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主轴的油冷循环与润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31124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精度主轴的油冷循环与润滑系统,包括液压站、风冷机、进油管、回油管和主轴装置,所述液压站上设置风冷机,液压站输出端通过进油管与主轴装置连接,液压站输入端通过回油管与主轴装置连接,所述主轴装置包括润滑冷却系统、主轴箱、第一主轴、刀杆、滚刀、第二轴套、第二主轴、自定心支撑座、压板、第一油腔、第二油腔和油路,所述主轴箱内设置第一主轴,第一主轴远离主轴箱一端与刀杆一端连接,在刀杆上套设滚刀,所述刀杆另一端与第二主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的油冷循环与润滑系统保持主轴精度,延长主轴使用寿命,液压站配合风冷机工作,使油液经轴承滚珠之间的间隙从左向右流动,更好地实现流体的流动性和热传递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精度主轴的油冷循环与润滑系统
本技术涉及机床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高精度主轴的油冷循环与润滑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高速加工技术的发展,机床正向着高速、高刚度、大承载、高可靠性和长寿命等方向发展,高速主轴是实现高速加工的核心功能部件,它的动力学特性对加工精度、刀具和轴承寿命等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随着主轴转速和功率的不断提高,发热问题已成为影响主轴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据市场反应,机床在开始运作和运作20分钟,1个小时的时候加工精度均为不一,对产品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其中80%的因素就是主轴运作产生一定的热量,热量累计到一定程度对机床本体产生的力学变形引起的,冷却润滑系统工作效果差将大大影响主轴运转精度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精度主轴的油冷循环与润滑系统,包括液压站、风冷机、进油管、回油管和主轴装置,所述液压站上设置风冷机,液压站输出端通过进油管与主轴装置连接,液压站输入端通过回油管与主轴装置连接,所述主轴装置包括润滑冷却系统、主轴箱、第一主轴、刀杆、滚刀、第二轴套、第二主轴、自定心支撑座、压板、第一油腔、第二油腔和油路,所述主轴箱内设置第一主轴,第一主轴远离主轴箱一端与刀杆一端连接,在刀杆上套设滚刀,所述刀杆另一端与第二主轴连接,第二主轴设置于第二轴套内,第二轴套两侧通过压板固定连接自定心支撑座,所述润滑冷却系统包括第一油腔、第二油腔和油路,所述第一油腔设置于第一主轴中部外,第二油腔设置于第一主轴右端外,主轴箱左端上通过入口连接第一主轴左端,主轴箱右端上通过出口连接第一主轴右端,所述入口内设置油路输入端与进油管连接,出口内设置油路输出端与回油管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外均通过精密锁紧螺母连接设置圆柱滚子轴承和角接触轴承,所述角接触轴承设置为四个,油路依次经过角接触轴承。作为优选,所述主轴箱左右两侧上分别设置PT1/4接头和PT1/2接头与进油管、回油管连接,所述PT1/4接头与入口相通,PT1/2接头与出口相通。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油腔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氟胶油封,且第二油腔体积为第一油腔体积的十倍。作为优选,所述刀杆通过6个国标12.9级内六角螺钉装入第一主轴,配合精密锁紧螺母安装于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内,校正正刀杆径向跳动在0.002mm以内,轴心窜动在0.002mm以内;所述刀杆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主轴、第二主轴通过7∶24锥度定位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的油冷循环与润滑系统保持主轴精度,延长主轴使用寿命,降低成本,液压站配合风冷机工作,使油液经轴承滚珠之间的间隙从左向右流动,更好地实现流体的流动性和热传递性,这样长时间运作对保持轴承的静动特性,精度以及主轴热态特性和精度有良好的恒温型控制。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主轴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油路与主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液压站;2、风冷机;3、回油管;4、进油管;5、主轴装置;6、PT1/4接头;7、PT1/2接头;8、主轴箱;9、第一主轴;10、刀杆;11、滚刀;12、第二轴套;13、第二主轴;14、自定心支撑座;15、压板;16、润滑冷却系统;17、入口;18、出口;19、氟胶油封;20、圆柱滚子轴承;21、第一油腔;22、角接触轴承;23、精密锁紧螺母;24、第二油腔;25、油路。