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用推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5692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灸用推针装置,它包括防护体、推针组件、固定腔和自动送针器,防护体呈底部为圆头型的圆柱形中空腔体设置,防护体圆头型的一端底部设有针孔,自动送针器包括放置架、推板、助推弹簧、放置板一、放置板二和针套,推针组件包括旋转体、旋转块、固定件、推杆和指纹推块,旋转体设于防护体内层,推杆设于旋转体的下部,旋转块设于旋转体侧壁上,固定件设于旋转块侧壁上,防护体上部侧壁设有限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避免细菌污染,实现自动送针,针刺效率高且便于把握进针的深度和精度,减少误操作,避免需多处针刺时操作者出现疲劳等影响针灸效果的针灸用推针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灸用推针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是指一种针灸用推针装置。
技术介绍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以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脏腑功能趋于调和,从而达到防疾病的目的。在中医治疗过程中,针灸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方式,传统针灸是由医务人员将针一根根扎进患者的穴位中,尤其是患者需要多处扎针,甚至有时超过三十根针,普通方法过于繁琐,容易出现疲劳,由于对针灸的深度把握不准确,起不到最佳治疗效果,这给医务人员的治疗工作提高了难度,而且医疗人员的手部具有细菌,容易污染针灸针的外表面,极易造成患者被细菌感染的情况发生,不利于患者的健康和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难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灸用推针装置,可以避免手持针灸针时细菌感染,实现自动送针的效果;针灸效率高且易于操作,便于把握进针的深度和准确度,降低了工作难度,避免需多处扎针时,操作者出现疲劳等影响针灸的效果。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针灸用推针装置,包括防护体、推针组件、固定腔和自动送针器,所述防护体呈底部为圆头型的圆柱形中空腔体设置,所述防护体圆头型的一端底部设有针孔,所述固定腔设于防护体腔体内下部,所述推针组件设于防护体内固定腔的上方,所述固定腔呈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的设置,所述固定腔的一侧壁设有通孔,所述自动送针器的一端设于防护体外部一侧,所述自动送针器的另一端贯穿防护体插设于固定腔的通孔内,所述自动送针器包括放置架、推板、助推弹簧、放置板一、放置板二和针套,所述放置架的一端设于防护体的外侧,所述放置架的另一端贯穿防护体设于固定腔的通孔内,所述推板滑动设于放置架内远离防护体的一侧,所述推板两侧设有凹槽,所述放置板一和放置板二的一端卡合设于凹槽内,所述放置板一和放置板二呈对称设置设于放置架的两侧,所述针套呈圆柱体设置,所述放置板一和放置板二之间的距离小于针套的直径,所述针套设于放置板一和放置板二上,所述固定腔通孔宽度与针套的直径相同,所述助推弹簧的一端设于放置架远离防护体的内侧壁上,所述助推弹簧的另一端设于推板上;所述推针组件包括旋转体、旋转块、固定件、推杆和指纹推块,所述旋转体设于防护体内层,所述推杆设于旋转体的下部,所述旋转块设于旋转体侧壁上,所述固定件设于旋转块侧壁上,所述防护体上部侧壁设有限位孔,所述指纹推块设于固定件上且设于限位孔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腔内设有膨胀限位层,膨胀限位层对被送入固定腔内的针灸针起固定防护的作用,在针灸针上端部与推杆相抵时保持稳定。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腔的通孔与放置架之间设有活动插板,所述活动插板设有与固定腔通孔相对应的通孔二,活动插板起将放置架稳固固定于固定腔通孔处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推杆底部和针套的上端均设有防滑层,防滑层对推杆和针套在相抵的状态时能够保持稳定不打滑晃动,保持相抵的状态。进一步地,所述防护体中部靠近限位孔的侧壁上设有环形挡片,所述环形挡片环绕防护体设置,所述防护体的上部外侧设有防滑纹,便于操作时控制本装置,保证进针的稳定性。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针灸用推针装置,通过自动送针器将针灸针自动送入固定腔中,实现针灸针的自动上针,避免操作者触碰到针灸针对针灸针造成细菌污染,从而避免被针灸人群的细菌感染;固定腔对针灸针起限位的作用,防止其左右晃动,在推杆抵住针灸针针套顶部时保持相抵的稳定性,针灸针不会左右晃动从而保证进针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通过限位孔的设置,限制指纹滑块的移动距离,限制旋转块水平旋转的宽度,从而限制推杆对针灸针的推动距离,避免过度进针,减少失误操作,同时限制推杆进针时的水平旋转的宽度,避免旋转过度和过速,减少失误操作,保证针灸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针灸用推针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针灸用推针装置的自动送针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针灸用推针装置的固定腔和自动送针器结构示意图;图4位本技术一种针灸用推针装置的推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针灸用推针装置的推针组件结构示意图。