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电动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30140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动轮椅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可折叠电动轮椅,包括侧架组件、前轮组件、脚踏组件、靠背组件、座架组件、扶手组件、操控组件、后轮组件、防翻组件、电池组件、控制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现有电动轮椅的结构进行改进,利用靠背组件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锁紧部位,并且通过将靠背组件分为下支撑组件、上倚靠组件和锁紧组件三个部分,其中下支撑组件和上倚靠组件为铰接,可相对发生转动,但通过锁紧组件进行锁紧起到了固定作用,从而是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行折叠时,主要将锁紧组件打开,拉动下支撑组件后倾即可完成折叠工作,具有折叠步骤简单和折叠速度快的优点,同样从折叠状态转换成使用状态同样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电动轮椅
本技术涉及电动轮椅
,具体为一种可折叠电动轮椅。
技术介绍
电动轮椅车又被简称为电动轮椅,是诸如残疾人、年迈体弱者、步履艰难者、肢体受伤者和医疗临床康复患者之类的特殊人群代步的工具。电动轮椅车的宏观结构是公知的,具体而言包括车体和电动机构,车体包括车架、轮子、椅座、椅背和扶手等,电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电源、控制手柄和控制器等。现有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电动轮椅车的技术信息,如授权公告号CN106074028B(可折叠电动轮椅)、CN104800009B(前折防翻型电动轮椅)、CN102755230B(电动轮椅)和CN107049632B(轻型便携式电动轮椅车)等。目前的电动轮椅为了可方便携带、收纳、运输和储存,都设计成可折叠类型,但由于电动轮椅的构件多,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会设计多个锁紧件,折叠过程中将锁紧件取下,然后完成折叠操作,但是会造成电动轮椅的折叠步骤繁琐,无法快速完成折叠操作,同样无法快速从折叠状态转换成使用状态,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本技术人提出做了有益的设计,形成了下面所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电动轮椅,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电动轮椅,包括侧架组件、前轮组件、脚踏组件、靠背组件、座架组件、扶手组件、操控组件、后轮组件、防翻组件、电池组件、控制盒,所述靠背组件由下支撑组件、上倚靠组件和锁紧组件组成。所述侧架组件一端的内侧与前轮组件和座架组件相铰接。所述前轮组件与脚踏组件相铰接。所述侧架组件另一端的内侧与下支撑组件相铰接并与后轮组件螺栓连接。所述下支撑组件的顶部和上倚靠组件的底部相铰接并通过锁紧组件可分离固定。所述锁紧组件固定在下支撑组件的顶部。所述座架组件与上倚靠组件相铰接。所述扶手组件与座架组件和上倚靠组件相铰接。所述操控组件可拆卸固定在扶手组件上。所述后轮组件固定在侧架组件的后侧。所述防翻组件可拆卸固定在后轮组件上。所述电池组件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前轮组件和下支撑组件铰接。所述控制盒固定在下支撑组件上。所述操控组件、后轮组件、电池组件和控制盒之间电性结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架组件包括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一端的内侧均螺栓连接有前板,两个所述侧板相对的一侧之间螺栓连接有车架加强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轮组件包括两个前车轮支撑板,两个所述前车轮支撑板分别与相对应前板的内侧铰接,两个所述前车轮支撑板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前车轮支架,两个所述前车轮支架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前移动轮,两个所述前车轮支架相对的一侧之间螺栓连接有支撑横管,所述支撑横管的外表面焊接有两个脚踏支耳。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脚踏组件包括两个脚踏直管,两个所述脚踏直管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脚踏支耳相铰接,两个所述脚踏直管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脚踏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支撑组件包括两个旋转件,两个所述旋转件分别与两个侧板的内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旋转件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下支撑管,所述下支撑管呈U型,所述下支撑管的顶部焊接有两个下折叠耳,所述下支撑管的内侧焊接有下支撑加强管。所述上倚靠组件包括靠背管,所述靠背管的底部焊接有两个上折叠耳,每个所述上折叠耳分别与两个下折叠耳铰接,所述靠背管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靠背垫,所述靠背管的顶部螺栓连接有把手管。所述锁紧组件包括锁止座,所述锁止座的螺栓连接在下支撑管的顶部,所述锁止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锁钩,所述锁止座的内部滑动连接有U型挂钩,所述U型挂钩的两端均贯穿靠背管,两个所述锁钩的一端套设有开关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座架组件包括两个座架支撑板,两个所述座架支撑板分别与两个前板铰接,两个所述座架支撑板的外侧焊接有座架管,所述座架管呈U型,所述座架管的两端与靠背管的两侧铰接,所述座架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坐垫。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扶手组件包括两个下扶手管和上扶手管,两个所述下扶手管的一端分别与座架管的两侧铰接,两个所述下扶手管的另一端均铰接有扶手折叠件,两个所述上扶手管的一端分别与靠背管的两侧铰接,两个所述上扶手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扶手折叠件铰接,两个所述上扶手管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扶手垫。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操控组件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其中一个上扶手管的底部,所述固定座的内部可拆卸固定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螺栓连接有遥控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轮组件包括两个电机固定板,两个所述电机固定板分别螺栓连接在两个侧板的后端部,两个所述电机固定板的内侧均固定安装有无刷电机总装,两个所述无刷电机总装的输出轴均固定安装有后驱动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翻组件包括两个调节管,两个所述调节管的内部均穿插设置有车轮管,每个所述调节管和车轮管均通过螺栓与相对应的电机固定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车轮管上均设置有防翻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池组件包括两个支撑方管,两个所述支撑方管的两端均分别与支撑横管和下支撑加强管铰接,两个所述支撑方管的内侧均螺栓连接有电池卡板,两个所述电池卡板相对的一侧之间螺栓连接有电池总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遥控器、两个无刷电机总装、电池总装和控制盒之间电性结合。