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鞋底及减震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9391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震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包括沿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从前往后依次包括脚掌部、足弓部以及脚跟部,所述鞋底本体的上端面与人体的脚部接触,其下端面与地面接触,所述鞋底本体位于脚跟部的两侧面均开设有第一减震槽,所述第一减震槽沿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且其截面面积沿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由脚跟部后端向脚跟部前端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使鞋底本体实现渐进式平缓过渡,达到渐进式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鞋底及减震鞋
本技术涉及减震鞋
,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震鞋底及减震鞋。
技术介绍
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其最初的功能只是用来保护脚部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使行走的安全性得到保障。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增长,人们对鞋子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要求也非常高。鞋子最为关键的两个核心功能点为减震功能与运动控制功能,鞋底较软则减震效果好,鞋底相对较硬则稳定性更好,更利于运动控制。现有的鞋子为了实现减震功能与运动控制功能,通常采用的方法为,在需要减震和需要进行运动控制的鞋底区域直接设置用于减震或运动控制的部件或结构,以改变鞋底不同区域的软硬程度来达到减震和运动控制的目的。虽然这种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鞋子减震和运动控制的效果,但会导致鞋底整体的软硬程度缺乏过渡,影响穿着者穿着的舒适程度,无法得到平稳、自然的运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减震鞋底,其优点在于使鞋底本体实现渐进式平缓过渡,达到渐进式减震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减震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包括沿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从前往后依次包括脚掌部、足弓部以及脚跟部,所述鞋底本体的上端面与人体的脚部接触,其下端面与地面接触,所述鞋底本体位于脚跟部的两侧面均开设有第一减震槽,所述第一减震槽沿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且其截面面积沿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由脚跟部后端向脚跟部前端逐渐减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鞋底本体依次设置有脚掌部、足弓部以及脚跟部,对应穿着者的脚部位置,使得鞋底本体更合脚,为穿着者提供舒适的穿着体验;穿着者行走时,脚跟后的后端先与地面接触并且最先受力,站立时,脚跟部为主要受力支撑点,脚跟部的两侧面开设有若干沿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减震槽,有效对脚跟部所受的力进行缓冲,提高该鞋底本体的舒适度,第一减震槽的截面面积沿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由脚跟部后端向脚跟部前端逐渐减小设置,使得脚跟部后端的区域相对脚跟部前端的区域较为柔软,增加脚跟部行走时承受压力以及缓冲压力的能力,脚跟部前端的区域相对较硬,以提高脚跟部静止站立时的支撑能力,实现脚跟部后端向前端的渐进式平缓过渡。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鞋底本体位于足弓部和脚跟部之间的两侧面均开设有倾斜设置的过渡槽,所述过渡槽的上端部延伸至脚跟部的侧面顶部,过渡槽的下端部延伸至足弓部的侧面底部,所述第一减震槽位于过渡槽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过渡槽,一方面,便于将足弓部所受的压力分散至脚跟部,有效减少应力集中;另一方面,增加鞋底本体的柔软性和耐折度,增强鞋底本体的形变能力,提高其使用寿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减震槽沿鞋底本体的厚度方向设置有多列,第一减震槽的截面面积沿鞋底本体的厚度方向由鞋底本体的下端面向鞋底本体的上端面逐渐减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减震槽设置有多列,进一步提高脚跟部的减震能力,第一减震槽的截面面积沿鞋底本体的厚度方向由鞋底本体的下端面向鞋底本体的上端面逐渐减小设置,使得位于脚跟部顶端的区域相对较硬,以提高脚跟部的支撑能力,位于脚跟部底端的区域相对较软,增强脚跟部底端缓冲压力的能力,脚跟部从顶端较硬区域逐渐过渡到底端较软区域,以渐进的方式吸收冲击的能量以实现缓冲减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鞋底本体位于足弓部的两侧面、位于脚掌部的两侧面均开设有第二减震槽,所述第二减震槽沿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且其截面面积沿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由足弓部向脚掌部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减震槽位于过渡槽远离第一减震槽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脚掌部的两侧面开设有若干沿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二减震槽,有效对脚掌部所受的压力了进行缓冲,进一步提高该鞋底本体的舒适度;第二减震槽的截面面积沿鞋底本体的长度方向由足弓部向脚掌部逐渐减小,使得脚掌部后端的区域相对较软,脚掌部前端的区域相对较硬,实现脚跟部后端向前端的渐进式平缓过渡。