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且负压可视的留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9425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07
一种可调节且负压可视的留置针,其包括穿刺针,穿刺针套管,穿刺针基座,延长管和可调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延长管一端连接穿刺针基座,另一端设置为Y型接口;Y型接口包括输液器接口和负压接口,负压接口可拆卸连接可调负压装置;可调负压装置包括中空负压管,以及设置在中空负压管内的螺纹调节杆;螺纹调节杆的第一端设置有防漏气活塞,防漏气活塞和螺纹调节杆之间设置保证螺纹调节杆转动时有效带动防漏气活塞移动的连接件。使用时,根据患者血液回流情况转动螺纹调节杆,依次带动连接件和防漏气活塞的移动,再通过控制移动的距离精准调节负压大小,调节至合适负压后再按照常规方法设置留置针即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且负压可视的留置针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为一种可调节且负压可视的留置针。
技术介绍
在临床治疗上,针对具有间歇性、连续性或者每日进行输液治疗需求的患者,静/动脉留置针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但是留置针置入时,当静脉压力降低或者其他因素引起患者回血不畅或者回血不及时的时候,会对医护人员判断是否成功置入留置针产生影响,从而造成单次穿刺失败,需要多次穿刺置入,进而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恐惧。现在临床上针对上述情况,主要采取负压式留置针解决回血不及时的问题,负压式留置针的普遍使用可以使医护人员及时看到回血,从而尽快确定穿刺成功,如负压式输液器专用留置针201020132488.0。但传统的负压式留置针不能实现对负压的调节,从而易出现因负压太小不能及时出现血液回流,或者负压太大血液回流量大使需要血液留出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根据患者情况来调节负压大小进而达到利用一个合适的负压置入留置针的器械,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不能通过调节负压的大小从而控制血液有效合理回流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调节且负压可视的留置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负压留置针易出现因负压太小或太大进而影响血液回流量的情况,难以通过调节负压的大小实现控制血液有效合理回流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且负压可视的留置针。一种可调节且负压可视的留置针,其包括穿刺针,穿刺针套管,穿刺针基座,延长管和可调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管一端连接穿刺针基座,另一端设置为Y型接口;所述Y型接口包括输液器接口和负压接口,负压接口可拆卸连接可调负压装置;所述可调负压装置包括中空负压管,以及设置在中空负压管内的螺纹调节杆;所述螺纹调节杆的第一端设置有防漏气活塞,防漏气活塞和螺纹调节杆之间设置保证螺纹调节杆转动时有效带动防漏气活塞移动的连接件。使用时,根据患者血液回流情况转动螺纹调节杆,依次带动连接件和防漏气活塞的移动,再通过控制移动的距离精准调节负压大小,调节至合适负压后再按照常规方法设置留置针即可。进一步,所述中空负压管设置为无色透明的圆柱形中空负压管,在中空负压管的外侧壁上设置对应的计压刻度;此种计压刻度的设置可以实现负压大小的可视化,方便医护人员根据患者需要转动至合适位置产生合适大小的负压。进一步,所述中空负压管的第二端设置供螺纹调节杆伸出的第一开口,第一端固定设置用于连接所述负压接口的内侧壁为螺纹结构的凸起,凸起第一端设置供负压接口伸入的第二开口;此种设置保证负压接口与中空负压管的可拆卸连接。进一步,在所述负压接口的外侧壁设置与凸起内侧壁相匹配的螺纹结构。进一步,所述螺纹调节杆包括中间位置的螺纹段,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非螺纹段;螺纹调节杆第一端的非螺纹段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防漏气活塞,螺纹调节杆第二端的非螺纹段为伸出旋转调节杆;通过转动伸出旋转调节杆引起螺纹调节杆中间位置的螺纹段与中空负压管发生相对运动,进而通过连接件的移动带动防漏气活塞的移动。进一步,在所述中空负压管的内侧壁设置有与螺纹调节杆的螺纹段相对应的螺纹结构。进一步,所述螺纹调节杆螺纹段的纵向长度设置为中空负压管内侧壁的螺纹结构纵向长度的2/5,并且螺纹调节杆螺纹段与中空负压管内侧壁螺纹结构的重合长度设置为螺纹调节杆螺纹段纵向长度的1/3-1/2;此种长度设置可以保证在转动伸出旋转调节杆的过程中,既能够有效调节负压,又避免在负压调节的过程中防漏气活塞与中空负压管内侧壁的螺纹结构发生接触,影响防漏气活塞的密封性能。进一步,所述伸出旋转调节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但在转动伸出旋转调节杆过程中,伸出旋转调节杆不会发生晃动。进一步,在所述伸出旋转调节杆的第二端固定设置有方便医护人员操作的圆形把手。进一步,所述连接件包括与螺纹调节杆和/或防漏气活塞连接的固定杆,以及固定设置在固定杆上的固定扣;固定扣放置在螺纹调节杆第一端非螺纹段和/或防漏气活塞的内部,通过拉动伸出旋转调节杆顺序带动螺纹调节杆、连接件和防漏气活塞的移动,实现通过负压控制血液回流的功能。进一步,所述固定杆的直径小于固定扣的直径,固定扣的直径小于防漏气活塞的直径。进一步,所述中空负压管的内径等于防漏气活塞的直径;此种设置有效保证防漏气活塞的密封性。