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兆瓦级高吨位风电铸件的开箱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9580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兆瓦级高吨位风电铸件的开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通过行车将盖箱从地坑中吊运出去,打开砂箱;然后冷却,使铸件本体的冒口冷却100℃以下;接着利用行车将所述铸件本体吊运至指定位置;再将底箱从地坑吊运出去,由此实现分离式吊运的开箱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开箱方法既能在行车的载荷范围内吊运完成开箱,又能大大节约了清理地坑内砂子的时间,提高了铸造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兆瓦级高吨位风电铸件的开箱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工艺
,具体涉及一种兆瓦级高吨位风电铸件的开箱方法。
技术介绍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具备大规模发展风力发电的资源条件,从2006发展至今,兆瓦级风机已成为国内风电市场的主流机型,而风电铸件多为厚大部件,已由原来的几吨增加到十几吨甚至几十吨。高吨位风电铸件采用地坑造型砂型铸造方法,铸件在开箱前,铸件本身的重量+砂箱重量+砂坭重量一般在400吨甚至更多,而目前行车最大载荷为200吨或者300吨,无法将砂箱整体吊起。若在地坑内进行开箱、落砂等操作,会占用地坑场地且后续还需要清理地坑内的砂子,影响铸造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与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兆瓦级大吨位风电铸件的开箱方法,用于解决行车无法吊运以及地坑运转率低造成铸造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兆瓦级大吨位风电铸件的开箱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盖箱从地坑中吊运出去,打开砂箱;然后冷却使冒口冷却至100℃以下;接着将铸件本体吊运至指定位置;再将底箱从地坑吊运出去。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自然冷却的时间为10~14小时。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吊运所述铸件本体是通过所述铸件本体冒口处的起吊装置完成的。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起吊装置与所述冒口为一体式结构。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起吊装置是通过砂型造型时在冒口侧面增加陶管,浇注后于所述陶管内形成的与冒口一体的铁棒。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进行吊运铸件之前检查所述冒口是否具有缺陷。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冒口进行过检查的情况下,用行车将钢丝绳套到所述起吊装置上。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吊运所述铸件本体时,通过至少四个沿周向分布的所述起吊装置来进行吊运。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兆瓦级高吨位风电铸件的开箱方法,在风电铸件冒口处增加起吊装置,利用行车先将盖箱吊走,再用行车通过起吊装置将所述风电铸件调至指定地点,然后再将底箱吊出去,由此实现分离式吊运的开箱方法。此方法既能在行车的载荷范围内吊运完成开箱,又能避免在地坑内开箱落砂,占用地坑,造成地坑利用率低下,铸造效率低的问题,大大节约了清理地坑内砂子的时间,提高了铸造效率。附图说明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兆瓦级高吨位风电铸件的开箱方法的流程图。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于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为图2中冒口附近受力示意图。附图标记1行车2钢丝绳3冒口4陶管5盖箱6盖箱砂型7盖箱坭芯8铸件本体9底箱坭芯10底箱砂型11底箱12浇注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虽图示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形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形态也可能更为复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兆瓦级高吨位风电铸件的开箱方法,采用分离式吊运方法通过行车依次将盖箱、铸件本体、底箱从地坑中吊至定地方,其中在吊运铸件本体时,需在铸件冒口位置增加起吊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开箱方法既能在行车的载荷范围内完成吊运,又能避免在地坑内开箱落砂,占用地坑,造成地坑利用率低下,铸造效率低的问题。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兆瓦级高吨位风电铸件的开箱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S4,步骤S1,先将紧箱螺丝拆除,用行车将盖箱从地坑中吊走,打开砂箱;步骤S2,冷却,使冒口冷却至100℃以下;步骤S3,将铸件本体吊运至指定位置;步骤S4,用行车将底箱吊运出去。具体地,步骤S1中在吊运盖箱的同时会带走部分盖箱砂型。具体地,步骤S2中冷却方式可选择自然冷却或者风冷,冷却时间为10~14小时,直至冒口冷却至100℃以下。具体地,步骤S3吊运铸件本体时是通过铸件本体冒口处的起吊装置完成的,其中起吊装置与冒口为一体式结构,例如,砂型造型时在冒口侧面增加陶管,浇注完成后于陶管内形成的与冒口一体的铁棒。具体地,在进行步骤S3之前,需先检查冒口的完整性,在冒口完整的情况下,将行车的钢丝绳套到冒口侧边伸出的起吊装置上,至少选择四个沿周向分布的相对比较好的起吊装置进行吊运,选择的起吊装置需保证铸件本体在吊运过程中各个方向受力均衡,例如当选择偶数个(如,四个、六个等)起吊装置时,所选的起吊装置需沿周向均匀分布或者对称分布;当选择奇数个(如,五个、七个等)起吊装置时,起吊装置需沿周向均匀分布。具体地,步骤S3中,行车在吊运铸件本体时,应慢慢地将铸件本体吊起,使铸件本体下部的浇注系统逐步断裂,行车起吊时需保持平稳,起吊速度不可过大,因为此时是起吊装置受力最大的时候,要避免因行车起吊速度过大、行车骤停等因素导致各个起吊装置受力不平衡。应当注意,起吊时各个起吊装置的钢丝绳的高度要保持一致,避免因钢丝绳高度不一致,铸件本体发生倾斜造成一边受力过大。如发现钢丝绳高度不一致,可将铸件落下重新进行调整,直至达到最稳定状态后开始调运。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采用地坑造型的砂型铸造方法生产风电铸件中的轮毂机架,造上砂型时在冒口3侧面增加一陶管4,例如,在冒口3的侧面靠近下部斜段割出Φ140至Φ145的孔,与Φ140x150的子母扣陶管4连接,陶管4有一个直角弯头,直角弯头处增加一Φ140x50的直段,起到阻挡吊索脱落的作用。其中,冒口3沿周向均匀放置在砂箱上,便于起吊,冒口3可设置多个,如六个。请参阅图2,又一实施例中,采用砂型铸造方法生产风电铸件的轮毂机架,浇注完成后,整体砂箱包括盖箱5和底箱11,盖箱5位于上部,底箱11位于下部,盖箱5和底箱11之间由腹板坭芯隔开,盖箱5内部依次包括盖箱砂型6、盖箱坭芯7及铸件本体8,铸件本体8上方有与铸件本体8为一体的冒口3及起吊装置4,底箱11内部依次为底箱砂型10、底箱坭芯9,浇注系统12位于底部,穿过底箱砂型10及盖箱砂型6与上部的浇注口相连。整体砂箱的重量G=G3+G4+G5+……+G14,对于兆瓦级大吨位风电铸件整体重量G≥400吨,采用整体吊运则超出了行车的最大载荷,故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分离式开箱方法进行吊运,具体过程如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兆瓦级高吨位风电铸件的开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将盖箱从地坑中吊运出去,打开砂箱;/n冷却,使冒口冷却至100℃以下;/n将铸件本体吊运至指定位置;/n将底箱从地坑吊运出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兆瓦级高吨位风电铸件的开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盖箱从地坑中吊运出去,打开砂箱;
冷却,使冒口冷却至100℃以下;
将铸件本体吊运至指定位置;
将底箱从地坑吊运出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吨位风电铸件的开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的时间为10~14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吨位风电铸件的开箱方法,其特征在于:吊运所述铸件本体是通过所述铸件本体冒口处的起吊装置完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吨位风电铸件的开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装置与所述冒口为一体式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相亮包新益马海印黄连凯王垒张家齐马凤金
申请(专利权)人: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