扰输入量;为系统的状态方程;f(x)、g1(x)、g2(x)分别为与状态变量相关的函数矩阵;h(x),k(x)为根据控制目标调整的函数矩阵,分别为暂态电动势的d轴分量、q轴分量在平衡点处的值;分别为定子电流的d轴分量、q轴分量在平衡点出的值;se为平衡点处的转差;ωs为同步角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升双馈风机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换流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DAC问题的形式通过下式中的最大最小微分对策问题得到:



其中,‖z(x,u)‖2=zT(x,u)z(x,u),‖d(t)‖2=dT(t)d(t);γ为反映干扰抑制能力的常数;s.t.表示约束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升双馈风机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换流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WGS的整个低电压穿越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1)初始阶段
初始阶段为2个系统周期;
在初始阶段,DFIG的转子电流为下式(5):



初始阶段的调节输出z1为转子电流h1x与控制变量u的组合:



其中,k1(x)代表与状态变量相关的变量;
2)初始之后
初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若谷秦博宇刘健张若微戴立森高欣孙宏丽郭云涛郭安祥吴子豪王辰曦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