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牟雁飞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针灸穿刺用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3025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中医针灸穿刺用辅助装置,所述快速转动装置由固定筒、正反电机、Z型架、压力弹簧、螺纹杆、卡槽、转筒、第二开口槽、套环、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弧形夹持板、转盘、十字滑槽、凹槽、套筒和滑杆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将毫针的上端沿外筒底部的第二通孔插入到套筒内并同时打开开关,正反电机先通过螺纹杆带动套环上升,弧形夹持板对毫针上部进行夹持固定,且固定后螺纹杆继续转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在限位作用下带动转盘和弧形夹持板转动,毫针高速旋转,医者只需对准学位进行穿刺且穿刺后按动正反电机的反向开关,毫针被松开,留在皮肤表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针灸穿刺用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尤其是一种中医针灸穿刺用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针刺疗法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广义的针刺疗法包括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针刺操作的全过程,针刺进针是临床针刺论治疗的重要手段,更是施用补虚泻实手法的基础。目前,中医针刺进针法以快速旋转进针法为最佳推荐,其利用指力将毫针快速旋转并加速至高速状态,同时利用腕力和惯性将旋转的毫针旋刺入身体穴位内,能减少患者疼痛感且效果较佳,但该手法对医者要求较高,需转动针的过程中找准穴位并精准插入,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因此有待改善。公告号CN206214410U的一种针灸装置,对此作出了努力,通过设置弹力装置、螺母座、针座等装置实现了简便快捷的操作“快速旋转进针法”,使毫针快速、稳定、准确、安全的进入穴位,便于医务工作者开展工作,降低其劳动强度。但该装置无法控制穿刺深度且无法达到预期的快速旋转进针的功能,因此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提供一种中医针灸穿刺用辅助装置,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将毫针的上端沿外筒底部的第二通孔插入到套筒内并同时打开开关,正反电机先通过螺纹杆带动套环上升,弧形夹持板对毫针上部进行夹持固定,且固定后螺纹杆继续转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在限位作用下带动转盘和弧形夹持板转动,毫针高速旋转,医者只需对准学位进行穿刺且穿刺后按动正反电机的反向开关,毫针被松开,留在皮肤表面。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中医针灸穿刺用辅助装置,包括外筒、挡板、快速转动装置和电池盒,所述外筒上端中间设置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右端设置有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一开口槽左端与第一通孔相通且第一通孔正下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外筒内侧上部固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中间设置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右端设置有限位槽,一方面对固定筒的运动方向进行限位,保证其始终保持直上直下的运动轨迹,另一方面,保证电机带动转筒和转盘转动时,不与其产生运动干涉,所述快速转动装置由固定筒、正反电机、Z型架、压力弹簧、螺纹杆、卡槽、转筒、第二开口槽、套环、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弧形夹持板、转盘、十字滑槽、凹槽、套筒和滑杆组成,所述转盘中上端设置有凹槽且其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十字滑槽,保证第二连杆的运动轨迹为左右的水平方向,所述转盘正下端固接有套筒、上端固接有转筒且转筒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开口槽,所述转筒上端面穿过第二通孔设置有卡槽且卡槽内卡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右上端固接有Z型架且两者上端分别插接在第一通孔和第一开口槽内,且Z型架右下端插接在限位槽内,所述Z型架左下端固接有压力弹簧且压力弹簧下端固接在挡板上,方便固定筒复位,所述固定筒内顶固接有正反电机且正反电机下端的输出轴依次穿过固定筒和转筒上的通孔与螺纹杆固接,所述螺纹杆下端插接在凹槽内且其中间螺纹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左右两端均铰接有第一连杆且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均铰接在第二连杆的上端,所述第二连杆前后两端的上部均固接有滑杆且滑杆均卡接在十字滑槽内,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穿过十字滑槽与弧形夹持板固接,正反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先带动套环上升,当螺纹杆上升到弧形夹持板将毫针固定住后螺纹杆继续转动,并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的共同限位作用下带动转盘和弧形夹持板转动,毫针高速旋转,所述转筒上端固接有电池盒且电池盒上端固接有开关,所述正反电机、开关均通过导线与电池盒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套筒下端面与弧形夹持板的上端面平齐,保证对不同直径毫针的夹持固定。