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非真空制备的Cu-Cr-Zr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30180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非真空制备的Cu‑Cr‑Zr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其成分包括:Cr 0.2wt%‑0.8wt%,Zr 0.02wt%‑0.2wt%,Mg 0.05wt%‑0.2wt%,B 0.03wt%‑0.06wt%,Ti 0.03wt%‑0.2wt%,余量为Cu。其制备方法包括:熔化、熔体除气、合金化、铸造。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的Cu‑Cr‑Zr产品,适合于上引连铸、水平连铸、立式连铸等非真空方式熔铸,连铸或半连铸过程中,以Cu‑Mg‑Zr中间合金补偿Zr、Mg元素,提高非真空制备的可操作性。经常规的工艺制备成产品,性能可实现抗拉强度不低于560MPa,导电率不低于75%IA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非真空制备的Cu-Cr-Zr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铜合金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非真空制备的Cu-Cr-Zr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Cu-Cr-Zr合金具备优异的综合性能,可用于极大规模电路引线框架、电气连接器、电阻焊电极、高铁接触线、结晶器内衬等,是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合金。由于Zr元素极易烧损,故Cu-Cr-Zr合金的理想制备方法为真空熔铸。由于真空熔铸方式设备投资大,生产效率较低,合金制备成本高,现行工业化生产中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常采用非真空连铸方式生产铸锭,再加工至所需产品。非真空条件下,Cu-Cr-Zr合金连铸过程和连铸补料过程中的Zr损失控制、半连铸熔体转移和结晶器内熔体的Zr损失控制,以及如何在铸锭全长范围内保证Zr的稳定,提高Zr元素的收得率,是现阶段面临的技术难题。非真空制备方法中,为了减少Zr的烧损,常规做法是使用覆盖剂或者惰性气体对熔体进行保护,如专利CN101531149B、CN101613808B、CN101618445B、CN106735003B、CN107586975B、CN108526422A等。该做法具备一定的保护效果,但是由于连铸过程持续时间较长,以及连续铸造补料过程中原料带入氧,熔体中的氧含量仍然会持续增加,导致Zr的收得率一般低于50%。还有研究者利用其他元素替代Zr或者降低Zr含量,以降低制备难度。专利CN107287468B和CN108526422A通过添加廉价的常见元素Mg、Si等元素替代或降低Zr含量,CN103966475B和CN108277378B分别采用Ti和Ag元素代替Zr元素。但是Cu-Cr-Zr系合金优异的综合性能,是这些替代合金难以完全企及的,这也是Cu-Cr-Zr合金虽然制备难度大,但仍然备受推崇的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非真空制备的Cu-Cr-Zr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适用于非真空制备的Cu-Cr-Zr合金,其特征在于,其成分包括:Cr0.2wt%-0.8wt%,Zr0.02wt%-0.2wt%,Mg0.05wt%-0.2wt%,B0.03wt%-0.06wt%,Ti0.03wt%-0.2wt%,余量为Cu。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适合于非真空制备的Cu-Cr-Zr合金,其优选的成分质量百分比包括:Cr0.3wt%-0.6wt%,Zr0.05wt%-0.1wt%,Mg0.1wt%-0.2wt%,B0.03wt%-0.05wt%,Ti0.03wt%-0.1wt%,余量为Cu。进一步的,所述的Zr、Mg元素均通过Cu-Mg-Zr中间合金加入,Cu-Mg-Zr中间合金中元素含量包括:Zr10wt%-30wt%,Mg5wt%-20wt%,余量为Cu。Cr通过Cu-Cr中间合金加入,B通过Cu-B中间合金加入,Ti通过Cu-Ti中间合金加入,Cu采用阴极铜。一种上述的适合于非真空制备的Cu-Cr-Zr合金,可用于生产板、带、箔、棒、线、型材等多种形式产品。一种如上所述的适用于非真空制备的Cu-Cr-Zr合金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熔化:将铜装入感应熔炼炉,添加覆盖剂,在保护气氛下进行熔化,得到铜熔体;(2)熔体除气:对经步骤(1)得到的铜熔体进行除气处理,其中,除气处理方式为Cu-P除气、惰性气体除气中的一种或两种方式的组合,将铜熔体中的氧含量降低至50ppm以下,并对处理后的熔体进行严密覆盖及惰性气体保护;(3)合金化:将中间合金加入经步骤(2)得到的铜熔体中,得到铜合金熔体;(4)铸造:对步骤(3)所得铜合金熔体进行铸造,获得铸坯。