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冷却水利用率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9661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冷却水利用率的结构,包括杯形砂轮、集水部件和多个抽水叶片;抽水叶片置于杯形砂轮顶端环形镂空区域内且横跨连接在杯形砂轮顶端外边缘与连接块之间;集水部件设置在杯形砂轮的敞口区域内,集水部件包括与连接块同轴的连接柱和集水盘,集水盘环绕一周的设置在连接柱的外周,且集水盘的内边缘与连接柱底端的外壁一体成型,集水盘的外边缘延伸至杯形砂轮的侧壁处,集水盘的外边缘与杯形砂轮的侧壁及底面之间留有供冷却水流通的缝隙。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利于大量的冷却水束经“气流屏障薄弱区”穿越“气流屏障”区域,有效弱化了“气流屏障”的负面作用,实现外冷转内冷模式,实现全磨削面的全程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冷却水利用率的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砂轮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冷却水利用率的结构。
技术介绍
杯形轮类的磨具,工作面为环端面工作环,当工作过程中,工件有可能会遮盖砂轮整个端口,或遮盖砂轮各个不同方位的部分端口,这时,冷却水将难以从砂轮端口处对砂轮内腔施加,简单的方式是在砂轮外径切口处施加,构成外冷模式,但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冷却水很难从外径作用到内径,因此冷却效果受到限制,尤其是砂轮靠内径的部位,效果通常是不良的。在高速旋转加工时,砂轮内外及端面表面会形成“气流屏障”,其外冷的效果将受到更大的影响。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目前采用的技术方案,有:方式一,如图1-2所示,是在基体端面上开数个大孔,即图1中通水孔501所示,将冷却水经大孔射入砂轮内腔,这种方式,可解决低转速情况下的冷却水进入,图1箭头所示为水流动方向,水进入到砂轮内腔,与砂轮接触的一部分冷却水会受到离心力作用,由内径至外径沿水槽或磨削面实施冷却。该方式进入砂轮内腔的冷却水,有一部分有可能贯穿砂轮而过,造成浪费,另有一部分水,可能始终不能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也形成浪费。该方式在砂轮高速旋转时,冷却水的进入比率将会下降,且冷却水进入砂轮腔体过程中,易被“雾化”一部分,故而冷却效果会受到影响而降低。方式二,如图3-6所示,是在基体端面靠外径的部位开较多的小斜孔,即图5、6中通水孔601所示,辅助设置一个蓄水空间601(结构),图6箭头所示为水流动方向,冷却水经蓄水空间601再经小孔进入到砂轮内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由内径至外径沿水槽或磨削面实施冷却。该方式水孔的流通面积小,进水量有限,在高速旋转时,冷却水的进入比率也将会下降,继而冷却效果亦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冷却水利用率的结构。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冷却水利用率的结构,包括杯形砂轮、集水部件和多个抽水叶片;所述杯形砂轮的底端开设敞口区域,环绕所述杯形砂轮底端的外边缘一周为磨削面,所述杯形砂轮的顶端中心处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为圆柱体形,所述杯形砂轮的顶端环绕所述连接块一周的开设有环形镂空区域,多个所述抽水叶片置于所述环形镂空区域内且横跨连接在所述杯形砂轮顶端外边缘与所述连接块之间,多个所述抽水叶片沿所述连接块的周向且间隔分布;所述集水部件设置在所述杯形砂轮的敞口区域内,所述集水部件包括与所述连接块同轴的连接柱和集水盘,所述连接柱为下端敞口的中空的圆柱体形,所述连接柱的上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连接块的底面,所述集水盘环绕一周的设置在所述连接柱的外周,且所述集水盘的内边缘与所述连接柱底端的外壁一体成型,所述集水盘的外边缘延伸至所述杯形砂轮的侧壁处,形成环形面结构,所述集水盘的外边缘与所述杯形砂轮的侧壁及底面之间留有供冷却水流通的缝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杯形砂轮高速旋转,多个抽水叶片产生推力将注入的冷却水吸入杯形砂轮的腔体内,集水部件防止冷却水从底部直接穿越,在集水部件的作用下,改变进入内腔的冷却水的流动路径,绝大部分水流都被逼迫流经砂轮的内壁,受离心力的作用,再由内径至外径沿杯形砂轮上的磨削面(或水槽)实施冷却,提高冷却水的利用率,冷却效果大幅度提高,且有助于排屑,利于大量的冷却水束经“气流屏障薄弱区”穿越“气流屏障”区域,有效弱化了“气流屏障”的负面作用,实现外冷转内冷模式,实现全磨削面的全程冷却。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方式一杯形砂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冷却水在现有技术方式一杯形砂轮中流动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方式二杯形砂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方式二杯形砂轮的通水孔的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方式二杯形砂轮的剖视图;图6为冷却水在现有技术方式二杯形砂轮中流动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杯形砂轮的俯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水部件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水盘之一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水盘之一的剖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水盘之一在杯形砂轮中的剖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水在集水盘之一中流动