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80998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包括两个竖板,两个所述竖板的内侧均通过轴承转动相连有圆筒,两个所述圆筒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双头螺柱,两个所述圆筒的外壁内侧均安装有滑动机构,两个所述竖板的内侧上方均安装有支撑机构,两个所述竖板的顶部均加工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内部均安装有连接机构。该装配式建筑框架,滑动机构和支撑架构的配合解决了现有的装配式建筑框架在使用中无法对连接处进行加固的问题,避免了施工中发生偏移,提高了建筑安全性,保证了施工质量,保护了建筑的外观,同时通过连接机构解决了顶部横板安装麻烦的问题,方便了修改更换,缩短了工作时间,降低了工作难度,提高了实用性,功能全面,便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框架
,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装配式建筑在使用需要框架进行拼接,但现有的装配式建筑框架在使用中无法对连接处进行加固,施工中容易发生偏移,导致建筑危险性提高,影响施工质量,破坏了建筑的外观,同时顶部横板安装麻烦,不方便修改更换,延长了工作时间,增加了工作难度,降低了实用性,不符合现代人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装配式建筑框架在使用中无法对连接处进行加固,施工中容易发生偏移,导致建筑危险性提高,影响施工质量,破坏了建筑的外观,同时顶部横板安装麻烦,不方便修改更换,延长了工作时间,增加了工作难度,降低了实用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包括两个竖板,两个所述竖板的内侧均通过轴承转动相连有圆筒,两个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包括两个竖板(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竖板(1)的内侧均通过轴承(6)转动相连有圆筒(5),两个所述圆筒(5)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双头螺柱(7),两个所述圆筒(5)的外壁内侧均安装有滑动机构(2),两个所述竖板(1)的内侧上方均安装有支撑机构(3),两个所述竖板(1)的顶部均加工有凹槽(8),两个所述凹槽(8)的内部均安装有连接机构(4),两个所述连接机构(4)的顶部均固接有横板(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包括两个竖板(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竖板(1)的内侧均通过轴承(6)转动相连有圆筒(5),两个所述圆筒(5)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双头螺柱(7),两个所述圆筒(5)的外壁内侧均安装有滑动机构(2),两个所述竖板(1)的内侧上方均安装有支撑机构(3),两个所述竖板(1)的顶部均加工有凹槽(8),两个所述凹槽(8)的内部均安装有连接机构(4),两个所述连接机构(4)的顶部均固接有横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机构(2)包括滑槽(201)、薄板(202)、直板(203)、第一斜杆(204)和第一套板(205),所述滑槽(201)的内壁与圆筒(5)的外壁右侧相固接,所述滑槽(201)的内壁顶部与薄板(202)的外壁滑动卡接,所述薄板(202)的顶部与直板(203)的底部相固接,所述直板(203)的正面与第一斜杆(204)的底部转动相连,所述第一斜杆(204)的外壁上方与第一套板(205)的内壁相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3)包括曲板(301)、第二斜杆(302)、第二套板(303)和第一弹簧(304),所述曲板(301)的左侧与竖板(1)的右侧相固接,所述曲板(301)的正面与第二斜杆(302)的顶部转动相连,所述第二斜杆(302)的外壁与第二套板(303)的内壁相固接,所述第二斜杆(302)的外壁下方与第一斜杆(204)的内壁滑动卡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维水涂信谢绍星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硕尔邦新型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