铸造过程中,对熔体中合金元素含量定时检测,根据需要进行合金元素补偿。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铸造过程中,对熔体中合金元素含量定时检测,间隔30~120分钟添加Cu-Mg-Zr中间合金补偿Zr、Mg元素,其他元素根据需要,进行不定时补偿。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对步骤(3)所得铜合金熔体进行铸造采用上引连铸、水平连铸、立式连铸中的一种非真空方式。本专利技术得到Cu-Cr-Zr产品,经常规的工艺制备成产品,性能可实现抗拉强度不低于560MPa,导电率不低于75%IACS。本专利技术的合金添加一定量的Mg和B元素,因其更易于与氧结合,降低熔体中的氧含量,使熔体持续保持低氧含量,减少Zr元素烧损。连铸或半连铸过程中,以Cu-Mg-Zr中间合金补偿Zr、Mg元素,进一步提高非真空制备的可操作性。所制备的合金可用于极大规模电路引线框架、电气连接器、电阻焊电极、高铁接触线、结晶器内衬等领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中,合金添加一定量的Mg和B元素,因其更易于与氧结合,降低熔体中的氧含量,使熔体持续保持低氧含量,可降低Cu-Cr-Zr合金连铸过程和连铸补料过程中的Zr损失、或减少半连铸熔体转移和结晶器内熔体的Zr损失,有助于提高铸锭全长范围内Zr的稳定,提高Zr元素的收得率;(2)本专利技术中,连铸或半连铸过程中,以Cu-Mg-Zr中间合金补偿Zr、Mg元素,实现Mg与Zr元素的同时添加,因Mg更易于与氧结合,从而有效降低Zr元素的氧化损失,Zr收得率达70%,进一步提高非真空制备的可操作性;(3)本专利技术中,B和Ti元素,能够起到进一步强化合金和细化铸锭组织的作用,改善成品的综合性能;(4)本专利技术公开的Cu-Cr-Zr合金,适合于上引连铸、水平连铸、立式连铸等非真空方式制备,可用于生产板、带、箔、棒、线、型材等多种形式产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1)熔化:将阴极铜加入带中间过渡仓的三炉体感应熔炼炉,添加木炭、石墨鳞片覆盖,在氩气保护下进行熔化,得到铜熔体;(2)除气:向(1)中铜熔体中通入氩气二十分钟,测得熔体中的氧含量为45ppm,对处理后的熔体覆盖木炭、鳞片石墨,并充氩气保护;(3)合金化:将Cu-15wt%Cr中间合金加入熔体中熔化,待Cu-15wt%Cr中间合金完全熔化后,依次添加Cu-20wt%Mg-10wt%Zr、Cu-5wt%B和Cu-20wt%Ti中间合金,搅拌、静置、调整合金成分为Cr0.2wt%,Zr0.02wt%,Mg0.15wt%,B0.06wt%,Ti0.2wt%,余量为Cu;(4)上引连铸:待熔体温度达到1200℃,开始上引连铸。拉铸过程中,对熔体成分定时检测,每间隔120分钟,进行一次Cu-5wt%Mg-30wt%Zr的补偿。得到φ20mm铸坯2.5吨;(5)加工至棒线:将步骤(4)所得铜合金棒坯,经900℃×1h固溶—连续挤压至φ28mm—冷拉至φ20mm—420℃×4h时效—冷拉至φ10mm。合金抗拉强度为560MPa,导电率为85%IACS。实施例2(1)熔化:将阴极铜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非真空制备的Cu-Cr-Zr合金,其特征在于,其成分包括:Cr 0.2wt%-0.8wt%,Zr 0.02wt%-0.2wt%,Mg 0.05wt%-0.2wt%,B 0.03wt%-0.06wt%,Ti0.03wt%-0.2wt%,余量为Cu。/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非真空制备的Cu-Cr-Zr合金,其特征在于,其成分包括:Cr0.2wt%-0.8wt%,Zr0.02wt%-0.2wt%,Mg0.05wt%-0.2wt%,B0.03wt%-0.06wt%,Ti0.03wt%-0.2wt%,余量为Cu。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金,其特征在于,其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包括:Cr0.3wt%-0.6wt%,Zr0.05wt%-0.1wt%,Mg0.1wt%-0.2wt%,B0.03wt%-0.05wt%,Ti0.03wt%-0.1wt%,余量为Cu。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Zr、Mg元素均通过Cu-Mg-Zr中间合金加入,Cu-Mg-Zr中间合金中元素含量包括:Zr10wt%-30wt%,Mg5wt%-20wt%,余量为Cu。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适用于非真空制备的Cu-Cr-Zr合金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花芬张曦向朝建陈忠平王金华杨春秀莫永达
申请(专利权)人: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