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电缆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1314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电缆模块,其包括:多芯电缆,该多芯电缆包括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以及连接器,其连接至多芯电缆的一端,并且包括基板以及第一焊盘、第二焊盘和第三焊盘,第一焊盘、第二焊盘和第三焊盘连接至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和第三信号线并设置在基板上。通过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传输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形成差分信号。连接器构造成使得从第三焊盘的第三重心向下述直线绘制而得到的垂线的垂足位于第一重心和第二重心之间:所述直线穿过第一焊盘的第一重心和第二焊盘的第二重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电缆模块
本公开的一方面涉及一种连接器电缆(线缆)模块。
技术介绍
日本特开专利公开No.2017-069152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子设备之间的传输的具有连接器的多芯电缆(以下称为“连接器电缆模块”)。无论连接器的竖向取向如何,都可以将连接器电缆模块连接至电子设备。尽管日本特开专利公开No.2017-069152中公开的连接器电缆模块可以实现预期的目的,但是在连接器电缆模块中会产生不可忽略的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公开的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电缆模块,其包括多芯电缆和连接至多芯电缆的一端的连接器。该多芯电缆包括:第一信号线,其传输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线,其传输第二信号;以及第三信号线,其传输独立于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第三信号。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形成差分信号。该连接器包括:基板;第一焊盘(盘),其设置在基板上并连接至第一信号线;第二焊盘,其设置在基板上并连接至第二信号线;以及第三焊盘,其设置在基板上并连接至第三信号线。连接器构造成使得从第三焊盘的第三重心向下述直线绘制而得到的垂线的垂足位于第一重心和第二重心之间:所述直线穿过第一焊盘的第一重心和第二焊盘的第二重心。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电缆模块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连接器电缆模块中的电连接的图;图3是示出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的连接器引脚的图;图4A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焊盘的布置的顶视图;图4B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其他焊盘的布置的顶视图;图4C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焊盘的布置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数据信号的变化的图;图6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数据信号的变化的图;图7是示出了根据参考示例的焊盘的布置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了根据该参考示例的数据信号的变化的图;图9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第一变型的焊盘的布置的剖视图;并且图10是示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第二变型的焊盘的布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描述<1>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连接器电缆模块包括多芯电缆和连接至该多芯电缆的一端的连接器。该多芯电缆包括:第一信号线,其传输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线,其传输第二信号;以及第三信号线,其传输独立于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第三信号。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形成差分信号。该连接器包括:基板;第一焊盘,其设置在基板上并连接至第一信号线;第二焊盘,其设置在基板上并连接至第二信号线;以及第三焊盘,其设置在基板上并连接至第三信号线。连接器构造成使得从第三焊盘的第三重心向下述直线绘制而得到的垂线的垂足位于第一重心和第二重心之间:所述直线穿过第一焊盘的第一重心和第二焊盘的第二重心。从第三重心向穿过第一重心和第二重心的直线绘制而得到的垂线的垂足位于第一重心和第二重心之间。利用该构造,第一信号和第三信号之间的串扰以及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之间的串扰相互抵消,并且减小了由串扰引起的噪声。<2>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是绞合的(绞合在一起),因此适合于差分信号的传输。<3>第一焊盘和第三焊盘彼此之间的距离使得在第一信号和第三信号之间发生串扰,并且第二焊盘和第三焊盘彼此之间的距离使得在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之间发生串扰。当发生此类串扰时,本实施例的构造特别有效。<4>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设置在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并且第三焊盘设置在基板的第二表面上,基板的第二表面与基板的第一表面相反。该构造使得可以将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彼此相邻布置,并且可以可靠地传输差分信号。<5>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连接器电缆模块包括多芯电缆和连接至该多芯电缆的一端的连接器。该多芯电缆包括:第一信号线,其传输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线,其传输第二信号;以及第三信号线,其传输独立于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第三信号。