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双通电导体电流测量方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0672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5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双通电导体电流测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单轴磁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磁感应强度、第二单轴磁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磁感应强度和第三单轴磁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三磁感应强度;将第一通电导体的三个磁感应强度分量作为粒子群中每个粒子的位置变量,通过粒子群算法对所述粒子群中每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进行迭代计算,得到全局最优位置;根据全局最优位置对应的位置分量以及所述第一单轴磁传感器、所述第二单轴磁传感器、所述第三单轴磁传感器两两之间的相对距离,得到所述第一通电导体的电流和所述第二通电导体的电流。采用本方法能够同时测量两个导体的电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双通电导体电流测量方法、装置
本申请涉及线路检测
,特别是涉及电力系统中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双通电导体电流测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发展挑战,节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智能电网正成为世界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智能电网要求能够实现对电气设备电流的在线监测和实时监控,进而提高电能的利用率。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出现了各种电流测量方法,目前电网中的电流测量方法,一般采用分流器、电流互感器、罗氏线圈电流传感器、光纤电流传感器、磁通门电流传感器、霍尔电流传感器、磁电阻电流传感器等设备,这些测量设备存在以下缺点:目前智能电网中存在分离导线、多芯电缆时,现有的电流测量方法每次只能测量一个导体的电流,存在测量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双通电导体电流测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双通电导体电流测量方法,所述双通电导体包括第一通电导体和第二通电导体,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单轴磁传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双通电导体电流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通电导体包括第一通电导体和第二通电导体,所述方法包括:/n获取第一单轴磁传感器检测到的针对所述双通电导体的第一磁感应强度、第二单轴磁传感器检测到的针对所述双通电导体的第二磁感应强度和第三单轴磁传感器检测到的针对所述双通电导体的第三磁感应强度;以及,获取所述第一单轴磁传感器、所述第二单轴磁传感器、所述第三单轴磁传感器两两之间的相对距离;其中,所述第一磁感应强度包括第一分量,所述第二磁感应强度包括第二分量,所述第三磁感应强度包括第三分量;所述第一分量、所述第二分量、所述第三分量依次为所述第一通电导体在所述第一单轴磁传感器、所述第二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双通电导体电流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通电导体包括第一通电导体和第二通电导体,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单轴磁传感器检测到的针对所述双通电导体的第一磁感应强度、第二单轴磁传感器检测到的针对所述双通电导体的第二磁感应强度和第三单轴磁传感器检测到的针对所述双通电导体的第三磁感应强度;以及,获取所述第一单轴磁传感器、所述第二单轴磁传感器、所述第三单轴磁传感器两两之间的相对距离;其中,所述第一磁感应强度包括第一分量,所述第二磁感应强度包括第二分量,所述第三磁感应强度包括第三分量;所述第一分量、所述第二分量、所述第三分量依次为所述第一通电导体在所述第一单轴磁传感器、所述第二单轴磁传感器、所述第三单轴磁传感器上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分量;
将所述第一分量、所述第二分量、所述第三分量作为粒子群中每个粒子的位置变量,通过粒子群算法对所述粒子群中每个粒子的位置变量进行迭代计算,得到所述粒子群的全局最优位置;
根据所述全局最优位置对应的第一分量、第二分量、第三分量,以及所述第一磁感应强度、所述第二磁感应强度、所述第三磁感应强度和所述第一单轴磁传感器、所述第二单轴磁传感器、所述第三单轴磁传感器两两之间的相对距离,得到所述第一通电导体的电流和所述第二通电导体的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单轴磁传感器的磁敏感方向相互平行,且与所述第一通电导体、所述第二通电导体中至少一个不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分量、所述第二分量、所述第三分量作为粒子群中每个粒子的位置变量,通过粒子群算法对所述粒子群中每个粒子的位置变量进行迭代计算,得到全局最优位置的步骤,包括:
获取初值,所述初值包括所述粒子群的种群规模、每个粒子的初始位置和所述每个粒子的初始速度;
确定粒子群中每个粒子的个体最优位置;其中,将所述粒子群中每个粒子的初始位置作为当前个体最优位置;
根据适应度函数计算每个粒子的适应值,取所述粒子群中最小适应值对应的粒子位置作为整个粒子群的全局最优位置;
将迭代次数加1,根据所述粒子群中每个粒子的当前位置和当前速度,以及所述当前个体最优位置、所述粒子群的全局最优位置,对所述粒子群中每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每个粒子的当前位置和当前速度;
根据所述更新后的每个粒子的当前位置和当前速度以及所述适应度函数更新每个粒子的当前个体最优位置和粒子群的全局最优位置;
判断是否满足迭代终止条件;所述终止条件为:所述当前全局最优位置对应的适应值达到设定的适应度要求,或者,迭代次数达到预设的最大迭代次数;
若是,停止迭代,输出所述当前全局最优位置;
若否,返回将迭代次数加1,根据所述粒子群中每个粒子的当前位置和当前速度,以及所述当前个体最优位置、所述粒子群的全局最优位置,对所述粒子群中每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每个粒子的当前位置和当前速度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适应度函数计算每个粒子的适应值,包括:
根据所述每个粒子的当前位置、以及所述第一单轴磁传感器、所述第二单轴磁传感器、所述第三单轴磁传感器两两之间的相对距离,通过毕奥萨伐尔定律计算所述第一通电导体的电流;
根据所述每个粒子的当前位置、所述第一磁感应强度、所述第二磁感应强度、所述第三磁感应强度,得到所述每个粒子对应的第二通电导体的磁感应强度分量;
根据所述每个粒子对应的第二通电导体的磁感应强度分量以及所述第一单轴磁传感器、所述第二单轴磁传感器、所述第三单轴磁传感器两两之间的相对距离,通过毕奥萨伐尔定律计算所述第二通电导体的电流;
获取所述第一通电导体的电流与所述第二通电导体的电流的差值的绝对值,所述差值的绝对值即为所述每个粒子的适应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根据所述粒子群中每个粒子的当前位置和当前速度,以及所述当前个体最优位置、所述粒子群的全局最优位置,对所述粒子群中每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每个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仲李鹏孙宏棣王志明赵继光田兵尹旭郭敏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