(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电动轮椅,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可折叠电动轮椅,通过对现有电动轮椅的结构进行改进,利用靠背组件作为本技术的锁紧部位,并且通过将靠背组件分为下支撑组件、上倚靠组件和锁紧组件三个部分,其中下支撑组件和上倚靠组件为铰接,可相对发生转动,但通过锁紧组件进行锁紧起到了固定作用,从而是对本技术进行折叠时,主要将锁紧组件打开,拉动下支撑组件后倾即可完成折叠工作,具有折叠步骤简单和折叠速度快的优点,同样从折叠状态转换成使用状态同样方便。2、该可折叠电动轮椅,本技术采用的上下折叠方式,因此折叠完成后,可以将折叠后的电动轮椅提起竖直,从而方便对其移动、储存和携带等,并且防翻组件的设计,可以保证竖直后电动轮椅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立体正右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立体正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后视图;图6为本技术结构立体后左视图;图7为本技术防翻组件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结构锁紧组件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结构锁紧组件部分立体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电动轮椅,包括侧架组件(1)、前轮组件(2)、脚踏组件(3)、靠背组件(4)、座架组件(5)、扶手组件(6)、操控组件(7)、后轮组件(8)、防翻组件(9)、电池组件(10)、控制盒(11),所述靠背组件(4)由下支撑组件(401)、上倚靠组件(402)和锁紧组件(403)组成,其特征在于:/n所述侧架组件(1)一端的内侧与前轮组件(2)和座架组件(5)相铰接;/n所述前轮组件(2)与脚踏组件(3)相铰接;/n所述侧架组件(1)另一端的内侧与下支撑组件(401)相铰接并与后轮组件(8)螺栓连接;/n所述下支撑组件(401)的顶部和上倚靠组件(402)的底部相铰接并通过锁紧组件(403)可分离固定;/n所述锁紧组件(403)固定在下支撑组件(401)的顶部;/n所述座架组件(5)与上倚靠组件(402)相铰接;/n所述扶手组件(6)与座架组件(5)和上倚靠组件(402)相铰接;/n所述操控组件(7)可拆卸固定在扶手组件(6)上;/n所述后轮组件(8)固定在侧架组件(1)的后侧;/n所述防翻组件(9)可拆卸固定在后轮组件(8)上;/n所述电池组件(10)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前轮组件(2)和下支撑组件(401)铰接;/n所述控制盒(11)固定在下支撑组件(401)上;/n所述操控组件(7)、后轮组件(8)、电池组件(10)和控制盒(11)之间电性结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电动轮椅,包括侧架组件(1)、前轮组件(2)、脚踏组件(3)、靠背组件(4)、座架组件(5)、扶手组件(6)、操控组件(7)、后轮组件(8)、防翻组件(9)、电池组件(10)、控制盒(11),所述靠背组件(4)由下支撑组件(401)、上倚靠组件(402)和锁紧组件(403)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架组件(1)一端的内侧与前轮组件(2)和座架组件(5)相铰接;
所述前轮组件(2)与脚踏组件(3)相铰接;
所述侧架组件(1)另一端的内侧与下支撑组件(401)相铰接并与后轮组件(8)螺栓连接;
所述下支撑组件(401)的顶部和上倚靠组件(402)的底部相铰接并通过锁紧组件(403)可分离固定;
所述锁紧组件(403)固定在下支撑组件(401)的顶部;
所述座架组件(5)与上倚靠组件(402)相铰接;
所述扶手组件(6)与座架组件(5)和上倚靠组件(402)相铰接;
所述操控组件(7)可拆卸固定在扶手组件(6)上;
所述后轮组件(8)固定在侧架组件(1)的后侧;
所述防翻组件(9)可拆卸固定在后轮组件(8)上;
所述电池组件(10)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前轮组件(2)和下支撑组件(401)铰接;
所述控制盒(11)固定在下支撑组件(401)上;
所述操控组件(7)、后轮组件(8)、电池组件(10)和控制盒(11)之间电性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电动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架组件(1)包括两个侧板(101),两个所述侧板(101)一端的内侧均螺栓连接有前板(102),两个所述侧板(101)相对的一侧之间螺栓连接有车架加强管(1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电动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组件(2)包括两个前车轮支撑板(201),两个所述前车轮支撑板(201)分别与相对应前板(102)的内侧铰接,两个所述前车轮支撑板(201)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前车轮支架(202),两个所述前车轮支架(202)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前移动轮(203),两个所述前车轮支架(202)相对的一侧之间螺栓连接有支撑横管(204),所述支撑横管(204)的外表面焊接有两个脚踏支耳(2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折叠电动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组件(3)包括两个脚踏直管(301),两个所述脚踏直管(301)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脚踏支耳(205)相铰接,两个所述脚踏直管(30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脚踏板(30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电动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组件(401)包括两个旋转件(40101),两个所述旋转件(40101)分别与两个侧板(101)的内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旋转件(4010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下支撑管(40102),所述下支撑管(40102)呈U型,所述下支撑管(40102)的顶部焊接有两个下折叠耳(40103),所述下支撑管(40102)的内侧焊接有下支撑加强管(40104);
所述上倚靠组件(402)包括靠背管(40201),所述靠背管(40201)的底部焊接有两个上折叠耳(40202),每个所述上折叠耳(40202)分别与两个下折叠耳(40103)铰接,所述靠背管(4020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靠背垫(40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志欣刘冬旭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丰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