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任脉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5690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9
腹部任脉灸装置,解决了现在木盒装置使用时因人有个体差异,躯干长短不一,腹部曲度各不相同,木盒装置不能调整施灸长度及生理曲度,容易引起不适感的问题,其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通过第三挡板连接固定,第三挡板的两侧均旋接有第一固定螺栓,第三挡板对应第一固定螺栓位置处开设有第一螺栓孔,第二挡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根据不同人的腹部躯干长度、宽度大小及生理曲度进行调整,使得操作更具人性化,当温度降至40摄氏度时,进行提醒,提示本次操作完成,通过设置的固定腰带22,可防止施灸过程中因腹部起伏导致装置滑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腹部任脉灸装置
本技术涉及任脉灸装置,具体为腹部任脉灸装置。
技术介绍
任脉灸源于隔物灸,是一种透皮给药的治疗方法,在施灸时沿所灸部位铺敷药物,通过灸疗的温和火力透过皮肤逐步把生姜温中的作用渗透至经络,以达到温经散寒、滋养任脉、疏通经络的效果,使气血流通;再借助灸疗缓急、发汗的作用,使阳气四达,体内邪气随汗外泻,从而将深伏于体内的寒邪排出体外,使全身气血贯通。其适应症有:1.调理女性月经不调、宫寒、痛经、产后腹部疼痛、盆腔积液、妇科炎症、月子病等;2.改善男性前列腺、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3.强壮脾胃功能,改善脾虚、胃下垂、胃寒、胃胀、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4.改善虚寒体质、失眠、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强健身体。目前大多数任脉灸都是借助木盒装置固定在腹部来完成的。木盒装置的缺点:人有个体差异,躯干长短不一,腹部曲度各不相同,木盒装置不能调整施灸长度及生理曲度,容易引起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腹部任脉灸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现在木盒装置使用时因人有个体差异,躯干长短不一,腹部曲度各不相同,木盒装置不能调整施灸长度及生理曲度,容易引起不适感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通过第三挡板连接固定,第三挡板的两侧均旋接有第一固定螺栓,第三挡板对应第一固定螺栓位置处开设有第一螺栓孔,第二挡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块,第一挡板顶端开设有第二卡槽,第二挡板的一端和第一挡板的中部均安装有第四挡板,第四挡板上连接有第五挡板,第四挡板和第五挡板的顶端均开设有第三卡槽,第四挡板和第五挡板的一侧均开设有与第三卡槽连通的螺栓槽,第四挡板和第五挡板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卡块,第二卡块通过第二固定螺栓固定,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四挡板和第五挡板的底端均设置有纱布,纱布靠近一端的顶部设置有探头,纱布表面铺有姜末,探头通过导线连接有电子温度计,姜末的表面设置有艾绒,探头电性连接电子温度计。优选的,所述第三挡板对应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卡槽。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的外侧开设有与第二卡槽连通的槽体。优选的,所述第二卡块对应第二固定螺栓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螺栓孔。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四挡板和第五挡板的外侧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挂钩。优选的,所述第五挡板上连接的两个第四挡板外侧的中部均设置有固定腰带。有益效果:本技术组装时,将第三挡板上的第一卡槽卡接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并通过第一固定螺栓进行固定,固定完成后,将第二挡板一端的第一卡块卡接在右侧第四挡板上开设的第三卡槽内,并将第二固定螺栓由螺栓槽旋接在第一卡块上的螺纹孔内,左侧第四挡板一端的第二卡块卡接在第一挡板上的第二卡槽内,并将第二固定螺栓旋接在第四挡板一端的第二卡块上的第二螺栓孔内,再将第五挡板一端的第二卡块插接在左侧的第四挡板上的第三卡槽内,并通过第二固定螺栓对第五挡板一端的第二卡块进行固定,右侧的第四挡板一端的第二卡块插接在第五挡板上开设的第三卡槽内,并通过第二固定螺栓对第二卡块进行固定,即可完成安装,使用时将纱布通过挂钩放置在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第四挡板和第五挡板的底端,第四挡板上的固定腰带固定在患者腰部,再在纱布上放置探头,纱布上铺设姜末,再在姜末上铺设艾绒,点燃艾绒,进行治疗,连续灸3壮,在第3壮燃烧后,艾绒及姜末的温度降至40摄氏度,探头接收到温度信号,并将信号传递给高精度电子温度计,电子温度计发出声音,提示可将装置移除,本次任脉灸操作完成,在铺设时,需要调节姜末的铺设长度时,旋松第五挡板一端的第二固定螺栓和第二挡板一端的第二固定螺栓,将第二挡板一端的第一卡块向第四挡板的外侧移动,第五挡板一端的第二卡块向外侧移动,再重新旋紧两个第二固定螺栓,即可调节姜末的铺设长度,在需要调节姜末的铺设宽度时,旋松左侧第四挡板一端的第二卡块上的第二固定螺栓和右侧第四挡板一端的第二卡块上的第二固定螺栓,调节左右两侧第四挡板一端的第二卡块在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的内部,即可达到调节姜末的铺设宽度,便于姜末铺设长度和宽度的调节,根据不同人的腹部躯干长度、宽度大小及生理曲度进行调整,使得操作更具人性化,当温度降至40摄氏度时,进行提醒,提示本次操作完成,通过设置的固定腰带,可防止施灸过程中因腹部起伏导致装置滑脱,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根据不同人的腹部躯干长度、宽度大小及生理曲度进行调整,使得操作更具人性化,当温度降至40摄氏度时,进行提醒,提示本次操作完成,通过设置的固定腰带22,可防止施灸过程中因腹部起伏导致装置滑脱。