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明途专利>正文

一种按摩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0199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按摩枕,机壳、枕体、与所述枕体铰接的盖盘、能够相对所述盖盘转动的底座、限制所述盖盘脱离所述底座的限位机构和驱动所述底座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底座的顶面包括存在高度差的高位端和低位端,所述高位端和所述低位端顶持所述盖盘的底面。工作时,驱动机构带动底座转动,底座转动时高位端和低位端交替顶持盖盘与枕体铰接处所对应的盖盘底面,使得盖盘与枕体铰接处呈现出升降交替的变化,进而使得枕体呈现交替升降和前后摇摆的变化。当人体的颈部贴靠在枕体上后,枕体交替升降和前后摇摆的变化能够对颈部进行反复的上下拉伸,触进颈部的血液循环。通过枕体牵引人体的颈部做上下方向的拉伸按摩达到缓解颈部疲劳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按摩枕
本技术涉及保健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按摩枕。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的生活压力的提高,按摩枕逐渐走进普通家庭。电动按摩枕因能够自动对人体进行按摩,而获得大多数消费者的喜爱。但是现有的电动按摩枕大多是采用振动按摩的方式或者旋转按摩的方式来起到按摩目的的。采用振动按摩的方式虽然能够对振动部位的肌肉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但不能缓解人体关节的僵硬,不能解筋脉关节,其按摩效果不佳。采用旋转按摩的方式虽然有起到短暂轻松缓解疲劳的作用,但是现有的产品大多只能起到触压按摩的作用,且这些产品的触压按摩只在一点上进行持续的触压。这些产品对筋脉和骨节没有牵引拉伸效果。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按摩枕的结构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摩枕,具有拉伸颈部的按摩效果。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按摩枕,包括机壳、枕体、与所述枕体铰接的盖盘、能够相对所述盖盘转动的底座、限制所述盖盘脱离所述底座的限位机构和驱动所述底座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底座的顶面包括存在高度差的高位端和低位端,所述高位端和所述低位端顶持所述盖盘的底面。进一步地,所述枕体的两端分别铰接有一个所述盖盘,所述盖盘的下方分别设有所述底座,且两个所述底座以两个所述高位端相向或两个所述低位端相向的方式布置,所述驱动机构相应的设置有两根分别与两个所述底座连接的传动轴,两根所述传动轴分别带动对应的所述底座转动。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传动部件,所述电机和所述传动部件均安装在所述机壳上,所述传动部件包括蜗杆、斜齿轮、直齿轮和固设在所述直齿轮上的传动轴,所述电机与所述蜗杆传动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斜齿轮啮合,所述斜齿轮包括与所述蜗杆传动连接的第一齿轮和与所述直齿轮传动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同步转动,所述直齿轮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底座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竖直设置在所述机壳上。所述传动部件设有两组,所述底座相应的设置有两个,两组所述传动部件分别位于所述电机的两端,两个所述底座分别顶持对应所述盖盘,所述电机为双轴直流电机。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顶面向上延伸有的限位凸台,所述盖盘的底面对应所述限位凸台处开设有供所述限位凸台伸入的盘面通孔,所述限位凸台和所述盘面通孔组成所述限位机构。进一步地,所述盘面通孔的上方设置有限位帽,所述限位帽包括帽体和连接体,所述帽体遮盖所述盘面通孔,且所述帽体的底面贴合所述盖盘的顶面,所述连接体穿过所述盘面通孔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凸台。进一步地,所述盖盘的上方设置有限位帽,所述盖盘的底面向上开设有盘面通孔,所述限位帽包括帽体和连接体,所述帽体遮盖所述盘面通孔,且所述帽体的底面贴合所述盖盘的顶面,所述连接体穿过所述盘面通孔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所述限位帽和所述盘面通孔组成所述限位机构。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顶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最高处为所述高位端,所述倾斜面的最低处为所述低位端,所述倾斜面顶持所述盖盘的底面,所述限位凸台的轴线与所述倾斜面垂直,所述帽体的底面与所述倾斜面平行。进一步地,所述低位端于贴近所述限位凸台处开设有储存固态润滑油的座体储油槽,所述盖盘于所述盘面通孔旁开设有储存固态润滑油的盖体储油槽。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帽的顶面与所述底座的中心轴垂直,所述帽体的底面朝向所述限位凸台的顶面凸设有定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台的顶面凹设有与所述定位凸块配合的定位开口,所述底座通过定位凸块和所述定位开口的配合带动所述限位帽转动,所述限位帽的顶面向上凸设有腰部按摩凸粒。进一步地,所述枕体上凸设有颈部按摩凸粒,所述枕体与所述盖盘的铰接处的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设于所述盖盘靠近所述枕体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枕体上凸设有颈部按摩凸粒,所述枕体与所述盖盘的铰接处的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轴线与所述底座的中心轴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盖盘的顶面靠近所述枕体的一端的凸设有提捏按摩凸粒;所述枕体包括使用状态下靠近头部的枕后端和靠近肩周的枕前端,所述枕前端高于所述枕后端,且所述枕体的高度由所述枕前端向所述枕后端逐渐降低平滑过渡,所述枕前端和所述枕后端的边沿均呈与颈部轮廓相吻合的弧形结构。