进一步,所述固定杆的第一端固定设置在防漏气活塞的第二端,固定扣设置在固定杆的第二端;并且在螺纹调节杆的第一端非螺纹段处设置有供固定杆和固定扣伸入的第一固定槽;通过转动伸出旋转调节杆顺序拉动螺纹调节杆、固定扣和固定杆的移动,进而带动防漏气活塞的移动。或者,所述固定杆的第二端固定设置在螺纹调节杆的第一端非螺纹段处,固定扣设置在固定杆的第一端;在防漏气活塞的第二端固定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第二端设置有供固定杆和固定扣伸入的第二固定槽;通过转动伸出旋转调节杆顺序拉动螺纹调节杆、固定杆和固定扣的移动,进而带动防漏气活塞的移动。或者,在所述固定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有固定扣,在防漏气活塞的第二端固定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的第二端以及螺纹调节杆的第一端非螺纹段处分别设置有供固定扣和固定杆伸入的第二固定槽和第一固定槽;通过转动伸出旋转调节杆顺序拉动位于螺纹调节杆第一端非螺纹段处的固定扣,固定杆,位于活塞杆第二端的固定扣,活塞杆,最终带动防漏气活塞的移动。进一步,设置有所述第一固定槽的螺纹调节杆非螺纹段处的外径,以及设置有第二固定槽的活塞杆的外径都小于中空负压管的内径;此种设置不会妨碍伸出旋转调节杆相对中空负压管的正常转动。进一步,在所述中空负压管的第二端设置用于精确显示伸出旋转调节杆纵向转动距离的细调记录盘,细调记录盘第二端表面的显示刻度范围为0.1-1.0;并且细调记录盘的第二端表面始终与圆形把手的第二端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另外,在圆形把手的第二端设置方便操作者直接查看显示刻度的指示针;细调记录盘的第一端与中空负压管的第二端之间设置高度可调节的伸缩结构。通过计压刻度达到可视化伸出旋转调节杆与中空负压管之间的相对移动距离的效果,再通过细调记录盘实现观察伸出旋转调节杆与中空负压管之间相对移动距离小于1.0的移动距离。使用时,细调记录盘与伸出旋转调节杆始终保持相对静止,指示针随着伸出旋转调节杆的转动而转动,当伸出旋转调节杆需要再次转动的移动距离小于1.0时,即计压刻度不能满足对伸出旋转调节杆移动距离的计数时,再通过观察指示针在细调记录盘第二端表面对应刻度的变化,由此操作者可以直接详细并精确地观察记录伸出旋转调节杆相对中空负压管的纵向移动距离,实现精确调节负压大小的效果。进一步,所述指示针设置为与圆形把手的第二端表面一体连接的第一指示针,第一指示针随着圆形把手一起转动;此种设置操作简单,方便上手。或者,所述指示针包括与圆形把手的第二端表面一体连接的第一指示针,以及相对圆形把手的第二端表面能够转动连接的第二指示针;通过此种方式将第二指示针固定在开始使用细调记录盘记录移动距离的起始位置,第一指示针随着圆形把手转动,再通过计算第二指示针所在刻度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且负压可视的留置针,其包括穿刺针,穿刺针套管,穿刺针基座,延长管和可调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延长管一端连接穿刺针基座,另一端设置为Y型接口;Y型接口包括输液器接口和负压接口,负压接口可拆卸连接可调负压装置;可调负压装置包括中空负压管,以及设置在中空负压管内的螺纹调节杆;螺纹调节杆的第一端设置有防漏气活塞,防漏气活塞和螺纹调节杆之间设置保证螺纹调节杆转动时有效带动防漏气活塞移动的连接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且负压可视的留置针,其包括穿刺针,穿刺针套管,穿刺针基座,延长管和可调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延长管一端连接穿刺针基座,另一端设置为Y型接口;Y型接口包括输液器接口和负压接口,负压接口可拆卸连接可调负压装置;可调负压装置包括中空负压管,以及设置在中空负压管内的螺纹调节杆;螺纹调节杆的第一端设置有防漏气活塞,防漏气活塞和螺纹调节杆之间设置保证螺纹调节杆转动时有效带动防漏气活塞移动的连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且负压可视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中空负压管设置为无色透明的圆柱形中空负压管,在中空负压管的外侧壁上设置对应的计压刻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且负压可视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螺纹调节杆包括中间位置的螺纹段,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非螺纹段;螺纹调节杆第一端的非螺纹段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防漏气活塞,螺纹调节杆第二端的非螺纹段为伸出旋转调节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且负压可视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螺纹调节杆螺纹段的纵向长度设置为中空负压管内侧壁的螺纹结构纵向长度的2/5,并且螺纹调节杆螺纹段与中空负压管内侧壁螺纹结构的重合长度设置为螺纹调节杆螺纹段纵向长度的1/3-1/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且负压可视的留置针,其特征在于,连接件包括与螺纹调节杆和/或防漏气活塞连接的固定杆,以及固定设置在固定杆上的固定扣;固定扣放置在螺纹调节杆第一端非螺纹段和/或防漏气活塞的内部,通过拉动伸出旋转调节杆顺序带动螺纹调节杆、连接件和防漏气活塞的移动,实现通过负压控制血液回流的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迎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