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疝气微创手术治疗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997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疝气治疗针,具体涉及一种儿童疝气微创手术治疗针,包括外管及安装在外管内的内芯,所述外管的前端安装钢制套管,所述内芯前端的钩爪位于套管内,所述内芯还包括连接在钩爪后端的连接块及连接在连接块后端的推动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疝气针的钩爪伸出外针管用于勾住线头,钩爪的铰接端通过拉簧与铰接座相连,在钩爪缩回外针管内时,受外针管侧壁的挤压,钩爪呈聚拢状态,通过按动手柄使钩爪伸出外针管,并向外张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疝气微创手术治疗针
本技术涉及一种疝气治疗针,具体涉及一种儿童疝气微创手术治疗针。
技术介绍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瘢痕小等特点,微创手术是外科发展的总趋势和追求目标。微创式腹腔镜手术可大大减轻病人的痛苦,一般地说,大部分普通外科的手术,腹腔镜手术都能完成。目前,在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时也是采用腹腔镜手术,在进行小儿腹腔镜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时,需要用到疝气针。目前,现有的疝气治疗针一般包括外针、内芯及内芯控制部件,内芯的尖端与外针端部铰接,通过控制部件使内芯的尖端与外针端部张开或闭合,从而使针体将线夹住并拉出,但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夹住线后需要内芯和外针始终处于闭合状态,因此,需要手一直握紧控制部件,再向外拉动,对治疗者的手部稳定性要求较高,当手部长时间握紧造成无力时,容易使线掉出夹持端,从而要再次寻找并夹紧缝合线,影响手术效果,同时,疝气针上没有打水打气通道,只能通过别的手术器械进行手术部位的打水打气,当疝气针的钩针上出现干扰物体时,无法顺利进行手术。因此,开发一种新儿童疝气微创手术治疗针,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技术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技术。具体而言,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儿童疝气微创手术治疗针,以解决现有疝气针需要长期持握以夹持住线头且不具有打水打气通道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童疝气微创手术治疗针,包括外管及安装在外管内的内芯,所述外管的前端安装钢制套管,所述内芯前端的钩爪位于套管内,所述内芯还包括连接在钩爪后端的连接块及连接在连接块后端的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后端套装按压套,所述连接块与外管内壁之间连接回位弹簧,所述外管与内芯之间还设有按压弹起机构,另有打水打气通道设置在外管内。在本技术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按压弹起机构包括设置在外管侧壁上的上侧开口、下侧开口及外端位于上侧开口或下侧开口中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内端通过套环安装在推动杆外侧,所述限位杆外端具有凸出的卡装部,所述开口沿外管轴向排列设置两个,与下侧开口对应的外管处设置按压手柄,所述按压手柄可移动的穿入设置在外管上的穿孔中,所述按压手柄的内端对应下侧开口设置,所述按压手柄位于外管内侧的内端与外管内壁之间连接回弹弹簧。在本技术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打水打气通道由穿过连接块的第一通道沿推动杆轴线方向设置在外管内部的第二通道及设置在按压套内的第三通道组成,所述第一通道与前部的钢制套管连通,所述第三通道的进液进气端延伸至按压套外侧。在本技术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钩爪对称设置两个,两钩爪的钩状端部相对设置。在本技术中,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通道的出口位于两钩爪之间的连接块端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疝气针的钩爪伸出外针管用于勾住线头,钩爪的铰接端通过拉簧与铰接座相连,在钩爪缩回外针管内时,受外针管侧壁的挤压,钩爪呈聚拢状态,通过按动手柄使钩爪伸出外针管,并向外张开,只需要张开至线头可进入即可,勾住线头后,将钩爪缩回,将线拉出。(2)通过按压的方式使钩爪缩回及伸出,提高使用的方便性,且避免用手一直握住手柄。