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磁共振线圈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9938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核磁共振线圈支撑装置,包括非磁性材料的支撑架本体,支撑架本体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拱形门框,两个拱形门框之间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与拱形门框固接,连接杆平行间隔设有两个。两个连接杆在同一水平面上,连接杆与拱形门框的底部连接;拱形门框包括弧形段,以及弧形段两端的竖直段,竖直段为伸缩杆,方便根据不同大小的头围调整支撑架本体的高度,进而调节腹部线圈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将腹部线圈支撑起来,从而在腹部线圈与脊柱线圈之间搭起一个用于容纳患者头部的空间,防止腹部线圈压低患者面部而引起不适,便于检查的顺利进行,利于保证图像质量,最终有助于患者临床诊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磁共振线圈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磁共振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核磁共振线圈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临床上,对患者的头颅进行磁共振检测时,通常使用的是头部线圈,使用时,需要患者把头放进头线圈中。但目前很多患者因头颅、颈椎等其他部位存在病变致使其头不能平躺,从而导致头线圈合不上,因而无法使用常规头线圈进行扫描。针对这种情况,目前的做法是,使患者的头部枕在脊柱线圈上,头上盖腹部线圈,通过脊柱线圈与腹部线圈配合扫描头部。然而,由于磁共振扫描时间长,具有一定重量的腹部线圈会长时间压着患者面部,使患者额头与鼻尖极不舒服,进而躁动影响检查图像质量,甚至不能坚持完成检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核磁共振线圈支撑装置,可在检测时支撑起腹部线圈,防止腹部线圈造成患者面部不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核磁共振线圈支撑装置,包括非磁性材料的支撑架本体,支撑架本体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拱形门框,两个拱形门框之间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与拱形门框固接,连接杆平行间隔设有两个。进一步的,两个连接杆在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优选地,连接杆与拱形门框的底部连接。进一步的,拱形门框包括弧形段,以及弧形段两端的竖直段,竖直段为伸缩杆。优选地,竖直段为二级伸缩杆,竖直段的一级杆与连接杆固接或者一体制造;竖直段的二级杆与弧形段固接或者一体制造。进一步的,二级杆的一端插装在一级杆中。其中,竖直段为阻尼伸缩杆。或者一级杆上设有用于锁紧一级杆与二级杆的调节旋钮,调节旋钮为非磁性材料。使用时,使患者的头部枕在脊柱线圈上,然后将支撑架本体放在检测床上并罩在患者头部,将腹部线圈搭在支撑架本体上。支撑架本体的重量由检测床支承,而腹部线圈又由支撑架本体支撑起,从而在腹部线圈与脊柱线圈之间搭起一个用于容纳患者头部的空间,防止腹部线圈压低患者面部而引起不适,便于检查的顺利进行,利于保证图像质量,最终有助于患者临床诊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可将腹部线圈支撑起来,从而在腹部线圈与脊柱线圈之间搭起一个用于容纳患者头部的空间,防止腹部线圈压低患者面部而引起不适,便于检查的顺利进行,利于保证图像质量,最终有助于患者临床诊断。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支撑起腹部线圈时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接杆、2-拱形门框、3-调节旋钮、4-腹部线圈、21-弧形段、22-二级杆、23-一级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核磁共振线圈支撑装置,包括非磁性材料的支撑架本体,支撑架本体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拱形门框2,两个拱形门框2之间设有连接杆1,连接杆1与拱形门框2固接,连接杆1平行间隔设有两个。两个连接杆1在同一水平面上,连接杆1与拱形门框2的底部连接。拱形门框2包括弧形段21,以及弧形段21两端的竖直段,竖直段为伸缩杆。优选地,竖直段为二级伸缩杆,竖直段的一级杆23与连接杆1固接或者一体制造;竖直段的二级杆22与弧形段21固接或者一体制造。本实施例中竖直段为阻尼伸缩杆。使用时,使患者的头部枕在脊柱线圈上,然后将支撑架本体放在检测床上并罩在患者头部,随后如图2所示,将腹部线圈4搭在支撑架本体上。支撑架本体的重量由检测床支承,而腹部线圈4又由支撑架本体支撑起,从而在腹部线圈4与脊柱线圈之间搭起一个用于容纳患者头部的空间,防止腹部线圈压低患者面部而引起不适。而拱形门框2的竖直段可伸缩,方便根据不同大小的头围调整支撑架本体的高度,进而调节腹部线圈4的高度。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级杆23与二级杆22通过调节旋钮3锁紧。二级杆22的一端插装在一级杆23中,调节旋钮3设置在一级杆23上,调节旋钮3为非磁性材料。本技术可将腹部线圈支撑起来,从而在腹部线圈与脊柱线圈之间搭起一个用于容纳患者头部的空间,防止腹部线圈压低患者面部而引起不适,便于检查的顺利进行,利于保证图像质量,最终有助于患者临床诊断。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磁共振线圈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非磁性材料的支撑架本体,支撑架本体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拱形门框(2),两个拱形门框(2)之间设有连接杆(1),连接杆(1)与拱形门框(2)固接,连接杆(1)平行间隔设有两个。/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31 CN 20182142315941.一种核磁共振线圈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非磁性材料的支撑架本体,支撑架本体包括两个平行间隔设置的拱形门框(2),两个拱形门框(2)之间设有连接杆(1),连接杆(1)与拱形门框(2)固接,连接杆(1)平行间隔设有两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磁共振线圈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连接杆(1)在同一水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磁共振线圈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杆(1)与拱形门框(2)的底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核磁共振线圈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拱形门框(2)包括弧形段(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云龙孙家瑜何帅冷琦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