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立宇专利>正文

一种秸秆生物质燃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04847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3
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秸秆生物质燃烧装置,包括装置体、烟道和喂料斗,所述装置体的内侧壁设置有落灰网,且装置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烟道设置在装置体的右侧,且烟道与处理筒相连通,所述喂料斗下端与第二输送壳体相连通,且喂料斗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破碎辊,所述破碎辊后端与第四转轴相连接,且第四转轴贯穿喂料斗的内后侧壁,所述第四转轴之间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连接,且第一齿轮设置在左侧的第四转轴上,右侧的所述第四转轴与第四电动机相连接。该秸秆生物质燃烧装置,第一电动机作用下带动搅拌杆对秸秆生物质燃料进行搅动,使得秸秆生物质燃料燃烧充分,不仅起到助燃效果,且避免产生的灰分凝结,有助于灰分通过落灰网掉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秸秆生物质燃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质相关
,具体为一种秸秆生物质燃烧装置。
技术介绍
秸秆生物质燃料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秸秆生物质燃料成颗粒状或块状作为燃料燃烧,在燃烧放料过程中,存在燃烧不充分的情况,燃烧效果差,且秸秆生物质燃料含有灰分较大,在燃烧过程中存在较为普遍的灰分凝结,大幅降低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秸秆生物质燃烧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由于秸秆生物质燃料成颗粒状或块状作为燃料燃烧,在燃烧放料过程中,存在燃烧不充分的情况,燃烧效果差,且秸秆生物质燃料含有灰分较大,在燃烧过程中存在较为普遍的灰分凝结,大幅降低燃烧效率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秸秆生物质燃烧装置,包括装置体、烟道和喂料斗,所述装置体的内侧壁设置有落灰网,且装置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与第一转轴相连接,且第一转轴与锥齿轮组相连接,同时锥齿轮组与传动轴相连接,所述传动轴上端贯穿装置体下端面和落灰网设置有搅拌杆,所述装置体下方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秸秆生物质燃烧装置,包括装置体(1)、烟道(12)和喂料斗(20),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体(1)的内侧壁设置有落灰网(2),且装置体(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电动机(3),所述第一电动机(3)与第一转轴(4)相连接,且第一转轴(4)与锥齿轮组(5)相连接,同时锥齿轮组(5)与传动轴(6)相连接,所述传动轴(6)上端贯穿装置体(1)下端面和落灰网(2)设置有搅拌杆(7),所述装置体(1)下方设置有第一输送壳体(8),且第一输送壳体(8)的前侧设置有第二电动机(9),所述第二电动机(9)与第二转轴(10)相连接,且第二转轴(10)贯穿第一输送壳体(8)的前侧壁与第一绞龙(11)相连接,同时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秸秆生物质燃烧装置,包括装置体(1)、烟道(12)和喂料斗(20),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体(1)的内侧壁设置有落灰网(2),且装置体(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电动机(3),所述第一电动机(3)与第一转轴(4)相连接,且第一转轴(4)与锥齿轮组(5)相连接,同时锥齿轮组(5)与传动轴(6)相连接,所述传动轴(6)上端贯穿装置体(1)下端面和落灰网(2)设置有搅拌杆(7),所述装置体(1)下方设置有第一输送壳体(8),且第一输送壳体(8)的前侧设置有第二电动机(9),所述第二电动机(9)与第二转轴(10)相连接,且第二转轴(10)贯穿第一输送壳体(8)的前侧壁与第一绞龙(11)相连接,同时第一绞龙(11)转动连接在第一输送壳体(8)的内侧壁上,所述烟道(12)设置在装置体(1)的右侧,且烟道(12)与处理筒(13)相连通,所述装置体(1)的左侧设置有鼓风机(14)和第二输送壳体(15),且第二输送壳体(15)设置在鼓风机(14)的上方,所述第二输送壳体(15)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绞龙(16),且第二绞龙(16)贯穿第二输送壳体(15)的内左侧壁,所述第二绞龙(16)通过同步带(17)和第三转轴(18)相连接,且第三转轴(18)与第三电动机(19)相连接,所述喂料斗(20)下端与第二输送壳体(15)相连通,且喂料斗(20)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有破碎辊(21),所述破碎辊(21)后端与第四转轴(22)相连接,且第四转轴(22)贯穿喂料斗(20)的内后侧壁,所述第四转轴(22)之间通过第一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立宇
申请(专利权)人:胡立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