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四挡板和第五挡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三挡板三维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第三挡板;4、第一固定螺栓;5、第一卡槽;6、第一螺栓孔;7、第一卡块;8、第二卡槽;9、第四挡板;10、第五挡板;11、第三卡槽;12、螺栓槽;13、第二固定螺栓;14、第二卡块;15、第二螺栓孔;16、纱布;17、姜末;18、探头;19、导线;20、电子温度计;21、艾绒;22、固定腰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3给出,本技术提供腹部任脉灸装置,包括第一挡板1、第二挡板2、第三挡板3、第一固定螺栓4、第一卡槽5、第一螺栓孔6、第一卡块7、第二卡槽8、第四挡板9、第五挡板10、第三卡槽11、螺栓槽12、第二固定螺栓13、第二卡块14、第二螺栓孔15、纱布16、姜末17、探头18、导线19、电子温度计20、艾绒21和固定腰带22,第一挡板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挡板2,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通过第三挡板3连接固定,第三挡板3的两侧均旋接有第一固定螺栓4,第三挡板3对应第一固定螺栓4位置处开设有第一螺栓孔6,第二挡板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块7,第一挡板1顶端开设有第二卡槽8,第二挡板2的一端和第一挡板1的中部均安装有第四挡板9,第四挡板9上连接有第五挡板10,第四挡板9和第五挡板10的顶端均开设有第三卡槽11,第四挡板9和第五挡板10的一侧均开设有与第三卡槽11连通的螺栓槽12,第四挡板9和第五挡板10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卡块14,第二卡块14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3固定,第一挡板1、第二挡板2、第四挡板9和第五挡板10的底端均设置有纱布16,纱布16靠近一端的顶部设置有探头18,纱布16表面铺有姜末17,探头18通过导线19连接有电子温度计20,姜末17的表面设置有艾绒21,探头18电性连接电子温度计20。第三挡板3对应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位置处均开设有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腹部任脉灸装置,包括第一挡板(1)、第二挡板(2)、第三挡板(3)、第一固定螺栓(4)、第一卡槽(5)、第一螺栓孔(6)、第一卡块(7)、第二卡槽(8)、第四挡板(9)、第五挡板(10)、第三卡槽(11)、螺栓槽(12)、第二固定螺栓(13)、第二卡块(14)、第二螺栓孔(15)、纱布(16)、姜末(17)、探头(18)、导线(19)、电子温度计(20)、艾绒(21)和固定腰带(2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挡板(2),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通过第三挡板(3)连接固定,第三挡板(3)的两侧均旋接有第一固定螺栓(4),第三挡板(3)对应第一固定螺栓(4)位置处开设有第一螺栓孔(6),第二挡板(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块(7),第一挡板(1)顶端开设有第二卡槽(8),第二挡板(2)的一端和第一挡板(1)的中部均安装有第四挡板(9),第四挡板(9)上连接有第五挡板(10),第四挡板(9)和第五挡板(10)的顶端均开设有第三卡槽(11),第四挡板(9)和第五挡板(10)的一侧均开设有与第三卡槽(11)连通的螺栓槽(12),第四挡板(9)和第五挡板(10)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卡块(14),第二卡块(14)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3)固定,第一挡板(1)、第二挡板(2)、第四挡板(9)和第五挡板(10)的底端均设置有纱布(16),纱布(16)靠近一端的顶部设置有探头(18),纱布(16)表面铺有姜末(17),探头(18)通过导线(19)连接有电子温度计(20),姜末(17)的表面设置有艾绒(21),探头(18)电性连接电子温度计(20)。/n...

【技术特征摘要】
1.腹部任脉灸装置,包括第一挡板(1)、第二挡板(2)、第三挡板(3)、第一固定螺栓(4)、第一卡槽(5)、第一螺栓孔(6)、第一卡块(7)、第二卡槽(8)、第四挡板(9)、第五挡板(10)、第三卡槽(11)、螺栓槽(12)、第二固定螺栓(13)、第二卡块(14)、第二螺栓孔(15)、纱布(16)、姜末(17)、探头(18)、导线(19)、电子温度计(20)、艾绒(21)和固定腰带(2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挡板(2),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通过第三挡板(3)连接固定,第三挡板(3)的两侧均旋接有第一固定螺栓(4),第三挡板(3)对应第一固定螺栓(4)位置处开设有第一螺栓孔(6),第二挡板(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卡块(7),第一挡板(1)顶端开设有第二卡槽(8),第二挡板(2)的一端和第一挡板(1)的中部均安装有第四挡板(9),第四挡板(9)上连接有第五挡板(10),第四挡板(9)和第五挡板(10)的顶端均开设有第三卡槽(11),第四挡板(9)和第五挡板(10)的一侧均开设有与第三卡槽(11)连通的螺栓槽(12),第四挡板(9)和第五挡板(10)的一端均设置有第二卡块(14),第二卡块(14)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3)固定,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珍珍沈鸿辉林美玲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