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旋式退土的取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650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旋式退土的取土器,包括钻杆、把手、钻筒、提拉手柄、内环体、球体、定位部、两根弹簧和两根钢绳,钻筒包括取土端口和设有弧形限位区的连接端面,钻杆分别与把手和连接端面连接,提拉手柄固定在钻杆的上部;钻筒上设有两条弧形轨道,内环体上设有两条限位槽道和两根固定柱,内环体活动设在钻筒内,两根固定柱分别从弧形限位区伸出;球体通过限位柱设置在限位槽道之间,限位柱分别位于弧形轨道内;定位部对称固定在两条弧形轨道之间,两根弹簧分别固定在定位部与固定柱之间;两根钢绳的一端固定在内环体上,另一端分别依次穿过弹簧和定位部后与提拉手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土后能单手控制土体排出,整个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旋式退土的取土器
本技术涉及土壤样品采集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内旋式退土的取土器。
技术介绍
土壤的采集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研究农业生产、土壤耕作、污染治理、植物根系研究等,通过对采集的土壤的分析,能够对农业生产、土壤耕作、污染治理、植物根系研究等提供极其重要的指导方针,具体而言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预防环境污染等。目前,土壤的采集工具种类繁多,常用的土壤采集工具主要有原状取土器和带推土块的取土器。原状取土器的结构为T型钢架下有空心钻头,使用时将空心钻头插入土中旋转取土,然后将装土的容器置于钻头下方,一人操作时,一手持取土器钻头,另一手用螺丝刀等工具从钻头外壁上的空隙插入,将钻头内的土体刮入容器内。带推土块的取土器的结构是原状取土器的进一步延伸,具体为T型杆中间为空心,从T型杆上方延伸出小T型杆,小T型杆下方连接有位于钻头内的推土块;取土后,向下推动小T型杆即可带动推土块将钻头内的土体推出。但上述两种取土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缺陷,对于原状取土器来说,每取一个土样,就要用工具将钻头内壁刮干净,费时费力,无法胜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旋式退土的取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钻杆(1)、把手(2)、钻筒(3)、提拉手柄(4)、内环体(6)、球体(7)、定位部(8)、两根弹簧(5)和两根钢绳(9),所述钻筒(3)包括取土端口(18)和连接端面(13),所述连接端面(13)上对称开设有弧形限位区(19),所述钻杆(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把手(2)和连接端面(13)固定连接,所述提拉手柄(4)固定在钻杆(1)的上部;所述钻筒(3)的筒壁上沿轴心线方向设置有两条对称的弧形轨道(10),所述内环体(6)上设置有两条对称的限位槽道(11)和两根固定柱(17),内环体(6)活动设置在钻筒(3)内,且两根固定柱(17)分别从弧形限位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旋式退土的取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钻杆(1)、把手(2)、钻筒(3)、提拉手柄(4)、内环体(6)、球体(7)、定位部(8)、两根弹簧(5)和两根钢绳(9),所述钻筒(3)包括取土端口(18)和连接端面(13),所述连接端面(13)上对称开设有弧形限位区(19),所述钻杆(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把手(2)和连接端面(13)固定连接,所述提拉手柄(4)固定在钻杆(1)的上部;所述钻筒(3)的筒壁上沿轴心线方向设置有两条对称的弧形轨道(10),所述内环体(6)上设置有两条对称的限位槽道(11)和两根固定柱(17),内环体(6)活动设置在钻筒(3)内,且两根固定柱(17)分别从弧形限位区(19)伸出钻筒(3);所述球体(7)上设置有两根对称的限位柱(12),球体(7)通过限位柱(12)活动设置在限位槽道(11)之间,且两根限位柱(12)分别位于两条弧形轨道(10)内;所述定位部(8)对称固定在两条弧形轨道(10)之间,两根弹簧(5)分别固定在定位部(8)与固定柱(17)之间;两根钢绳(9)的一端对称固定在内环体(6)上,另一端分别依次穿过弹簧(5)和定位部(8)后与提拉手柄(4)固定连接。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清震梁心蓝黄洪粮周苍宁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