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秀红专利>正文

一种内科临床用紧急呼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0376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2
一种内科临床用紧急呼吸装置,包括底座、输氧管、第一输气管、一次性呼吸面罩、第二输气管和净化筒;底座上设置用于存放医疗用具的箱体和用于将氧气瓶安装在底座上的安装架;氧气瓶的出气口处设置输氧管;输氧管上设有控制阀,输氧管连接第一输气管;一次性呼吸面罩上设有进氧孔和排气孔;进氧孔连接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分别连接第一密封盖和排气孔;净化筒内设有填充有消毒棉的第一净化仓和填充有活性炭颗粒的第二净化仓,净化筒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一次性呼吸面罩上设有用于将其固定在患者的口鼻处的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为患者急救时供氧呼吸,且能有效避免患者之间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科临床用紧急呼吸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呼吸器
,尤其涉及一种内科临床用紧急呼吸装置。
技术介绍
内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它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内科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专科,几乎是所有其他临床医学的基础,亦有医学之母之称;内科学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内分泌科,血液内科,传染病科,小儿内科等。在内科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由于患有一些特殊内科疾病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紧急情况,需要对患者供氧处理,以保证患者不会出现窒息的危险;但是现有的呼吸机的结构比较复杂、体积较大无法在不移动患者的前提下进行使用;而且对于患有严重的呼吸疾病的患者,呼出的污浊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容易导致患者之间以及导致医护人员交叉感染;另外对于患者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在使用呼吸设备时,若不对设备进行有效消毒清理,则容易造成患者之间出现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一)技术目的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内科临床用紧急呼吸装置,本技术提高供的呼吸装置方便移动使用方便,能有效的避免患者之间出现交叉感染并能对患者呼出的污浊气体进行净化处理。(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科临床用紧急呼吸装置,包括底座、箱体、万向轮、氧气瓶、安装架、输氧管、第一输气管、一次性呼吸面罩、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第二输气管、第一密封盖、净化筒和第二密封盖;底座的下端设置万向轮,底座上设置用于存放医疗用具的箱体和用于将氧气瓶安装在底座上的安装架;氧气瓶上设有压力表,氧气瓶的出气口处设置输氧管;输氧管上设有用于调节输氧管内氧气流速的控制阀,输氧管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一输气管的一端;一次性呼吸面罩上设有进氧孔和排气孔;进氧孔连接第一输气管的另一端;排气孔连接第二输气管的一端;第二输气管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一密封盖;净化筒内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用于将净化筒内部分为第一净化仓和第二净化仓,第一隔板上均匀设有用于连通第一净化仓和第二净化仓的第一通孔;第一净化仓内填充有消毒棉,第一净化仓在净化筒的端面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处可拆卸连接第一密封盖;第二净化仓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第二净化仓在净化筒的端面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处可拆卸连接第二密封盖;第二密封盖上均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的孔径不大于活性炭颗粒的直径;第一固定带的一端分别连接一次性呼吸面罩的一侧;第二固定带的一端分别连接一次性呼吸面罩的另一侧,第二固定带的另一端分别可拆卸连接第一固定带的另一端用于将一次性呼吸面罩固定在患者的口鼻处。优选的,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分别采用医用无纺布制成,且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分别通过魔术贴连接。优选的,一次性呼吸面罩与患者面部接触的端面上设有医用硅胶垫,且一次性呼吸面罩内设有鼻导管;鼻导管分别连接进氧孔。优选的,一次性呼吸面罩采用医用塑料材质制成。优选的,箱体内并排设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用于将箱体内部分为多个用于存储医学用具的存放仓。优选的,箱体的端面设有密封门;密封门通过锁具与箱体固定连接。优选的,底座上设有容纳氧气瓶的放置槽;放置槽底面分别设有第一弹性垫。优选的,安装架包括支撑杆、安装板、压紧板、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安装板与底座平行设置,安装板通过支撑杆连接底座,安装板上分别设置第二安装块,安装板上设有用于容纳氧气瓶的凹槽;压紧板上设有用于让氧气瓶的瓶颈穿过的第三通孔,压紧板上设置第一安装块;第一安装块分别与第二安装块并排设置,第一安装块延其中轴线朝向第二安装块的方向设有竖直的用于安装锁具的锁孔。优选的,第三通孔的直径不大于氧气瓶的瓶身直径。优选的,压紧板朝向氧气瓶的端面分别设有第二弹性垫;第二弹性垫与氧气瓶接触的端面分别压紧氧气瓶。