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水盘之二的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水盘之二的剖视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水盘之二在杯形砂轮中的剖视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水在集水盘之二中流动的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气流挡环的示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水在气流挡环处流动的示意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叶轮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杯形砂轮,2、集水部件,3、抽水叶片,4、连接螺钉,5、现有技术杯形砂轮之一,6、现有技术杯形砂轮之二,101、磨削面,102、连接块,501、现有技术方式一通水孔,601、现有技术方式二通水孔,602、蓄水空间,201、连接柱,202、集水盘,203、气流挡环,204、叶轮,A,气流屏障薄弱区,B、气流隔离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7、8、11、12所示,一种提高冷却水利用率的结构,包括杯形砂轮1、集水部件2和多个抽水叶片3;所述杯形砂轮1的底端开设敞口区域,环绕所述杯形砂轮1底端的外边缘一周为磨削面101,所述杯形砂轮1的顶端中心处设有连接块102,所述连接块102为圆柱体形,所述杯形砂轮1的顶端环绕所述连接块102一周的开设有环形镂空区域,多个所述抽水叶片3置于所述环形镂空区域内且横跨连接在所述杯形砂轮1顶端外边缘与所述连接块102之间,多个所述抽水叶片3沿所述连接块102的周向且间隔分布;所述集水部件2设置在所述杯形砂轮1的敞口区域内,所述集水部件2包括与所述连接块102同轴的连接柱201和集水盘202,所述连接柱201为下端敞口的中空圆柱体形,所述连接柱201的上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连接块102的底面,所述集水盘202环绕一周的设置在所述连接柱201的外周,且所述集水盘202的内边缘与所述连接柱201底端的外壁一体成型,所述集水盘202的外边缘延伸至所述杯形砂轮1的侧壁处,形成环形面结构,所述集水盘202的外边缘与所述杯形砂轮1的侧壁及底面之间留有供冷却水流通的缝隙。上述实施例中,杯形砂轮高速旋转,多个抽水叶片产生推力将注入的冷却水吸入杯形砂轮的腔体内,集水部件防止冷却水从底部直接穿越,在集水部件的作用下,改变进入内腔的冷却水的流动路径,绝大部分水流都被逼迫流经砂轮的内壁,受离心力的作用,再由内径至外径沿杯形砂轮上的磨削面(或水槽)实施冷却,提高冷却水的利用率,冷却效果大幅度提高,且有助于排屑,利于大量的冷却水束经“气流屏障薄弱区”穿越“气流屏障”区域,有效弱化了“气流屏障”的负面作用,实现外冷转内冷模式,实现全磨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冷却水利用率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杯形砂轮(1)、集水部件(2)和多个抽水叶片(3);/n所述杯形砂轮(1)的底端开设敞口区域,环绕所述杯形砂轮(1)底端的外边缘一周为磨削面(101),所述杯形砂轮(1)的顶端中心处设有连接块(102),所述连接块(102)为圆柱体形,所述杯形砂轮(1)的顶端环绕所述连接块(102)一周的开设有环形镂空区域,多个所述抽水叶片(3)置于所述环形镂空区域内且横跨连接在所述杯形砂轮(1)顶端外边缘与所述连接块(102)之间,多个所述抽水叶片(3)沿所述连接块(102)的周向且间隔分布;/n所述集水部件(2)设置在所述杯形砂轮(1)的敞口区域内,所述集水部件(2)包括与所述连接块(102)同轴的连接柱(201)和集水盘(202),所述连接柱(201)为下端敞口的中空圆柱体形,所述连接柱(201)的上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连接块(102)的底面,所述集水盘(202)环绕一周的设置在所述连接柱(201)的外周,且所述集水盘(202)的内边缘与所述连接柱(201)底端的外壁一体成型,所述集水盘(202)的外边缘延伸至所述杯形砂轮(1)的侧壁处,形成环形面结构,所述集水盘(202)的外边缘与所述杯形砂轮(1)的侧壁及底面之间留有供冷却水流通的缝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冷却水利用率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杯形砂轮(1)、集水部件(2)和多个抽水叶片(3);
所述杯形砂轮(1)的底端开设敞口区域,环绕所述杯形砂轮(1)底端的外边缘一周为磨削面(101),所述杯形砂轮(1)的顶端中心处设有连接块(102),所述连接块(102)为圆柱体形,所述杯形砂轮(1)的顶端环绕所述连接块(102)一周的开设有环形镂空区域,多个所述抽水叶片(3)置于所述环形镂空区域内且横跨连接在所述杯形砂轮(1)顶端外边缘与所述连接块(102)之间,多个所述抽水叶片(3)沿所述连接块(102)的周向且间隔分布;
所述集水部件(2)设置在所述杯形砂轮(1)的敞口区域内,所述集水部件(2)包括与所述连接块(102)同轴的连接柱(201)和集水盘(202),所述连接柱(201)为下端敞口的中空圆柱体形,所述连接柱(201)的上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连接块(102)的底面,所述集水盘(202)环绕一周的设置在所述连接柱(201)的外周,且所述集水盘(202)的内边缘与所述连接柱(201)底端的外壁一体成型,所述集水盘(202)的外边缘延伸至所述杯形砂轮(1)的侧壁处,形成环形面结构,所述集水盘(202)的外边缘与所述杯形砂轮(1)的侧壁及底面之间留有供冷却水流通的缝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冷却水利用率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盘(202)的外边缘水平延伸至所述杯形砂轮(1)的侧壁处,呈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京新叶勇龙慧玲郭新玲梁安宁王志勇刘人杰秦凤明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创源金刚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