(3)设置了打水、打气装置,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将干扰观察钩针的物体清除,便于手术的顺利进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钩爪下移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管,2、套管,3、钩爪,4、连接块,5、推动杆,6、按压套,8、压缩弹簧,9、上侧开口,10、限位杆,11、按压手柄,12、卡装部,13、第一通道,14、第二通道,15、第三通道,16、下侧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2所示,一种儿童疝气微创手术治疗针,包括外管1及安装在外管1内的内芯,所述外管1为圆管状,外管1的前端为向内收拢的圆锥套头,所述圆锥套头与管体之间粘接固定,所述外管1的后端为开放状,内芯通过外管1的后部开放端延伸到外管1外侧,所述外管1的前端安装钢制套管2,所述钢制套管2插入锥状端部中,所述内芯前端的钩爪3位于套管2内,所述钩爪3设置多个,钩爪3聚拢位于套管2内,所述内芯还包括连接在钩爪3后端的连接块4及连接在连接块4后端的推动杆5,所述钩爪3的前端为钩状端部,所述钩爪3的后端固定连接到连接块4上,所述推动杆5的后端套装按压套6,所述推动杆5为同轴安装在外管1内的连接杆,且推动杆5的截面呈圆形,所述推动杆5连接在连接块4与安装套6之间,形成一整个按动装置,所述按压套6的外端延伸至外管1外侧,所述连接块4与外管1内壁之间连接压缩弹簧8,所述外管1与内芯之间还设有按压弹起机构,另有打水打气通道设置在外管1内,通过按动按压套6,推动杆5带动连接块4及钩爪3前移,钩爪3前端的钩状端部伸出套管2,用于勾住手术用线。所述按压弹起机构包括设置在外管1侧壁上的上侧开口9、下侧开口16及外端位于上侧开口9或下侧开口16中的限位杆10,所述限位杆10的内端通过套环安装在推动杆5外侧,所述限位杆10外端具有凸出的卡装部12,所述卡装部12为定位块,与下侧开口16对应的外管1处设置按压手柄11,所述按压手柄11可移动的穿入设置在外管上的穿孔中,所述按压手柄11的内端对应下侧开口16设置,所述按压手柄11位于外管1内侧的内端与外管1内壁之间连接回弹弹簧。钩爪2为记忆金属制作,处于两种状态,缩回钢制套管2内时,被并拢,伸出钢制套管2外部时,则向外侧张开,当向下按压套6,位于上侧开口9内的卡装部12下移,卡在下侧开口16中,此时,钩爪下移伸出套管2,向内按动按压手柄11,卡在下侧开口6中的卡装部12上移,此时在弹簧作用下推动杆5上移,钩爪缩回套管2内。所述打水打气通道由穿过连接块4的第一通道13沿推动杆5轴线方向设置在外管内部的第二通道14及设置在按压套6内的第三通道15组成,所述第一通道13与前部的钢制套管2连通,所述第三通道15的进液进气端延伸至按压套6外侧,第一通道13、第二通道14及第三通道15组成通路,使套管2内腔与外部连通,可在按压套6外侧的第三通道15进液口连接打水及打气装置(注射器),通过打水打气通道向腹腔内打水打气。也就是说,第三通道15的外部设置有用以连接注射器的接口(图中未示出),用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童疝气微创手术治疗针,包括外管(1)及安装在外管(1)内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的前端安装钢制套管(2),所述内芯前端的钩爪(3)位于套管(2)内,所述内芯还包括连接在钩爪(3)后端的连接块(4)及连接在连接块(4)后端的推动杆(5),所述推动杆(5)的后端套装按压套(6),所述连接块(4)与外管(1)内壁之间连接压缩弹簧(8),所述外管(1)与内芯之间还设有按压弹起机构,另有打水打气通道设置在外管(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疝气微创手术治疗针,包括外管(1)及安装在外管(1)内的内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的前端安装钢制套管(2),所述内芯前端的钩爪(3)位于套管(2)内,所述内芯还包括连接在钩爪(3)后端的连接块(4)及连接在连接块(4)后端的推动杆(5),所述推动杆(5)的后端套装按压套(6),所述连接块(4)与外管(1)内壁之间连接压缩弹簧(8),所述外管(1)与内芯之间还设有按压弹起机构,另有打水打气通道设置在外管(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疝气微创手术治疗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弹起机构包括设置在外管(1)侧壁上的上侧开口(9)、下侧开口(16)及外端位于上侧开口(9)或下侧开口(16)中的限位杆(10),所述限位杆(10)的内端通过套环安装在推动杆(5)外侧,所述限位杆(10)外端具有凸出的卡装部(12),所述开口(9)沿外管(1)轴向排列设置两个,与下侧开口(16)对应的外管(1)处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斌夏慧敏何秋明王哲钟微余家康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