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限旭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医疗美容的生物胶缝合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9975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医疗美容的生物胶缝合线,包括缝合线组,所述缝合线组的一端连接有缝合针,所述缝合线组和缝合针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缝合线组包括多个相互缠绕的缝合单线,所述缝合针为弯钩状,缝合针设有多个用于夹持的夹持槽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个缝合单线缠绕组成缝合线组,保证缝合线组的韧性,防止缝合中发生断裂,其次,在缝合针设置夹持槽组,方便在缝合时对缝合针的夹持,避免打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医疗美容的生物胶缝合线
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医疗美容的生物胶缝合线。
技术介绍
医用缝合线从材质发展来看其发展史,经历了:丝线、羊肠线、化学合成线、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从其物理形态来看,可以分为单纤体和多纤体;根据原材料的来源分为天然缝合线(动物肌腱缝线、羊肠线、蚕丝和棉花丝线)和人造缝合线(尼龙、聚乙烯、聚丙烯、PGA、不锈钢丝和金属钽丝)两种;从吸收性来看,经历了非吸收缝合线和可吸收缝合线。使用非吸收缝合线缝合表皮,尤其是面部皮肤,会留下疤痕。对于医疗美容重睑手术、提眉手术、外切眼袋手术等的缝合,使用可吸收缝合线显得尤为重要,它避免了二次开刀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减少了伤口的感染机会,同时也加快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各类整形外科手术中都在追求使用可吸收缝合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医疗美容的生物胶缝合线,通过对其结构的改进,使得生物胶缝合线不仅可以被人体所吸收,其次,还能起到便于手术,恢复效果好等优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医疗美容的生物胶缝合线,包括缝合线组,所述缝合线组的一端连接有缝合针,所述缝合线组和缝合针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缝合线组包括多个相互缠绕的缝合单线。所述缝合针为弯钩状,缝合针设有多个用于夹持的夹持槽组。通过多个缝合单线缠绕组成缝合线组,保证缝合线组的韧性,防止缝合中发生断裂,其次,在缝合针设置夹持槽组,方便在缝合时对缝合针的夹持,避免打滑。<br>现有的防滑缝合针是对缝合针的表面进行防滑处理,使缝合针表面粗糙化,该缝合针在使用时,由于表面不够平滑,使得缝合针缝合时拖拽组织,增加患者痛苦。将所述缝合线组和缝合针设计为一体式结构,避免穿针时造成缝合线组形成毛刺,同时,有效节约了手术时间。所述缝合线组和缝合针的一体式结构为现有技术,此处直接转用。进一步的,所述缝合单线为聚左旋乳酸单线,所述缝合单线的材质为胶原蛋白,所述缝合单线采用聚左旋乳酸缝合单线,在缝合后,单线会被人体所吸收,无需拆线,避免造成二次伤害。进一步的,所述缝合单线的外侧设有抗菌涂层,所述抗菌涂层为纳米银抗菌涂层,采用纳米银抗菌涂层,利用纳米银抗菌涂层释放出纳米银粒子,抑制并杀灭与之接触的病菌,并有促进皮肤愈合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缝合线组连接有多个环状的润滑层,所述润滑层包括变直径段和等直径段,所述变直径段设于等直径段靠近缝合针的一侧,所述变直径段较大的一端连接于等直径段,变直径段较小一端的直径与缝合线组的直径相等,变直径段较大一端的直径和等直径段的直径相等,通过设置润滑层,使缝合线组更为平滑,极易穿透组织,可缩短缝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将所述润滑层设计为变直径段和等直径段,在润滑层接触伤口后,线绳穿过伤口,此时润滑层被伤口周围组织阻挡无法穿过,后续缝合线组经过时,被润滑层润滑,使得缝合线组更加平滑。进一步的,所述润滑层的材质为聚内酰胺—硬脂酸钙。进一步的,所述缝合针包括连接于缝合线组的连接端和远离缝合线组的穿刺端,所述连接端的直径与缝合线组的直径相等。进一步的,所述缝合针为弧形针,缝合针的截面为圆形,缝合针的侧壁为平滑的曲面,所述夹持槽组设于弧形针的侧壁,夹持槽组包括第一夹持槽组、第二夹持槽组和第三夹持槽组,所述第三夹持槽组设于第一夹持槽组和第二夹持槽组之间,通过在缝合针设置多个夹持槽组,方便对缝合针进行夹持,无论缝合针头部还是缝合针尾部在组织内,总有至少一个夹持槽组可以夹持,避免缝合针打滑。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槽组包括两个第一夹持槽,两个所述第一夹持槽分别设于缝合针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二夹持槽组包括两个第二夹持槽,两个所述第二夹持槽分别设于缝合针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三夹持槽组包括两个第三夹持槽,两个所述第三夹持槽分别设于缝合针相对的两侧,将所述夹持槽设置在缝合针轴线相对的两侧,方便手术时进行夹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设于缝合针轴线的同一侧,将第三夹持槽设置在与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不同的面,可以方便多角度夹持,将所述第一夹持槽组沿缝合针的轴线转动90°,即和第三夹持槽组位于缝合针轴线的同一侧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多个缝合单线缠绕组成缝合线组,保证缝合线组的韧性,防止缝合中发生断裂,其次,在缝合针设置夹持槽组,方便在缝合时对缝合针的夹持,避免打滑。(2)本技术所述缝合单线采用聚左旋乳酸缝合单线,在缝合后,单线会被人体所吸收,无需拆线,避免造成二次伤害。(3)本技术通过设置润滑层,使缝合线组更为平滑,极易穿透组织,可缩短缝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将所述润滑层设计为变直径段和等直径段,在润滑层接触伤口后,线绳穿过伤口,此时润滑层被伤口周围组织阻挡无法穿过,后续缝合线组经过时,被润滑层润滑,使得缝合线组更加平滑。(4)本技术通过在缝合针设置多个夹持槽组,方便对缝合针进行夹持,无论缝合针头部还是缝合针尾部在组织内,总有至少一个夹持槽组可以夹持,避免缝合针打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放大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的左视图;图5为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中单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1-缝合线组;111-缝合单线;112-抗菌涂层;12-变直径段;13-等直径段;2-缝合针;21-第一夹持槽;22-第二夹持槽;23-第三夹持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一种用于医疗美容的生物胶缝合线,包括缝合线组11,所述缝合线组11的一端连接有缝合针2,所述缝合线组11和缝合针2为一体式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医疗美容的生物胶缝合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缝合线组(11),所述缝合线组(11)的一端连接有缝合针(2),所述缝合线组(11)和缝合针(2)为一体式结构;/n所述缝合线组(11)包括多个相互缠绕的缝合单线(111);/n所述缝合针(2)为弯钩状,缝合针(2)设有多个用于夹持的夹持槽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医疗美容的生物胶缝合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缝合线组(11),所述缝合线组(11)的一端连接有缝合针(2),所述缝合线组(11)和缝合针(2)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缝合线组(11)包括多个相互缠绕的缝合单线(111);
所述缝合针(2)为弯钩状,缝合针(2)设有多个用于夹持的夹持槽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疗美容的生物胶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单线(111)为聚左旋乳酸单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疗美容的生物胶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单线(111)的外侧设有抗菌涂层(1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疗美容的生物胶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针(2)包括连接于缝合线组(11)的连接端和远离缝合线组(11)的穿刺端,所述连接端的直径与缝合线组(11)的直径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疗美容的生物胶缝合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限旭
申请(专利权)人:吴限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