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将毫针的上端沿外筒底部的第二通孔插入到套筒内并同时打开开关,正反电机先通过螺纹杆带动套环上升,弧形夹持板对毫针上部进行夹持固定,且固定后螺纹杆继续转动,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在限位作用下带动转盘和弧形夹持板转动,毫针高速旋转,医者只需对准学位进行穿刺且穿刺后按动正反电机的反向开关,毫针被松开,留在皮肤表面,解决针灸过程中需用指力将毫针快速旋转并加速至高速状态,同时利用腕力和惯性将旋转的毫针旋刺入身体穴位内,费时费力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外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快速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做以下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本技术包括外筒1、挡板2、快速转动装置和电池盒4,所述外筒1上端中间设置有第一通孔1-1且第一通孔1-1右端设置有第一开口槽1-2,所述第一开口槽1-2左端与第一通孔1-1相通且第一通孔1-1正下端设置有第二通孔1-3,所述外筒1内侧上部固接有挡板2,所述挡板2中间设置有第二通孔1-3且第二通孔1-3右端设置有限位槽1-2,一方面对固定筒3的运动方向进行限位,保证其始终保持直上直下的运动轨迹,另一方面,保证正反电机3-1带动转筒3-6和转盘3-12转动时,不与其产生运动干涉,所述快速转动装置由固定筒3、正反电机3-1、Z型架3-2、压力弹簧3-3、螺纹杆3-4、卡槽3-5、转筒3-6、第二开口槽3-7、套环3-8、第一连杆3-9、第二连杆3-10、弧形夹持板3-11、转盘3-12、十字滑槽3-13、凹槽3-14、套筒3-15和滑杆3-16组成,所述转盘3-12中上端设置有凹槽3-14且其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十字滑槽3-13,保证第二连杆3-10的运动轨迹为左右的水平方向,所述转盘3-12正下端固接有套筒3-15、上端固接有转筒3-6且转筒3-6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开口槽3-7,所述转筒3-6上端面穿过第二通孔1-3设置有卡槽3-5且卡槽3-5内卡接有固定筒3,所述固定筒3右上端固接有Z型架3-2且两者上端分别插接在第一通孔1-1和第一开口槽1-2内,且Z型架3-2右下端插接在限位槽1-2内,所述Z型架3-2左下端固接有压力弹簧3-3且压力弹簧3-3下端固接在挡板2上,方便固定筒3复位,所述固定筒3内顶固接有正反电机3-1且正反电机3-1下端的输出轴依次穿过固定筒3和转筒3-6上的通孔与螺纹杆3-4固接,所述螺纹杆3-4下端插接在凹槽3-14内且其中间螺纹连接有套环3-8,所述套环3-8左右两端均铰接有第一连杆3-9且第一连杆3-9的另一端均铰接在第二连杆3-10的上端,所述第二连杆3-10前后两端的上部均固接有滑杆3-16且滑杆3-16均卡接在十字滑槽3-13内,所述第二连杆3-10的下端穿过十字滑槽3-13与弧形夹持板3-11固接,正反电机3-1带动螺纹杆3-4转动,螺纹杆3-4先带动套环3-8上升,套环3-8上升带动两弧形夹持板3-11向内对毫针进行夹持固定,当毫针固定后,螺纹杆3-4继续转动,并在第一连杆3-9、第二连杆3-10的共同限位作用下带动转盘3-12和弧形夹持板3-11转动,毫针高速旋转,所述转筒3-6上端固接有电池盒4且电池盒4上端固接有开关4-1,所述正反电机3-1、开关4-1均通过导线与电池盒4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筒3-15下端面与弧形夹持板3-11的上端面平齐,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针灸穿刺用辅助装置,包括外筒、挡板、快速转动装置和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上端中间设置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右端设置有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一开口槽左端与第一通孔相通且第一通孔正下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外筒内侧上部固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中间设置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右端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快速转动装置由固定筒、正反电机、Z型架、压力弹簧、螺纹杆、卡槽、转筒、第二开口槽、套环、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弧形夹持板、转盘、十字滑槽、凹槽、套筒和滑杆组成,所述转盘中上端设置有凹槽且其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十字滑槽,所述转盘正下端固接有套筒、上端固接有转筒且转筒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开口槽,所述转筒上端面穿过第二通孔设置有卡槽且卡槽内卡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右上端固接有Z型架且两者上端分别插接在第一通孔和第一开口槽内,且Z型架右下端插接在限位槽内,所述Z型架左下端固接有压力弹簧且压力弹簧下端固接在挡板上,所述固定筒内顶固接有正反电机且正反电机下端的输出轴依次穿过固定筒和转筒上的通孔与螺纹杆固接,所述螺纹杆下端插接在凹槽内且其中间螺纹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左右两端均铰接有第一连杆且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均铰接在第二连杆的上端,所述第二连杆前后两端的上部均固接有滑杆且滑杆均卡接在十字滑槽内,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穿过十字滑槽与弧形夹持板固接,所述转筒上端固接有电池盒且电池盒上端固接有开关,所述正反电机、开关均通过导线与电池盒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针灸穿刺用辅助装置,包括外筒、挡板、快速转动装置和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上端中间设置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右端设置有第一开口槽,所述第一开口槽左端与第一通孔相通且第一通孔正下端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外筒内侧上部固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中间设置有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右端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快速转动装置由固定筒、正反电机、Z型架、压力弹簧、螺纹杆、卡槽、转筒、第二开口槽、套环、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弧形夹持板、转盘、十字滑槽、凹槽、套筒和滑杆组成,所述转盘中上端设置有凹槽且其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十字滑槽,所述转盘正下端固接有套筒、上端固接有转筒且转筒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开口槽,所述转筒上端面穿过第二通孔设置有卡槽且卡槽内卡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右上端固接有Z型架且两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雁飞王芙蓉
申请(专利权)人:牟雁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