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路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436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化路灯,其包括内部中空的灯杆,所述灯杆外侧壁上设有与其滑移配合的外环体,所述外环体的外侧壁上固定有灯座,所述灯座上表面固定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灯座底面安装有灯体,所述灯体与太阳能电池板电性连接,所述灯杆上安装有用于控制外环体升降的升降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升降组件,以此便于工作人员通过升降组件对灯座及灯体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发生故障的灯体进行检修或更换,降低了工作人员维护灯体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化路灯
本技术涉及路灯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化路灯。
技术介绍
智能化路灯,是采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对城市公共照明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实现路灯集中管控、运维信息化、照明智能化。智能化路灯具有发光效率高、耗电量少、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光源出光率强及有利于环保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工业园区道路、城乡道路等领域。公开号为CN202082786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智能控制的节能路灯,包括灯杆、太阳能供电装置、感应装置及灯体,灯体安装在灯杆上,太阳能供电装置的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灯杆上,太阳能供电装置与灯体的供电电路连接;感应装置与灯体的供电电路连接;感应装置包括声音感应器、光线感应器、红外线感应器中的一种、或者任意两种组合、或者全部三种组合。该技术通过感应装置感应是否行人路过及环境的光线强度,以此自动控制路灯的启动或关闭,有利于节约能源。但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灯体发生故障时,工作人员需采用专业的升降台抵达较高的灯体处,以对灯体进行检修或更换,而搬运专业的升降台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增大了工作人员对发生故障的灯体进行检修或更换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智能化路灯,其具有便于工作人员对发生故障的灯体进行检修或更换的效果,以此降低了工作人员对故障灯体的维护难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智能化路灯,包括内部中空的灯杆,所述灯杆外侧壁上设有与其滑移配合的外环体,所述外环体的外侧壁上固定有灯座,所述灯座上表面固定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灯座底面安装有灯体,所述灯体与太阳能电池板电性连接,所述灯杆上安装有用于控制外环体升降的升降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灯体发生损坏时,为方便工作人员对灯体进行检修或更换,工作人员只需通过升降组件控制外环体下降,以此使得与外环体固定的灯座及灯体高度降低,减少了传统技术中搬运专业的升降台的人力物力消耗,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对发生故障的灯体进行检修或更换的难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灯杆内侧壁靠近灯杆顶部的位置上的从转动杆、套设于从转动杆上并与之固定的从动链轮、转动安装于灯杆内侧壁靠近灯杆底部的位置上的主转动杆、套设于主转动杆上并与之固定的主动链轮、用于连接主动链轮与从动链轮并与两者均啮合的传动链条、贯穿设置于灯杆侧壁上并与主转动杆一端固定的摇把、安装于灯杆内并与之滑移配合的内环体、与内环体内侧壁固定的连接块以及与内环体的上表面固定的绳索,所述连接块远离内环体内侧壁的一端与传动链条靠近主动链轮的位置固定,所述灯杆侧壁靠近从动链轮的位置上开设有供绳索穿过的穿孔,所述绳索远离内环体的一端穿过穿孔并与外环体上表面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发生故障的灯体进行检修时,工作人员只需握住摇把并转动,摇把转动后带动与其固定的主转动杆转动,同时,主动链轮随主转动杆同步转动,传动链条及主动链轮均发生转动,在连接块的作用下,以此使得内环体沿灯柱内侧壁向上(控制摇把方向即可实现)滑动,在外环体、灯座及灯体的自重作用下,绳索随外环体沿灯柱外侧壁向下滑动,从而使得灯座及灯体均向下移动,直至灯体的高度便于工作人员检修时停止转动摇把,即可方便工作人员对发生故障的灯体进行检修或更换。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灯杆与摇把上共同安装有用于固定摇把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灯杆外侧壁固定的套管,所述摇把贯穿套管,所述摇把的截面圆直径小于套管的内径,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贯穿设置于摇把上并与之滑移配合的插销,所述套管上贯穿设有多个供插销穿过的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均匀分布于摇把周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路灯正常使用时,外环体位于灯杆外侧壁靠近穿孔的位置上,内环体位于灯杆内侧壁靠近主动链轮的位置上,此时,工作人员只需将插销端部依次穿过套管对应位置上的通孔及摇把,即可对摇把及套管进行固定,以此对主转动杆的转动进行限制,从而实现对灯体的位置固定;在对发生故障的灯体进行检修前,工作人员只需将插销从通孔中取下,以此使得套管与摇把之间的固定作用消失,此时,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摇把即可带动主转动杆转动,并对灯体的高度进行调节。