其中,1、防护体,2、推针组件,3、固定腔,4、自动送针器,5、放置架,6、推板,7、助推弹簧,8、放置板一,9、放置板二,10、针套,11、凹槽,12、旋转体,13、旋转块,14、固定件,15、推杆,16、指纹推块,17、限位孔,18、膨胀限位层,19、活动插板,20、防滑层,21、环形挡片,22、防滑纹。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5所示,一种针灸用推针装置,它包括防护体1、推针组件2、固定腔3和自动送针器4,防护体1呈底部为圆头型的圆柱形中空腔体设置,防护体1圆头型的一端底部设有针孔,固定腔3设于防护体1腔体内下部,推针组件2设于防护体1内固定腔3的上方,固定腔3呈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的设置,固定腔3的一侧壁设有通孔,自动送针器4的一端设于防护体1外部一侧,自动送针器4的另一端贯穿防护体1插设于固定腔3的通孔内,自动送针器4包括放置架5、推板6、助推弹簧7、放置板一8、放置板二9和针套10,放置架5的一端设于防护体1的外侧,放置架5的另一端贯穿防护体1设于固定腔3的通孔内,推板6滑动设于放置架5内远离防护体1的一侧,推板6两侧设有凹槽11,放置板一8和放置板二9的一端卡合设于凹槽11内,放置板一8和放置板二9呈对称设置设于放置架5的两侧,针套10呈圆柱体设置,放置板一8和放置板二9之间的距离小于针套的直径,针套10设于放置板一8和放置板二9上,固定腔3通孔宽度与针套10的直径相同,助推弹簧7的一端设于放置架5远离防护体1的内侧壁上,助推弹簧7的另一端设于推板6上;推针组件2包括旋转体12、旋转块13、固定件14、推杆15和指纹推块16,旋转体12设于防护体1内层,推杆15设于旋转体13的下部,旋转块13设于旋转体12侧壁上,固定件14设于旋转块13侧壁上,防护体1上部侧壁设有限位孔17,指纹推块16设于固定件14上且设于限位孔17的外侧。其中,固定腔3内设有膨胀限位层18,膨胀限位层18对被送入固定腔3内的针灸针起固定防护的作用,在针灸针上端部与推杆15相抵时保持稳定;固定腔3的通孔与放置架5之间设有活动插板19,活动插板19设有与固定腔3通孔相对应的通孔二,活动插板19起将放置架稳固固定于固定腔3通孔处的作用;推杆15底部和针套10的上端均设有防滑层20,防滑层20对推杆15和针套10在相抵的状态时能够保持稳定不打滑晃动,保持相抵的状态;防护体1中部靠近限位孔17的侧壁上设有环形挡片21,环形挡片21环绕防护体设置,防护体1的上部外侧设有防滑纹22,便于操作时控制本装置,保证进针的稳定性。具体使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灸用推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体、推针组件、固定腔和自动送针器,所述防护体呈底部为圆头型的圆柱形中空腔体设置,所述防护体圆头型的一端底部设有针孔,所述固定腔设于防护体腔体内下部,所述推针组件设于防护体内固定腔的上方,所述固定腔呈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的设置,所述固定腔的一侧壁设有通孔,所述自动送针器的一端设于防护体外部一侧,所述自动送针器的另一端贯穿防护体插设于固定腔的通孔内,所述自动送针器包括放置架、推板、助推弹簧、放置板一、放置板二和针套,所述放置架的一端设于防护体的外侧,所述放置架的另一端贯穿防护体设于固定腔的通孔内,所述推板滑动设于放置架内远离防护体的一侧,所述推板两侧设有凹槽,所述放置板一和放置板二的一端卡合设于凹槽内,所述放置板一和放置板二呈对称设置设于放置架的两侧,所述针套呈圆柱体设置,所述放置板一和放置板二之间的距离小于针套的直径,所述针套设于放置板一和放置板二上,所述固定腔通孔宽度与针套的直径相同,所述助推弹簧的一端设于放置架远离防护体的内侧壁上,所述助推弹簧的另一端设于推板上;/n所述推针组件包括旋转体、旋转块、固定件、推杆和指纹推块,所述旋转体设于防护体内层,所述推杆设于旋转体的下部,所述旋转块设于旋转体侧壁上,所述固定件设于旋转块侧壁上,所述防护体上部侧壁设有限位孔,所述指纹推块设于固定件上且设于限位孔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灸用推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体、推针组件、固定腔和自动送针器,所述防护体呈底部为圆头型的圆柱形中空腔体设置,所述防护体圆头型的一端底部设有针孔,所述固定腔设于防护体腔体内下部,所述推针组件设于防护体内固定腔的上方,所述固定腔呈两端开口的中空腔体的设置,所述固定腔的一侧壁设有通孔,所述自动送针器的一端设于防护体外部一侧,所述自动送针器的另一端贯穿防护体插设于固定腔的通孔内,所述自动送针器包括放置架、推板、助推弹簧、放置板一、放置板二和针套,所述放置架的一端设于防护体的外侧,所述放置架的另一端贯穿防护体设于固定腔的通孔内,所述推板滑动设于放置架内远离防护体的一侧,所述推板两侧设有凹槽,所述放置板一和放置板二的一端卡合设于凹槽内,所述放置板一和放置板二呈对称设置设于放置架的两侧,所述针套呈圆柱体设置,所述放置板一和放置板二之间的距离小于针套的直径,所述针套设于放置板一和放置板二上,所述固定腔通孔宽度与针套的直径相同,所述助推弹簧的一端设于放置架远离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钰梅建张惠茹王连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