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绞合在一起,并且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形成差分信号。该连接器包括:基板;第一焊盘,其设置在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并连接至第一信号线;第二焊盘,其设置在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并连接至第二信号线;以及第三焊盘,其设置在基板的第二表面上并连接至第三信号线。第二表面与基板的第一表面相反。连接器构造成使得从第三焊盘的第三重心向下述直线绘制而得到的垂线的垂足位于第一重心和第二重心之间:所述直线穿过第一焊盘的第一重心和第二焊盘的第二重心。[实施例的描述]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然而,本专利技术不限于该实施例。在说明书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分配给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功能和/或构造的部件,并且可以省略那些部件的重复描述。<连接器电缆模块的构造>首先,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具有连接器的多芯电缆(以下称为“连接器电缆模块”)的构造。图1是根据该实施例的连接器电缆模块1的透视图。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电缆模块1例如可以用于将电子设备(未示出)彼此连接。在图1中,U、D、F、B、R和L表示连接器电缆模块1中的方向。即,U表示“向上”(或上方),D表示“向下”(或下方),F表示“前”,B表示“后”(或后面),R表示“右”,L表示“左”。如图1所示,连接器电缆模块1包括多芯电缆2、第一连接器3和第二连接器4。第一连接器3附接到多芯电缆2的前端。第二连接器4附接到多芯电缆2的后端。连接器电缆模块1还包括将被连接至电子设备的插座(未示出)的连接器插头5。一个连接器插头5设置在第一连接器3的前端,并且另一个连接器插头5设置在第二连接器4的后端。每个连接器插头5包括金属外壳5a,该金属外壳5a用作壳体并且具有大致椭圆筒状形状。金属外壳5a中容纳有引脚保持板5b。引脚保持板5b保持接触引脚5c以连接至电子设备的插座(未示出)。接触引脚5c布置在引脚保持板5b上,使得即使第一连接器3或第二连接器4的左右方向或上下方向颠倒,接触引脚5c也可连接至电子设备的插座。第一连接器3在其内部包括第一基板11,多芯电缆2连接至该第一基板11。第一基板11具有第一表面11A和第二表面11B。在该示例中,第一表面11A是第一基板11的上表面,并且第二表面11B是第一基板11的下表面。第一基板11包括:第一电路12;焊盘40f,其连接至第一电路12的后端;以及连接器引脚60f,其连接至第一电路12的前端。焊盘40f和连接器引脚60f设置在第一基板11的第一表面11A和第二表面11B上。例如,第一基板11的厚度在0.5mm和1.0mm之间。第二连接器4在其内部包括第二基板13,多芯电缆2连接至该第二基板13。第二基板13具有第一表面13A和第二表面13B。在该示例中,第一表面13A是第二基板13的上表面,并且第二表面13B是第二基板13的下表面。第二基板13包括:第二电路14;焊盘40b,其连接至第二电路14的前端;以及连接器引脚60b,其连接至第二电路14的后端。焊盘40b和连接器引脚60b设置在第二基板13的第一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电缆模块,包括:/n多芯电缆;以及/n连接器,其连接至所述多芯电缆的一端,其中/n所述多芯电缆包括:/n第一信号线,其传输第一信号;/n第二信号线,其传输第二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形成差分信号;以及/n第三信号线,其传输独立于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三信号;/n所述连接器包括:/n基板;/n第一焊盘,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线;/n第二焊盘,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连接至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n第三焊盘,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连接至所述第三信号线;并且/n所述连接器构造成使得从所述第三焊盘的第三重心向下述直线绘制而得到的垂线的垂足位于所述第一重心和所述第二重心之间:所述直线穿过所述第一焊盘的第一重心和所述第二焊盘的第二重心。/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208 JP 2019-0213211.一种连接器电缆模块,包括:
多芯电缆;以及
连接器,其连接至所述多芯电缆的一端,其中
所述多芯电缆包括:
第一信号线,其传输第一信号;
第二信号线,其传输第二信号,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形成差分信号;以及
第三信号线,其传输独立于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第三信号;
所述连接器包括:
基板;
第一焊盘,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线;
第二焊盘,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连接至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
第三焊盘,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连接至所述第三信号线;并且
所述连接器构造成使得从所述第三焊盘的第三重心向下述直线绘制而得到的垂线的垂足位于所述第一重心和所述第二重心之间:所述直线穿过所述第一焊盘的第一重心和所述第二焊盘的第二重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电缆模块,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绞合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电缆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三焊盘彼此之间的距离使得在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三信号之间发生串扰;并且
所述第二焊盘和所述第三焊盘彼此之间的距离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田直茂铃木昌辉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