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减震槽沿鞋底本体的厚度方向设置有多列,第二减震槽的截面面积沿鞋底本体的厚度方向由鞋底本体的下端面向鞋底本体的上端面逐渐减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减震槽设置有多列,进一步提高脚掌部的减震能力,第二减震槽的截面面积沿鞋底本体的厚度方向由鞋底本体的下端面向鞋底本体的上端面逐渐减小设置,使得位于脚掌部顶端的区域相对较硬,以提高脚掌部的支撑能力,位于脚掌部底端的区域相对较软,增强脚掌部底端缓冲压力的能力,脚掌部从顶端较硬区域逐渐过渡到底端较软区域,以渐进的方式吸收冲击的能量以实现缓冲减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减震槽、第二减震槽的截面开口形状均为椭圆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减震槽、第二减震槽的截面开口形状均为椭圆形设置,一方面,便于将鞋底本体所受的压力进行逐层分散传递,另一方面,有效防止第一减震槽、第二减震槽槽壁之间进行圆滑过渡,抗形变能力强。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鞋底本体位于脚跟部的底面开设有若干第一吸附槽,所述鞋底本体位于足弓部的底面开设有呈十字形的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内设置有用以标明所述鞋底本体信息的标识部,所述缓冲槽的两侧分别连通于过渡槽,所述鞋底本体位于脚掌部的底面开设有若干第二吸附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脚跟部、脚掌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吸附槽和第二吸附槽,穿着者在行走时,鞋底本体受力发生形变将吸附槽内的空气挤压,使得吸附槽内的气压小于外界气压,确保鞋底本体具有较好的抓地力;设置有缓冲槽,为标识部提供标识空间。众所周知,很多鞋子都设置有鞋带,现有的鞋子一般都是通过鞋带的方式系紧在脚上,穿着者在出门穿鞋或进门脱鞋时都需要蹲下身子系紧或者松开鞋带,非常不便,导致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在穿鞋上,而且在走路过程中,由于鞋带系得不够紧导致运动鞋经常会出现掉鞋带的问题,穿着者需要进行多次绑鞋带,浪费时间。本技术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减震鞋,其优点在于无须绑鞋带,有效减少穿着者的穿鞋时间。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主权二的内容:一种减震鞋,包括鞋面本体以及鞋底本体,所述鞋面本体紧密缝合于鞋底本体,所述鞋面本体设置有鞋舌,所述鞋面本体上正对鞋舌的部位对称设置有两排穿绳孔,所述两排穿绳孔上依次交叉穿设有弹性绳,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定缝合于位于鞋舌两侧的鞋面本体上,所述鞋面本体的一侧紧密缝合有魔术贴粘扣带,另一侧设置有供粘扣带穿过的固定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弹性绳,穿着者只需要将位于鞋舌两侧的鞋面向两侧拉动,使得伸入口足够大供脚部伸入,脚部伸入后,弹性绳收缩带动鞋面将脚部包覆,接着通过将粘扣带的带有魔术贴母面或者带有魔术贴子面的一端穿设于固定环并且扣接于魔术贴子面或魔术贴母面,进一步对穿着者的脚部进行固定,无需系鞋带,提高穿着者的出门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鞋底,包括鞋底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1)包括沿鞋底本体(1)的长度方向从前往后依次包括脚掌部(11)、足弓部(12)以及脚跟部(13),所述鞋底本体(1)的上端面与人体的脚部接触,其下端面与地面接触,所述鞋底本体(1)位于脚跟部(13)的两侧面均开设有第一减震槽(14),所述第一减震槽(14)沿鞋底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且其截面面积沿鞋底本体(1)的长度方向由脚跟部(13)后端向脚跟部(13)前端逐渐减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鞋底,包括鞋底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1)包括沿鞋底本体(1)的长度方向从前往后依次包括脚掌部(11)、足弓部(12)以及脚跟部(13),所述鞋底本体(1)的上端面与人体的脚部接触,其下端面与地面接触,所述鞋底本体(1)位于脚跟部(13)的两侧面均开设有第一减震槽(14),所述第一减震槽(14)沿鞋底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且其截面面积沿鞋底本体(1)的长度方向由脚跟部(13)后端向脚跟部(13)前端逐渐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1)位于足弓部(12)和脚跟部(13)之间的两侧面均开设有倾斜设置的过渡槽(15),所述过渡槽(15)的上端部延伸至脚跟部(13)的侧面顶部,过渡槽(15)的下端部延伸至足弓部(12)的侧面底部,所述第一减震槽(14)位于过渡槽(15)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槽(14)沿鞋底本体(1)的厚度方向设置有多列,第一减震槽(14)的截面面积沿鞋底本体(1)的厚度方向由鞋底本体(1)的下端面向鞋底本体(1)的上端面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1)位于足弓部(12)的两侧面、位于脚掌部(11)的两侧面均开设有第二减震槽(16),所述第二减震槽(16)沿鞋底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且其截面面积沿鞋底本体(1)的长度方向由足弓部(12)向脚掌部(11)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减震槽(16)位于过渡槽(15)远离第一减震槽(14)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敬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足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