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传感器的检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75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传感器的检测机构,包括下端设有凸台且上端为管状的第一检测杆、设置在第一检测杆下端的尼龙杆、滑动套设在第一检测杆且长度小于第一检测杆的管状第二检测杆、同轴设置在第一检测杆上端的具有径向凸缘的第三检测杆和设置在第三检测杆上的光电传感器,在第一检测杆的上端纵向设置贯穿管壁的条形通孔,在条形通孔中插入直径小于条形通孔孔径的金属杆,金属杆至少一端固设在第二检测杆上,在第三检测杆上设置纵向通孔,光电传感器设置在纵向通孔中,金属杆位于光电传感器检测范围内,凸缘的两端间长度大于第二检测杆上端内径,在第一检测杆环形凸台与第二检测杆之间套设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检测机器人是否已抓取板料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传感器的检测机构
本技术属于传感器
,具体涉及一种带传感器的检测机构。
技术介绍
在钣金自动化折弯抓取板料过程中,机器人无法判断末端法兰是否抓取到板料,而经常在未抓取板料的情况下进行下一步骤,而导致效率降低。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检测机构来检测末端法兰是否抓取到板料,并反馈信号给机器人作为机器人是否执行下一道指令的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机器人无法判断是否已抓取板料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带传感器的检测机构。本技术所述带传感器的检测机构,包括下端设有环形凸台且上端为管状的第一检测杆、设置在第一检测杆下端的尼龙杆、滑动套设在第一检测杆上且长度小于第一检测杆的管状第二检测杆、同轴设置在第一检测杆的上端的具有径向凸缘的第三检测杆和设置在第三检测杆上的光电传感器;在第一检测杆的上端纵向设置贯穿管壁的条形通孔,在条形通孔中插入一根直径小于条形通孔孔径的金属杆,金属杆至少一端固设在第二检测杆上;在第三检测杆上设置纵向通孔,所述光电传感器设置在纵向通孔中,金属杆位于光电传感器检测范围内,所述凸缘的两端间长度大于第二检测杆上端的内径;在第一检测杆环形凸台与第二检测杆之间套设弹簧。为了使检测机构的固定方便,在第二检测杆外表面设置外螺纹,并设置至少两个匹配的螺母。为了使检测机构的固定可靠,所述螺母为三个,在位于上边的一对螺母间设置内齿锁紧垫圈。为了连接方便,第一检测杆和尼龙杆螺纹连接。为了连接方便,第一检测杆和第三检测杆螺纹连接。为了制造上的方便,条形通孔穿过第一检测杆的中轴线,金属杆垂直穿过中轴线,纵向通孔位于中轴线上。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对机器人设置带传感器的检测机构,使机器人能够判断末端法兰是否已抓取到板料,从而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指令,克服了以往抓取失败仍然进行下一步骤的缺点,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在第二检测杆外表面设置外螺纹,并设置至少两个匹配的螺母,使检测机构的固定方便;通过设定螺母为三个,在位于上边的一对螺母间设置内齿锁紧垫圈,使检测机构的固定可靠;通过将第一检测杆和尼龙杆设为螺纹连接,使连接方便;通过将第一检测杆和第三检测杆设为螺纹连接,使连接方便;通过设定条形通孔穿过第一检测杆的中轴线,金属杆垂直穿过中轴线,纵向通孔位于中轴线上,使制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光电传感器;2、第三检测杆;3、螺钉;4、第二检测杆;5、弹簧;6、第一检测杆;7、尼龙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本技术是一种带传感器的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检测杆6、滑动套设在第一检测杆6上端的第二检测杆4、第三检测杆2、光电传感器1和尼龙杆7。第一检测杆6下端设有环形凸台,凸台底面设有与第一检测杆6同轴的凸轴,凸轴上设有外螺纹;尼龙杆7长度为50mm,上端为管状,内壁设置内螺纹,第一检测杆6的凸轴外螺纹和尼龙杆7的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第一检测杆6上端为管状,在上端纵向设置贯穿管壁的条形通孔,条形通孔穿过第一检测杆6的中轴线,在条形通孔中插入一根直径小于条形通孔孔径的金属杆,所述金属杆为内六角凹端紧定螺钉3,所述螺钉3垂直穿过所述中轴线,两端贯穿第二检测杆4的上端且不超出第二检测杆4的外壁。在第二检测杆4外表面设置外螺纹,并设置三个匹配的螺母,在位于上边的一对螺母间设置内齿锁紧垫圈,增加固定时的可靠性。第三检测杆2设置在第一检测杆6的上端并与第一检测杆6同轴,第三检测杆2的下端设置外螺纹,第一检测杆6的管状上端设置内螺纹,外螺纹和内螺纹进行螺纹连接。第三检测杆2上端具有径向凸缘,使安装简便,凸缘两端间的长度大于第二检测杆4上端的内径。这样,在固定第二检测杆4时,凸缘便会搭载在第二检测杆4上,不会滑落。在第三检测杆2上设置与第一检测杆6同轴的纵向通孔,在纵向通孔内壁设置内螺纹,在光电传感器1设置外螺纹,并将内螺纹和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所述螺钉3位于光电传感器1的检测范围内,对螺钉3的位移范围作出响应。在第一检测杆6环形凸台与第二检测杆4下端之间套设弹簧5。通过设置弹簧5,在抓手倒置的时候,防止第一检测杆6往下移动。在实际使用中,先将各构件连接起来,再在第二检测杆4上先旋进一个螺母并放入一个内齿锁紧垫圈,然后将检测机构插进抓手的通孔中由已旋进的螺母托住,再从下方往上旋进两个螺母紧固。在检测中,当尼龙杆7接触到板料并受板料阻碍,致使弹簧5压缩,第一检测杆6相对第二检测杆4向上产生位移,行程约5mm,此时内六角凹端紧定螺钉3脱离光电传感器1的检测范围,则光电传感器1反馈无金属信号,表示机器人末端抓手已抓取到板料。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技术,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技术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传感器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端设有环形凸台且上端为管状的第一检测杆、设置在第一检测杆下端的尼龙杆、滑动套设在第一检测杆上且长度小于第一检测杆的管状第二检测杆、同轴设置在第一检测杆的上端的具有径向凸缘的第三检测杆和设置在第三检测杆上的光电传感器,/n在第一检测杆的上端纵向设置贯穿管壁的条形通孔,在条形通孔中插入一根直径小于条形通孔孔径的金属杆,金属杆至少一端固设在第二检测杆上,/n在第三检测杆上设置纵向通孔,所述光电传感器设置在纵向通孔中,金属杆位于光电传感器检测范围内,所述凸缘的两端间长度大于第二检测杆上端的内径,/n在第一检测杆环形凸台与第二检测杆之间套设弹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传感器的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端设有环形凸台且上端为管状的第一检测杆、设置在第一检测杆下端的尼龙杆、滑动套设在第一检测杆上且长度小于第一检测杆的管状第二检测杆、同轴设置在第一检测杆的上端的具有径向凸缘的第三检测杆和设置在第三检测杆上的光电传感器,
在第一检测杆的上端纵向设置贯穿管壁的条形通孔,在条形通孔中插入一根直径小于条形通孔孔径的金属杆,金属杆至少一端固设在第二检测杆上,
在第三检测杆上设置纵向通孔,所述光电传感器设置在纵向通孔中,金属杆位于光电传感器检测范围内,所述凸缘的两端间长度大于第二检测杆上端的内径,
在第一检测杆环形凸台与第二检测杆之间套设弹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碧瑶马玉楠王杰高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埃斯顿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