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固定于灯杆外侧壁靠近套管位置上的壳体,所述套管及摇把均位于壳体内,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铰接于壳体侧壁上的门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路灯正常使用时,工作人员只需将门体关闭,随后采用锁具锁上门体,即可防止路人随意转动摇把,从而造成灯体的位置造成改变甚至灯体发生损坏的情况发生。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摇把的弧形表面上设有磨砂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磨砂层由摇把表面打磨而成,其表面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以此使得工作人员手部与摇把之间的摩擦力得以增大,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握住摇把的过程中发生打滑的可能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灯杆外侧壁靠近穿孔底部的位置上固定有环形挡板,所述绳索贯穿环形挡板并与之滑移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灯杆的高度较大,工作人员在地面难以看清外环体距离灯杆顶部的距离,而环形挡板对外环体的运动均起到了良好的阻挡作用,当外环体上表面与环形挡板底面抵接时停止转动摇把即可,以此有利于工作人员快速将灯座及灯体的高度调节至指定高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穿孔两端均设有倒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倒角,以此避免了因穿孔两端与灯杆的内、外侧壁相交处过于锋利而导致绳索出现严重的磨损现象。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灯杆顶部固定有挡雨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雨板具有良好的挡雨作用及一定的遮光作用,以此降低了裸露于外侧的绳索遭受日晒雨淋的概率,从而有利于延长绳索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中,当灯体发生损坏时,为方便工作人员对灯体进行检修或更换,工作人员只需通过升降组件控制外环体下降,以此使得与外环体固定的灯座及灯体高度降低,减少了传统技术中搬运专业的升降台的人力物力消耗,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对发生故障的灯体进行检修或更换的难度;本技术在需要对发生故障的灯体进行检修时,工作人员只需握住摇把并转动,摇把转动后带动与其固定的主转动杆转动,同时,主动链轮随主转动杆同步转动,传动链条及主动链轮均发生转动,在连接块的作用下,以此使得内环体沿灯柱内侧壁向上(控制摇把方向即可实现)滑动,在外环体、灯座及灯体的自重作用下,绳索随外环体沿灯柱外侧壁向下滑动,从而使得灯座及灯体均向下移动,直至灯体的高度便于工作人员检修时停止转动摇把,即可方便工作人员对发生故障的灯体进行检修或更换;本技术中,由于灯杆的高度较大,工作人员在地面难以看清外环体距离灯杆顶部的距离,而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化路灯,包括内部中空的灯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杆(1)外侧壁上设有与其滑移配合的外环体(2),所述外环体(2)的外侧壁上固定有灯座(3),所述灯座(3)上表面固定有太阳能电池(32)板,所述灯座(3)底面安装有灯体(31),所述灯体(31)与太阳能电池(32)板电性连接,所述灯杆(1)上安装有用于控制外环体(2)升降的升降组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化路灯,包括内部中空的灯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杆(1)外侧壁上设有与其滑移配合的外环体(2),所述外环体(2)的外侧壁上固定有灯座(3),所述灯座(3)上表面固定有太阳能电池(32)板,所述灯座(3)底面安装有灯体(31),所述灯体(31)与太阳能电池(32)板电性连接,所述灯杆(1)上安装有用于控制外环体(2)升降的升降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化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4)包括转动安装于灯杆(1)内侧壁靠近灯杆(1)顶部的位置上的从转动杆(41)、套设于从转动杆(41)上并与之固定的从动链轮(42)、转动安装于灯杆(1)内侧壁靠近灯杆(1)底部的位置上的主转动杆(43)、套设于主转动杆(43)上并与之固定的主动链轮(44)、用于连接主动链轮(44)与从动链轮(42)并与两者均啮合的传动链条(45)、贯穿设置于灯杆(1)侧壁上并与主转动杆(43)一端固定的摇把(46)、安装于灯杆(1)内并与之滑移配合的内环体(47)、与内环体(47)内侧壁固定的连接块(48)以及与内环体(47)的上表面固定的绳索(49),所述连接块(48)远离内环体(47)内侧壁的一端与传动链条(45)靠近主动链轮(44)的位置固定,所述灯杆(1)侧壁靠近从动链轮(42)的位置上开设有供绳索(49)穿过的穿孔(11),所述绳索(49)远离内环体(47)的一端穿过穿孔(11)并与外环体(2)上表面固定。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王婷田孟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捷信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