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混水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354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恒温混水阀,设有阀体,冷水通道与中腔的连通部位设有上挡板,热水通道与中腔的连通部位设有下挡板,中腔内设有横隔板和调节阀瓣,横隔板的中央设置阀瓣通孔,阀瓣的外筒体与横隔板的阀瓣通孔的孔壁滑动密封配合,横隔板的周围与相应部位的阀体内壁及上挡板、下挡板连为一体,隔断其上方腔体与下方腔体之间的连通,调节阀瓣支承在温包上,温包通过支承弹簧支承在温包支承结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冷热水温度及压力变化的情形下自动进行冷热水流量比例的调节,使出水温度保持恒定,并在冷水由于某种原因停止供应的情况下在0.2s内关断热水,起到防止烫伤的功能,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应于家庭、饭店及公共场合等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恒温混水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恒温混水阀。
技术介绍
混水阀是用于冷热水混合的阀门,设有冷水接口、热水接口和出水口(混合水出口),将冷水接口连接于冷水管道,热水接口连接于热水管道,手动旋转阀门手柄,改变冷热水的过流面积,实现对混合后水温的调节。这种阀门的缺陷是调节麻烦,且在供水管道的热水温度变化时,混合后的出水温度也就随之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恒温混水阀,这种混水阀的调节方便,且,出水温度相对稳定。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恒温混水阀,设有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冷水接口、热水接口和出水口,所述阀体内设有中腔,所述冷水接口位于阀体的左端,开口朝左,通过位于所述中腔左侧的冷水通道连通所述中腔,所述热水接口位于阀体的右端,开口朝右,通过位于所述中腔右侧的热水通道连通所述中腔,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阀体的下端,开口朝下,通过位于所述中腔下侧的出水通道连通所述中腔,所述冷水通道与所述中腔的连通部位设有上挡板,封堵住该部位的上部,所述热水通道与所述中腔的连通部位设有下挡板,封堵住该部位的下部,所述中腔内设有横隔板和调节阀瓣,所述横隔板的中央设置阀瓣通孔,所述调节阀瓣设有外筒体,所述外筒体与所述横隔板的阀瓣通孔的孔壁滑动密封配合,所述横隔板的周围与相应部位的阀体内壁及上挡板、下挡板连为一体,隔断其上方腔体与下方腔体之间的连通,所述调节阀瓣支承在温包上,所述温包通过支承弹簧支承在温包支承结构上,所述温包支承结构设置在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所述阀体内设有位于外筒体上方且能够与外筒体上端面形成密封的上密封配合面。所述阀体内设有位于外筒体下方能够与外筒体下端面形成密封的下密封配合面。所述支承弹簧采用螺旋弹簧,套在所述温包的下部,所述温包的中部或上部设有径向凸起的环形凸缘,所述支承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环形凸缘的下端面接触或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支承结构接触或固定连接,所述温包的底部与所述支承结构之间留有间距。于所述温包支承结构采用套筒结构,由相互连为一体的上套筒和下套筒构成,所述上套筒的外侧面贴在所述出水通道的内壁上,其下端通过水平连接杆或连接板连接所述下套筒,所述下套筒的上部延伸至所述上套筒内,位于所述水平连接杆或连接板的上方,与所述上套筒和所述水平连接杆或连接板围成一个环形槽,所述支承弹簧的下部位于该环形槽内,其下端支撑在所述水平连接杆或连接板上。所述阀体上设有阀盖,所述阀盖固定安装在所述阀体的顶口,与阀体的主体部分密封连接为一个完整的阀体。所述上端面设置在所述阀盖的下表面。所述阀盖的中部设有轴向的调节螺栓孔,所述调节螺栓孔上旋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下部的外径小于所述外筒体上部的内径。所述调节螺栓上旋接有定位螺母,所述定位螺母位于所述阀盖的上方,且与所述阀盖旋接在所述调节螺栓的同一段外螺纹上。所述调节螺栓的中央设有下端开口的轴向的导向孔,所述阀瓣上设有向上延伸的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插入所述导向孔,与所述导向孔滑动配合。所述出水接口连接有快接接口,所述快接接口包括旋接在所述出水接口上的缩口螺母和所述缩口螺母内设有金属快接密封环,所述金属快接密封环的通孔为圆孔,外侧面呈中部向外凸的弧面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统一的阀瓣控制冷水过流面积和热水过流面积,且两者同步反向控制,适应于现有温包的热膨胀特性,使得温包涨缩程度与冷热水流量调节需求相适应,能够采用温包作为感温元件进行恒温调节,产品构造简单,且无需过大体积;由于通过调节螺栓控制热水在外筒体内的过流面积,灵敏度适度,符合温度控制要求,避免因灵敏度过高而增大调节难度或因灵敏度过低而要求更大的体积占用;由于设置了支承弹簧,避免温包与支承结构直接接触,有效地防止了温包在高温下因膨胀程度过大而导致破坏的问题;由于在出水接口上设置了快接接头,方便了用水装置的安装和拆卸。