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熏灸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93563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8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熏灸仪,包括:机体,其用于置放仪器和支撑人体;加热反应结构,所述加热反应结构包括置放筒和加热机构,所述置放筒固定在机体的内壁,所述加热机构位于置放筒的内底部,其用于置放、加热;湿灸杯,所述湿灸杯位于置放筒的内底部且可与加热机构接触连接;坐垫,所述坐垫位于湿灸杯上方的机体的上端;靠背装置,所述靠背装置具有红光热灸装置,其用于照射人体的肾俞穴进行理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新型熏灸仪的操作灵活,适用于液体形式湿灸,使用安全性能高,并且能够配合红光热灸装置红光与卤素灯热量对着肾俞穴进行精准理疗,实现对人体的按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熏灸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理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熏灸仪。
技术介绍
理疗仪是物理治疗仪器的简称,是将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使之产生好转的设备,适用于家庭、办公室等场所。常见的物理因子包括“电、声、光、磁、水、压力等等。与药物治疗相对应,物理治疗相对比较安全,也环保。但是区别与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的作用对某些疾病还是非常见效,比如通过改善血液循环来改善人体脏器的功能或者改善人体局部组织的状态是非常见效的。一般用中药熏蒸治疗时,会根据用户的需要来进行干蒸或湿蒸的熏蒸方式。使用者坐在熏灸仪上,通过艾片(由艾绒压制而成)受热挥发,熏蒸经人体吸收,利用艾叶本身特有的物理性质,借助熏灸仪,更好的发挥了艾叶本身的最大功效。但是,现有的熏灸仪的使用舒适度不够,特别是针对有痔疮等特殊人群坐下减少疼痛感,同时人久坐时间过长而尾椎骨压迫感极大,并且理疗功能单一,整体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使用范围有限、功能单一,整体效果不佳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熏灸仪。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上述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以实现:一种新型熏灸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其用于置放仪器和支撑人体;加热反应结构,所述加热反应结构包括置放筒和加热机构,所述置放筒固定在机体的内壁,所述加热机构位于置放筒的内底部,其用于置放、加热;湿灸杯,所述湿灸杯位于置放筒的内底部且可与加热机构接触连接;坐垫,所述坐垫位于湿灸杯上方的机体的上端;靠背装置,所述靠背装置具有红光热灸装置,其用于照射人体的肾俞穴进行理疗。优选的,所述红光热灸装置包括卤素灯组、连接板和控制器,所述连接板连接在靠背装置的内部,所述卤素灯组通过控制器固定在连接板上。本方案通过控制器控制的卤素灯组利用红光与卤素灯热量精准地对人体的肾俞穴进行理疗,进一步地提高使用者舒适度,可以缓解腰痛、肾脏病、高血压等作用。优选的,所述靠背装置包括支撑架和背靠部,所述支撑架位于机体的上端,所述背靠部通过转动接头活动连接在支撑架的转动孔上;所述背靠部包括靠背前壳和靠背后壳,所述靠背后壳通过十字限位块固定在靠背前壳上。本方案通过支撑架和背靠部及其部件相互配合可以保障靠背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可折叠收放自如,还可以提高使用的便捷性和灵活性,节约置放空间。优选的,所述靠背前壳和靠背后壳之间的靠背前壳设有加强条组,所述加强条组上设有置放固定红光热灸装置且用于照射肾俞穴的定位置放空腔;所述背靠部的前端表面还设有散热孔组。本方案通过加强条组可以进一步地保障背靠部的结构稳定性;又通过定位置放空腔可以更加精准地找准人体的肾俞穴,可以更好地调节生殖功能,缓解腰痛、肾脏病、高血压;还通过散热孔组起着一定的散热作用。优选的,所述湿灸杯包括杯体、防水机构和上端设有导雾通道的盖体,所述盖体可拆卸连接在杯体的上端,所述防水机构连接在杯体的底部。本方案通过杯体、防水机构和上端设有导雾通道的盖体相互配合可以更加合理地将液体形式湿灸的雾状治疗体导向,对使用者进行尽可能多地针对性治疗;并且还具有防水装配,使得对杯体加热元件不因为水蒸气而出现损坏。优选的,所述杯体包括弧形部、置料部和安装部,所述弧形部位于置料部的上方,所述安装部位于弧形部的上端并且所述安装部靠近盖体,所述弧形部的侧端设有至少一个分散孔。本方案通过可以有效地扩大杯体本身的容量,并且还可以快速地将液体形式湿灸的雾状治疗体导出去,实现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再通过分散孔可以将部分雾状治疗体输送出去扩大使用者的治疗面积,再进一步地提高了治疗效果。优选的,所述防水机构包括防水环和防水置放架,所述防水置放架位于杯体的底部,所述防水环连接在防水置放架底部。本方案通过相互配合可以使得杯体产生的水蒸气等治疗体对与其配合的加热部件的损坏,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坐垫包括坐垫支撑部、软垫层、缓冲凹槽和缓冲块,所述软垫层固定在坐垫支撑部的上端,所述缓冲凹槽位于靠近软垫层的坐垫支撑部上,所述缓冲块连接在缓冲凹槽上,所述软垫层上还设有带有第一导气孔组的第一置放凹槽,所述缓冲凹槽还设有与缓冲块相通的第二导气孔组。本方案通过坐垫支撑部、软垫层、缓冲凹槽和缓冲块及其部件相互配合可以使得有痔疮等特殊人群坐下减少疼痛感,同时减少人久坐时间过长而尾椎骨压迫感,提高久坐的人员舒适度。