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万向轮将装置快速移动至患者处;使用时,将一次性呼吸面罩放置在患者的口鼻处,使用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将一次性呼吸面罩固定在患者的头部;打开氧气瓶上的气瓶阀并通过控制阀控制氧气由输氧管流入第一输气管内的的气体流速,氧气由进氧孔进入一次性呼吸面罩内供患者呼吸,患者呼气排出的污浊气体和未完全吸入的氧气从排气孔流箱第二输气管;患者呼出的污浊气体进入第一净化仓与消毒棉接触,通过消毒棉对污浊气体进行第一次净化,气体由第一通孔从第一净化仓进入第二净化仓,气体穿过活性炭颗粒从第二通孔排出;活性炭对气体进行第二次吸附净化;从而排出干净的气体避免患者排出的污浊气体携带病菌等传染给其他患者;另外消毒棉和活性炭颗粒方便更换;使用一次性呼吸面罩避免不同患者之间出现交叉感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内科临床用紧急呼吸装置中氧气瓶和一次性呼吸面罩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内科临床用紧急呼吸装置中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内科临床用紧急呼吸装置中氧气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内科临床用紧急呼吸装置中B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内科临床用紧急呼吸装置中安装板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底座;2、箱体;3、第二隔板;4、存放仓;5、万向轮;6、第一弹性垫;7、氧气瓶;8、支撑杆;9、安装板;10、压紧板;11、输氧管;12、控制阀;13、压力表;14、标签盒;15、第一安装块;16、锁孔;18、第一输气管;19、一次性呼吸面罩;20、进氧孔;21、第一固定带;22、排气孔;23、第二固定带;24、第二输气管;25、连接头;26、第一密封盖;27、净化筒;28、第二密封盖;29、第二通孔;30、活性炭颗粒;31、第一隔板;32、消毒棉。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内科临床用紧急呼吸装置,包括底座1、箱体2、万向轮5、氧气瓶7、安装架、输氧管11、第一输气管18、一次性呼吸面罩19、第一固定带21、第二固定带23、第二输气管24、第一密封盖26、净化筒27和第二密封盖28;底座1的下端设置万向轮5;万向轮5选用带刹万向轮,设有的万向轮5方便将装置快速移动至患者处;底座1上设置用于存放医疗用具的箱体2和用于将氧气瓶7安装在底座1上的安装架;进一步的,箱体2上设有推杆;氧气瓶7上设有压力表13,氧气瓶7的出气口处设置输氧管11;需要指出的是,氧气瓶7为现有医院使用的供患者呼吸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科临床用紧急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箱体(2)、万向轮(5)、氧气瓶(7)、安装架、输氧管(11)、第一输气管(18)、一次性呼吸面罩(19)、第一固定带(21)、第二固定带(23)、第二输气管(24)、第一密封盖(26)、净化筒(27)和第二密封盖(28);/n底座(1)的下端设置万向轮(5),底座(1)上设置用于存放医疗用具的箱体(2)和用于将氧气瓶(7)安装在底座(1)上的安装架;氧气瓶(7)上设有压力表(13),氧气瓶(7)的出气口处设置输氧管(11);输氧管(11)上设有用于调节输氧管(11)内氧气流速的控制阀(12),输氧管(11)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一输气管(18)的一端;/n一次性呼吸面罩(19)上设有进氧孔(20)和排气孔(22);进氧孔(20)连接第一输气管(18)的另一端;排气孔(22)连接第二输气管(24)的一端;第二输气管(24)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一密封盖(26);/n净化筒(27)内设有第一隔板(31);第一隔板(31)用于将净化筒(27)内部分为第一净化仓和第二净化仓,第一隔板(31)上均匀设有用于连通第一净化仓和第二净化仓的第一通孔;第一净化仓内填充有消毒棉(32),第一净化仓在净化筒(27)的端面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处可拆卸连接第一密封盖(26);第二净化仓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30),第二净化仓在净化筒(27)的端面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处可拆卸连接第二密封盖(28);第二密封盖(28)上均匀设有第二通孔(29);第二通孔(29)和第一通孔的孔径不大于活性炭颗粒(30)的直径;/n第一固定带(21)的一端分别连接一次性呼吸面罩(19)的一侧;第二固定带(23)的一端分别连接一次性呼吸面罩(19)的另一侧,第二固定带(23)的另一端分别可拆卸连接第一固定带(21)的另一端用于将一次性呼吸面罩(19)固定在患者的口鼻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科临床用紧急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箱体(2)、万向轮(5)、氧气瓶(7)、安装架、输氧管(11)、第一输气管(18)、一次性呼吸面罩(19)、第一固定带(21)、第二固定带(23)、第二输气管(24)、第一密封盖(26)、净化筒(27)和第二密封盖(28);
底座(1)的下端设置万向轮(5),底座(1)上设置用于存放医疗用具的箱体(2)和用于将氧气瓶(7)安装在底座(1)上的安装架;氧气瓶(7)上设有压力表(13),氧气瓶(7)的出气口处设置输氧管(11);输氧管(11)上设有用于调节输氧管(11)内氧气流速的控制阀(12),输氧管(11)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一输气管(18)的一端;
一次性呼吸面罩(19)上设有进氧孔(20)和排气孔(22);进氧孔(20)连接第一输气管(18)的另一端;排气孔(22)连接第二输气管(24)的一端;第二输气管(24)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一密封盖(26);
净化筒(27)内设有第一隔板(31);第一隔板(31)用于将净化筒(27)内部分为第一净化仓和第二净化仓,第一隔板(31)上均匀设有用于连通第一净化仓和第二净化仓的第一通孔;第一净化仓内填充有消毒棉(32),第一净化仓在净化筒(27)的端面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处可拆卸连接第一密封盖(26);第二净化仓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30),第二净化仓在净化筒(27)的端面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处可拆卸连接第二密封盖(28);第二密封盖(28)上均匀设有第二通孔(29);第二通孔(29)和第一通孔的孔径不大于活性炭颗粒(30)的直径;
第一固定带(21)的一端分别连接一次性呼吸面罩(19)的一侧;第二固定带(23)的一端分别连接一次性呼吸面罩(19)的另一侧,第二固定带(23)的另一端分别可拆卸连接第一固定带(21)的另一端用于将一次性呼吸面罩(19)固定在患者的口鼻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临床用紧急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固定带(21)和第二固定带(23)分别采用医用无纺布制成,且第一固定带(21)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秀红姚雪梅郑文倩
申请(专利权)人:孙秀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