本技术能够在冷热水温度及压力变化的情形下自动进行冷热水流量比例的调节,使出水温度保持恒定,并在冷水由于某种原因停止供应的情况下在0.2s内关断热水,起到防止烫伤的功能,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温度设定或调节的精度高,适应于家庭、饭店及公共场合等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构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这种恒温混水阀设有阀体14,所述阀体的总体形状呈T形,所述阀体上设有冷水接口24、热水接口11和出水口15,所述阀体内设有中腔,所述冷水接口位于阀体的左端,开口朝左,通过位于所述中腔左侧的冷水通道(亦可称为左腔)连通所述中腔,所述热水接口位于阀体的右端,开口朝右,通过位于所述中腔右侧的热水通道(亦可称为右腔)连通所述中腔,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阀体的下端,开口朝下,通过位于所述中腔下侧的出水通道(亦可称为下腔)连通所述中腔,所述冷水通道与所述中腔的连通部位设有上挡板23,封堵住该部位的上部,使得冷水只能穿过所述上挡板下方的间隙流入中腔,所述热水通道与所述中腔的连通部位设有下挡板9,封堵住该部位的下部,使得热水只能穿过所述下挡板上方的间隙流入中腔,所述中腔内设有横隔板8和调节阀瓣,所述横隔板的中央设置阀瓣通孔,所述调节阀瓣设有外筒体22,所述外筒体与所述横隔板的阀瓣通孔的孔壁滑动密封配合(允许所述阀瓣上下滑动且不允许水从两者间通过的活动连接方式),所述横隔板的周围与相应部位的阀体内壁及上挡板、下挡板连为一体,隔断其上方腔体与下方腔体之间的连通,使得所述阀瓣通孔成为连通横隔板上方腔体和下方腔体的唯一可能的通道,所述调节阀瓣支承在温包(感温元件)10上,所述温包通过支承弹簧20支承在温包支承结构19上,所述温包支承结构设置在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通过设定设置各部分的尺寸及温包特性选择,使得在需要冷热水混合的情形下所述外筒体的上、下端面分别与相应部位的阀体内壁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使得热水从上方的缝隙流入,经阀瓣上位于外筒体内的竖向通道流过中腔,进入出水通道,冷水从外筒体下方的缝隙流入,经中腔进入出水通道或者不经中腔直接进入出水通道(依据相应缝隙的具体位置),在中腔和/或出水通道冷热水相互混合,形成适宜温度的出水。所述温包可以采用任意现有技术,例如,现有常见恒温阀中的温包,温包在轴向上具有明显的热胀冷缩效应,当温包的温度升高时,其轴向尺寸增大,将所述阀瓣或者说外筒体向上推,外筒体上方的间隙减小,下方的间隙增大,进而使得热水流量减少,冷水流量增大,低消或明显减少混合出水的温度变化,当热水温度降低时,温包的轴向尺寸减小,外筒体上方的间隙增大,下方的间隙减小,进而使得热水流量增大,冷水流量减小,低消或明显减少混合出水的温度变化,另外,当冷水停止时,在热水温度作用下,温包将外筒体的上端面推至与其上方的阀体内壁接触,外筒体上方的间隙消除,进而切断热水水流,避免或明显减小在冷水断流故障下热水给使用者带来的伤害。在现有技术背景下,采用现有常用温包,热水切断过程仅需0.2秒,随着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恒温混水阀,设有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冷水接口、热水接口和出水口,所述阀体内设有中腔,所述冷水接口位于阀体的左端,开口朝左,通过位于所述中腔左侧的冷水通道连通所述中腔,所述热水接口位于阀体的右端,开口朝右,通过位于所述中腔右侧的热水通道连通所述中腔,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阀体的下端,开口朝下,通过位于所述中腔下侧的出水通道连通所述中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通道与所述中腔的连通部位设有上挡板,封堵住该部位的上部,所述热水通道与所述中腔的连通部位设有下挡板,封堵住该部位的下部,所述中腔内设有横隔板和调节阀瓣,所述横隔板的中央设置阀瓣通孔,所述调节阀瓣设有外筒体,所述外筒体与所述横隔板的阀瓣通孔的孔壁滑动密封配合,所述横隔板的周围与相应部位的阀体内壁及上挡板、下挡板连为一体,隔断其上方腔体与下方腔体之间的连通,所述调节阀瓣支承在温包上,所述温包通过支承弹簧支承在温包支承结构上,所述温包支承结构设置在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恒温混水阀,设有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冷水接口、热水接口和出水口,所述阀体内设有中腔,所述冷水接口位于阀体的左端,开口朝左,通过位于所述中腔左侧的冷水通道连通所述中腔,所述热水接口位于阀体的右端,开口朝右,通过位于所述中腔右侧的热水通道连通所述中腔,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阀体的下端,开口朝下,通过位于所述中腔下侧的出水通道连通所述中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通道与所述中腔的连通部位设有上挡板,封堵住该部位的上部,所述热水通道与所述中腔的连通部位设有下挡板,封堵住该部位的下部,所述中腔内设有横隔板和调节阀瓣,所述横隔板的中央设置阀瓣通孔,所述调节阀瓣设有外筒体,所述外筒体与所述横隔板的阀瓣通孔的孔壁滑动密封配合,所述横隔板的周围与相应部位的阀体内壁及上挡板、下挡板连为一体,隔断其上方腔体与下方腔体之间的连通,所述调节阀瓣支承在温包上,所述温包通过支承弹簧支承在温包支承结构上,所述温包支承结构设置在所述出水通道,与所述阀体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混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设有位于外筒体上方且能够与外筒体上端面形成密封的上密封配合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温混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设有位于外筒体下方能够与外筒体下端面形成密封的下密封配合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混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弹簧采用螺旋弹簧,套在所述温包的下部,所述温包的中部或上部设有径向凸起的环形凸缘,所述支承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环形凸缘的下端面接触或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支承结构接触或固定连接,所述温包的底部与所述支承结构之间留有间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广宇高贵松唐兴成李来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艾迪西暖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