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护套,所述机壳、所述驱动机构、所述枕体、所述盖盘、所述限位帽和所述底座均位于所述保护套内,所述保护套的内侧壁和内底面与所述机壳间填充有具有缓冲作用的塑料发泡材料;所述机壳于所述枕体的下方固设有红外线热疗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按摩枕工作时,驱动机构带动底座转动,底座转动时高位端和低位端交替顶持盖盘与枕体铰接处所对应的盖盘底面,使得盖盘与枕体铰接处呈现出升降交替的变化,进而使得枕体呈现交替升降和前后摇摆的变化。当人体的颈部贴靠在枕体上后,枕体交替升降和前后摇摆的变化能够对颈部进行反复的上下拉伸,触进颈部的血液循环。通过枕体牵引人体的颈部做上下方向的拉伸按摩达到缓解颈部疲劳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驱动机构和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底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限位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底座和限位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图1中的枕体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图1中的枕体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五枕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六枕体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机壳0枕体1枕后端101枕前端102连接臂11颈部按摩凸粒12转轴13按摩横条14盖盘2盖盘的底面201盘面通孔21盖体储油槽22提捏按摩凸粒23底座3座底面301座顶面302圆柱面303高位端31低位端32限位凸台33限位螺纹孔331定位开口332传动通孔34座体储油槽35限位机构04限位帽4帽体401连接体402第一连接通孔41第一螺钉42定位凸块43腰部按摩凸粒44揉捏按摩凸粒45第二连接孔46第二螺钉47驱动机构5电机51传动部件52蜗杆521斜齿轮522第一齿轮5221第二齿轮5222直齿轮523传动轴524传动螺纹孔5241红外线理疗灯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实施例一:本技术一种按摩枕,实施例一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摩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枕体、与所述枕体铰接的盖盘、能够相对所述盖盘转动的底座、限制所述盖盘脱离所述底座的限位机构和驱动所述底座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底座的顶面包括存在高度差的高位端和低位端,所述高位端和所述低位端顶持所述盖盘的底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摩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枕体、与所述枕体铰接的盖盘、能够相对所述盖盘转动的底座、限制所述盖盘脱离所述底座的限位机构和驱动所述底座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底座的顶面包括存在高度差的高位端和低位端,所述高位端和所述低位端顶持所述盖盘的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摩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体的两端分别铰接有一个所述盖盘,所述盖盘的下方分别设有所述底座,且两个所述底座以两个所述高位端相向或两个所述低位端相向的方式布置,所述驱动机构相应的设置有两根分别与两个所述底座连接的传动轴,两根所述传动轴分别带动对应的所述底座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摩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传动部件,所述电机和所述传动部件均安装在所述机壳上,所述传动部件包括蜗杆、斜齿轮、直齿轮和固设在所述直齿轮上的传动轴,所述电机与所述蜗杆传动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斜齿轮啮合,所述斜齿轮包括与所述蜗杆传动连接的第一齿轮和与所述直齿轮传动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同步转动,所述直齿轮与所述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底座传动连接,所述传动轴竖直设置在所述机壳上,所述传动部件设有两组,所述底座相应的设置有两个,两组所述传动部件分别位于所述电机的两端,两个所述底座分别顶持对应所述盖盘,所述电机为双轴直流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摩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顶面向上延伸有的限位凸台,所述盖盘的底面对应所述限位凸台处开设有供所述限位凸台伸入的盘面通孔,所述限位凸台和所述盘面通孔组成所述限位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按摩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盘面通孔的上方设置有限位帽,所述限位帽包括帽体和连接体,所述帽体遮盖所述盘面通孔,且所述帽体的底面贴合所述盖盘的顶面,所述连接体穿过所述盘面通孔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凸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摩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盘的上方设置有限位帽,所述盖盘的底面向上开设有盘面通孔,所述限位帽包括帽体和连接体,所述帽体遮盖所述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林林明途
申请(专利权)人:林明途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