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PET膜的电子屏蔽结构,以PET膜作为基体,所述PET膜上开设有呈方形矩阵排列的多个通孔,且通孔的中心轴线垂直于PET膜的表面,所述PET膜的上下表面以及通孔的内壁上均涂覆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上均电沉积有金属层。该种基于PET膜的电子屏蔽结构,通过在PET膜的表面进行垂直打孔,形成以多个通孔组成的矩形孔阵,并在PET膜表面和通孔内壁涂覆一层导电层,然后采用卷对卷电沉积设备在导电化处理后的PET膜上电沉积镀一层铜作为金属层,进而形成一种具有复合性能的屏蔽材料,这样可以保证PET膜能满足膜表面和垂直方向的电阻都能满足要求,又发挥了PET膜比现有的电磁屏蔽材料导电布更高的抗拉强度和加工性能,应用上比导电布更加广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PET膜的电子屏蔽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子屏蔽材料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PET膜的电子屏蔽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电磁波引起的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问题日益严重,不但对电子仪器、设备造成干扰与损坏,影响其正常工作,而且也会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虽然电磁波传播的渗透能力强,但优良的导电或导磁材料可以用来屏蔽电磁波辐射。为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PET膜的电子屏蔽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PET膜的电子屏蔽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基于PET膜的电子屏蔽结构,以PET膜作为基体,所述PET膜上开设有呈方形矩阵排列的多个通孔,且通孔的中心轴线垂直于PET膜的表面,所述PET膜的上下表面以及通孔的内壁上均涂覆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上均电沉积有金属层。优选的,所述PET膜的厚度为13-18um,且PET膜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纵横交错的条形槽。优选的,所述条形槽的深度为1-3um,且条形槽的交叉点与通孔重合,所述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螺旋槽,且螺旋槽的深度为1-3um,螺距1-2um。优选的,所述通孔的直径为4-5um,且导电层的厚度为2um。优选的,所述导电层由石墨乳和丙烯酸树脂均匀混合并涂覆在PET膜的上下表面以及通孔的内壁上固化制成,且丙烯酸树脂以质量计含量为6%-8%。优选的,所述金属层采用卷对卷电沉积铜制成,且金属层的厚度为4-7um。<br>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PET膜的表面进行垂直打孔,形成以多个通孔组成的矩形孔阵,并在PET膜表面和通孔内壁涂覆一层导电层,然后采用卷对卷电沉积设备在导电化处理后的PET膜上电沉积镀一层铜作为金属层,进而形成一种具有复合性能的屏蔽材料,这样可以保证PET膜能满足膜表面和垂直方向的电阻都能满足要求,又发挥了PET膜比现有的电磁屏蔽材料导电布更高的抗拉强度和加工性能,应用上比导电布更加广泛。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基于PET膜的电子屏蔽结构的总装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基于PET膜的电子屏蔽结构的PET膜表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基于PET膜的电子屏蔽结构的通孔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PET膜;2-通孔;3-导电层;4-金属层;5-条形槽;6-螺旋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基于PET膜的电子屏蔽结构,以PET膜1作为基体,所述PET膜1上开设有呈方形矩阵排列的多个通孔2,且通孔2的中心轴线垂直于PET膜1的表面,所述PET膜1的上下表面以及通孔2的内壁上均涂覆有导电层3,所述导电层3上均电沉积有金属层4。本实施例中,所述PET膜1的厚度为13-18um,且PET膜1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纵横交错的条形槽5。本实施例中,所述条形槽5的深度为1-3um,且条形槽5的交叉点与通孔2重合,所述通孔2的内壁上开设有螺旋槽6,且螺旋槽6的深度为1-3um,螺距1-2um。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2的直径为4-5um,且导电层3的厚度为2um。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层3由石墨乳和丙烯酸树脂均匀混合并涂覆在PET膜1的上下表面以及通孔2的内壁上固化制成,且丙烯酸树脂以质量计含量为6%-8%。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层4采用卷对卷电沉积铜制成,且金属层4的厚度为4-7um。本技术的原理及优点:该种基于PET膜的电子屏蔽结构,在PET膜1的表面进行垂直打孔,形成以多个通孔2组成的矩形孔阵,通孔2的作用是便于上下金属层4之间的垂直方向上的连接,然后在PET膜1的表面划槽,形成纵横交错的条形槽5,并且条形槽5的交叉点与通孔2重合,并且通孔2的内壁开设螺旋槽6条形槽5和螺旋槽6的作用均是为了能够使得导电层3与PET膜1之间具有更好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采用石墨乳和丙烯酸树脂的混合物涂覆在PET膜1的上下表面以及通孔2的内壁上,并且加热固化,形成一层导电层3,实现对PET膜1的导电化处理,提高电磁屏蔽效果,然后采用卷对卷电沉积设备在导电化处理后的PET膜1上电沉积镀一层铜作为金属层4,金属层4可以屏蔽电磁辐射,其中通孔2内部也填充有铜,从而使得PET膜1上下表面的金属层4之间相连接,进而形成一种具有复合性能的屏蔽材料,这样可以保证PET膜1能满足膜表面和垂直方向的电阻都能满足要求,又发挥了PET膜1比现有的电磁屏蔽材料导电布更高的抗拉强度和加工性能,应用上比导电布更加广泛。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PET膜的电子屏蔽结构,以PET膜(1)作为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PET膜(1)上开设有呈方形矩阵排列的多个通孔(2),且通孔(2)的中心轴线垂直于PET膜(1)的表面,所述PET膜(1)的上下表面以及通孔(2)的内壁上均涂覆有导电层(3),所述导电层(3)上均电沉积有金属层(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PET膜的电子屏蔽结构,以PET膜(1)作为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PET膜(1)上开设有呈方形矩阵排列的多个通孔(2),且通孔(2)的中心轴线垂直于PET膜(1)的表面,所述PET膜(1)的上下表面以及通孔(2)的内壁上均涂覆有导电层(3),所述导电层(3)上均电沉积有金属层(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ET膜的电子屏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ET膜(1)的厚度为13-18um,且PET膜(1)的上下表面均开设有纵横交错的条形槽(5)。
3.如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能,叶义林,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凯纳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