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1-4所示的一种高精度主轴的油冷循环与润滑系统,包括液压站1、风冷机2、进油管4、回油管3和主轴装置5,所述液压站1上设置风冷机2,液压站1输出端通过进油管4与主轴装置5连接,液压站1输入端通过回油管3与主轴装置5连接,所述主轴装置1包括润滑冷却系统16、主轴箱8、第一主轴9、刀杆10、滚刀11、第二轴套12、第二主轴13、自定心支撑座14、压板15、第一油腔21、第二油腔24和油路25,所述主轴箱8内设置第一主轴9,第一主轴9远离主轴箱8一端与刀杆10一端连接,在刀杆10上套设滚刀11,所述刀杆10另一端与第二主轴13连接,第二主轴13设置于第二轴套12内,第二轴套12两侧通过压板15固定连接自定心支撑座14,所述润滑冷却系统16包括第一油腔21、第二油腔24和油路25,所述第一油腔21设置于第一主轴9中部外,第二油腔24设置于第一主轴9右端外,主轴箱8左端上通过入口17连接第一主轴9左端,主轴箱8右端上通过出口18连接第一主轴9右端,所述入口17内设置油路25输入端与进油管4连接,出口18内设置油路25输出端与回油管3连接。所述第一主轴9和第二主轴13外均通过精密锁紧螺母23连接设置圆柱滚子轴承20和角接触轴承22,所述角接触轴承22设置为四个,油路25依次经过角接触轴承22。所述主轴箱8左右两侧上分别设置PT1/4接头6和PT1/2接头7与进油管4、回油管3连接,所述PT1/4接头6与入口17相通,PT1/2接头与出口18相通。所述第二油腔24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氟胶油封19,且第二油腔24体积为第一油腔21体积的十倍。所述刀杆10通过6个国标12.9级内六角螺钉装入第一主轴9,配合精密锁紧螺母23安装于第一主轴9和第二主轴13内,校正正刀杆10径向跳动在0.002mm以内,轴心窜动在0.002mm以内;所述刀杆4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主轴3、第二主轴7通过7∶24锥度定位配合。所述刀杆4、第一主轴9和第二主轴7材质均为38CrMoAL;所述自定心支撑座14内表面呈圆弧曲面与第二轴套12配合。所述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首先主轴油经液压站1给出,流经调速阀,通过入口17配合PT1/4接头6进入主轴系统第一油腔21,经圆柱滚子轴承20、角接触轴承22之间的间隙从左向右流动,对四个角接触轴承22完全润滑,并将瞬间热量随着流动的油向后输送到达第二油腔24,第二油腔24左右端均设有氟胶油封19,防止泄露,设计第二油腔24体积为第一油腔21的10倍大,这样液体在第一油腔21逗留的时间极短,流体最终汇集在第二油腔24,此时第二油腔24的出口18配合PT1/2接头7接通液压站1,液压站有完整的风冷机2制,对回流过来的液体进行及时冷却再通过本体将冷却的液体输送到入口17,完成不间断的连续循环,热量也同时随着液体一起循环起来,这样能更好地实现流体的流动性和热传递性,这样长时间运作对保持轴承的静动特性。本技术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精度主轴的油冷循环与润滑系统,包括液压站(1)、风冷机(2)、进油管(4)、回油管(3)和主轴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站(1)上设置风冷机(2),液压站(1)输出端通过进油管(4)与主轴装置(5)连接,液压站(1)输入端通过回油管(3)与主轴装置(5)连接,所述主轴装置(5)包括润滑冷却系统(16)、主轴箱(8)、第一主轴(9)、刀杆(10)、滚刀(11)、第二轴套(12)、第二主轴(13)、自定心支撑座(14)和压板(15),所述主轴箱(8)内设置第一主轴(9),第一主轴(9)远离主轴箱(8)一端与刀杆(10)一端连接,在刀杆(10)上套设滚刀(11),所述刀杆(10)另一端与第二主轴(13)连接,第二主轴(13)设置于第二轴套(12)内,第二轴套(12)两侧通过压板(15)固定连接自定心支撑座(14),所述润滑冷却系统(16)包括第一油腔(21)、第二油腔(24)和油路(25),所述第一油腔(21)设置于第一主轴(9)中部外,第二油腔(24)设置于第一主轴(9)右端外,主轴箱(8)左端上通过入口(17)连接第一主轴(9)左端,主轴箱(8)右端上通过出口(18)连接第一主轴(9)右端,所述入口(17)内设置油路(25)输入端与进油管(4)连接,出口(18)内设置油路(25)输出端与回油管(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度主轴的油冷循环与润滑系统,包括液压站(1)、风冷机(2)、进油管(4)、回油管(3)和主轴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站(1)上设置风冷机(2),液压站(1)输出端通过进油管(4)与主轴装置(5)连接,液压站(1)输入端通过回油管(3)与主轴装置(5)连接,所述主轴装置(5)包括润滑冷却系统(16)、主轴箱(8)、第一主轴(9)、刀杆(10)、滚刀(11)、第二轴套(12)、第二主轴(13)、自定心支撑座(14)和压板(15),所述主轴箱(8)内设置第一主轴(9),第一主轴(9)远离主轴箱(8)一端与刀杆(10)一端连接,在刀杆(10)上套设滚刀(11),所述刀杆(10)另一端与第二主轴(13)连接,第二主轴(13)设置于第二轴套(12)内,第二轴套(12)两侧通过压板(15)固定连接自定心支撑座(14),所述润滑冷却系统(16)包括第一油腔(21)、第二油腔(24)和油路(25),所述第一油腔(21)设置于第一主轴(9)中部外,第二油腔(24)设置于第一主轴(9)右端外,主轴箱(8)左端上通过入口(17)连接第一主轴(9)左端,主轴箱(8)右端上通过出口(18)连接第一主轴(9)右端,所述入口(17)内设置油路(25)输入端与进油管(4)连接,出口(18)内设置油路(25)输出端与回油管(3)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振锐智能机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