优选的,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固定在机体的侧端。优选的,还包括脚踏板插口和手柄传导器插口,所述脚踏板插口和手柄传导器插口均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结构后,由于结构设有机体、加热反应结构的置放筒和加热机构、湿灸杯、坐垫和靠背装置,可以通过加热机构和湿灸杯配合的湿灸理疗方式加上靠背装置的红光热灸装置的红光与卤素灯热量对着肾俞穴进行理疗方式提高了熏灸仪的理疗效果,还可以精准地对人体肾俞穴进行理疗,实现补肾助阳、调节生殖功能,缓解腰痛、肾脏病、高血压等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熏灸仪的爆炸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熏灸仪的主要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熏灸仪的剖视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熏灸仪的湿灸杯的剖视结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熏灸仪的湿灸杯的部分结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熏灸仪的坐垫体的结构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熏灸仪的靠背装置的一种状态下的结构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熏灸仪的靠背装置的结构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熏灸仪的靠背装置的部分结构图。图1-9:1-机体;2-靠背装置;3-控制装置;4-置放筒;5-加热机构;6-湿灸杯;7-坐垫;8-脚踏板插口;9-坐垫支撑部;10-软垫层;11-缓冲凹槽;12-缓冲块;13-支撑架;14-背靠部;15-背靠前壳;16-红光热灸装置;17-靠背后壳;18-散热孔组;19-散热部件;20-第一导气孔组;21-第一置放凹槽;22-第二导气孔组;23-转动接头;24-转动孔;25-加强条组;26-定位置放空腔;27-盖体;28-杯体;29-防水机构;30-导雾通道;31-安装部;32-弧形部;33-置料部;34-防水环;35-防水置放架;36-分散孔;37-手柄传导器插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不做任何形式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3所示的一种新型熏灸仪,包括:机体1,其用于置放仪器和支撑人体;加热反应结构,所述加热反应结构包括置放筒4和加热机构5,所述置放筒4固定在机体1的内壁,所述加热机构5位于置放筒4的内底部,其用于置放、加热;湿灸杯6,所述湿灸杯6位于置放筒4的内底部且可与加热机构5接触连接;坐垫7,所述坐垫7位于湿灸杯6上方的机体1的上端;靠背装置2,所述靠背装置2具有红光热灸装置16,其用于照射人体的肾俞穴进行理疗。实施例2:如图1-3和7-9所示的一种新型熏灸仪,包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熏灸仪,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体,其用于置放仪器和支撑人体;/n加热反应结构,所述加热反应结构包括置放筒和加热机构,所述置放筒固定在机体的内壁,所述加热机构位于置放筒的内底部,其用于置放、加热;/n湿灸杯,所述湿灸杯位于置放筒的内底部且可与加热机构接触连接;/n坐垫,所述坐垫位于湿灸杯上方的机体的上端;/n靠背装置,所述靠背装置具有红光热灸装置,其用于照射人体的肾俞穴进行理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熏灸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其用于置放仪器和支撑人体;
加热反应结构,所述加热反应结构包括置放筒和加热机构,所述置放筒固定在机体的内壁,所述加热机构位于置放筒的内底部,其用于置放、加热;
湿灸杯,所述湿灸杯位于置放筒的内底部且可与加热机构接触连接;
坐垫,所述坐垫位于湿灸杯上方的机体的上端;
靠背装置,所述靠背装置具有红光热灸装置,其用于照射人体的肾俞穴进行理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熏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热灸装置包括卤素灯组、连接板和控制器,所述连接板连接在靠背装置的内部,所述卤素灯组通过控制器固定在连接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熏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装置包括支撑架和背靠部,所述支撑架位于机体的上端,所述背靠部通过转动接头活动连接在支撑架的转动孔上;所述背靠部包括靠背前壳和靠背后壳,所述靠背后壳通过十字限位块固定在靠背前壳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熏灸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前壳和靠背后壳之间的靠背前壳设有加强条组,所述加强条组上设有置放固定红光热灸装置且用于照射肾俞穴的定位置放空腔;所述背靠部的前端表面还设有散热孔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明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健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