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博洋专利>正文

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725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包括:母装配板和公装配板;两个所述母装配板的内壁两侧对称开设有母装配槽,两个所述公装配板的内壁两侧对称设置有公装配块,通过公装配块与母装配槽的卡接,将两个所述母装配板与两个所述公装配板装配连接,两个所述母装配板和两个所述公装配板的表面均开设有预留孔,且预留孔的内壁均设置有封板,所述封板的外壁包裹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该建筑框架采用两组对称结构的装配板进行装配式的组装方式,实现了对建筑框架快速便捷的安装操作效果,从而代替了传统一体式的建筑框架,使得建筑框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不同类型和大小的装配操作,并也方便对建筑框架进行运输和携带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框架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
技术介绍
框架是一个框子,指其约束性,也是一个架子,指其支撑性,是一个基本概念上的结构,随着框架钢结构及其他金属结构建筑在我国的大量兴起,框架钢结构建筑及其他金属结构以其强度高、自重轻、施工速度快、地基费用省、工业化程度高、外形美观、绿色环保等一系列优点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大型钢结构公司的重视,尤其在建筑施工当中,需要使用到建筑框架进行辅助建筑施工。然而现有的建筑框架通常多采用焊接或者螺栓固定的方式进行安装,焊接的建筑框架使得各个零部件之间无法进行自由的拆装操作,一旦建筑框架发生损坏,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拆卸处理,增加了施工成本,螺栓固定的建筑框架在长时间的使用之后,会导致螺栓连接处过度磨损而容易发生建筑框架连接不稳定的现象,从而降低了建筑框架的整体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包括:母装配板和公装配板;所述母装配板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母装配板的内壁两侧对称开设有母装配槽;所述公装配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公装配板的内壁两侧对称设置有公装配块;通过公装配块与母装配槽的卡接,将两个所述母装配板与两个所述公装配板装配连接;两个所述母装配板和两个所述公装配板的表面均开设有预留孔,且预留孔的内壁均设置有封板,所述封板的外壁包裹有密封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母装配板的一侧较窄边外壁开设有母连接槽,另一侧较窄边外壁设置有母连接块;所述母连接槽与母连接块的横截面面积大小相等。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公装配板的一侧较窄边外壁开设有公连接槽,另一侧较窄边外壁设置有公连接块;所述公连接槽与公连接块的横截面面积大小相等。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设置在封板的外壁;所述连杆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架,且转动架的顶部设置有滑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滑槽;所述滑槽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滑槽分别开设在两个所述母装配板和两个所述公装配板外壁且位于预留孔的上方;所述滑槽内壁与滑座对应滑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滑座的内部两侧螺旋贯穿连接有定位杆,且定位杆与开设在两个所述母装配板和两个所述公装配板上的定位槽对应卡接。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建筑框架采用两组对称结构的装配板进行装配式的组装方式,实现了对建筑框架快速便捷的安装操作效果,从而代替了传统一体式的建筑框架,使得建筑框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不同类型和大小的装配操作,并也方便对建筑框架进行运输和携带处理,极大的提高了建筑框架的使用灵活便捷性。(2):该建筑框架采用开设的预留孔,并配合滑动结构的封板对其状态进行开闭控制,能够适时的开启或关闭预留孔,以便于建筑施工人员通过预留孔对建筑框架内的建筑本体进行维修和保养操作,无需将建筑框架进行整体拆卸,极大的降低了建筑施工人员的工作幅度,提高了建筑框架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母装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公装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封板与滑座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母装配板;11、母连接槽;12、母装配槽;13、母连接块;2、公装配板;21、公连接槽;22、定位槽;23、滑槽;24、公装配块;25、滑座;251、定位杆;26、公连接块;27、封板;271、密封圈;272、连杆;273、转动架;28、预留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包括:母装配板1和公装配板2;母装配板1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母装配板1的内壁两侧对称开设有母装配槽12;公装配板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公装配板2的内壁两侧对称设置有公装配块24;通过公装配块24与母装配槽12的卡接,将两个母装配板1与两个公装配板2装配连接;两个母装配板1和两个公装配板2的表面均开设有预留孔28,且预留孔28的内壁均设置有封板27,封板27的外壁包裹有密封圈271。工作原理:将两个公装配板2上的两个公装配块24分别对应卡接在两个母装配板1上的两个母装配槽12内,使得两个母装配板1和两个公装配板2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框架,通过预留孔28可以在不拆卸建筑框架整体的基础上,对建筑框架内的建筑本体进行维修保养处理,而封板27能够对预留孔28起到密封保护的作用,实现对预留孔28开闭状态滑动控制的效果,配合密封圈271的进一步密封效果,有效的避免了预留孔28连接处发生灰尘污染的现象。如图2所示,母装配板1的一侧较窄边外壁开设有母连接槽11,另一侧较窄边外壁设置有母连接块13,母连接槽11与母连接块13的横截面面积大小相等,当需要增加建筑框架的整体高度时,将相邻位置的母装配板1上的母连接块13卡接在另一块母装配板1上的母连接槽11内,即可实现对母装配板1的高度调节操作。如图3所示,公装配板2的一侧较窄边外壁开设有公连接槽21,另一侧较窄边外壁设置有公连接块26,公连接槽21与公连接块26的横截面面积大小相等,当需要增加建筑框架的整体高度时,将相邻位置的公装配板2上的公连接块26卡接在另一块公装配板2上的公连接槽21内,即可实现对公装配板2的高度调节操作。如图3和图4所示,还包括连杆272,连杆272设置在封板27的外壁,连杆272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架273,且转动架273的顶部设置有滑座25,还包括滑槽23,滑槽2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滑槽23分别开设在两个母装配板1和两个公装配板2外壁且位于预留孔28的上方,滑槽23内壁与滑座25对应滑动连接,当向上提拉滑座25时,滑座25会通过转动架273的传动作用,将拉力传导在连杆272上,使得连杆272带动封板27在预留孔28内向上移动,从而开启预留孔28,方便对建筑框架内的建筑本体进行维修保养处理,反之,则封板27在预留孔28内下移,对预留孔28进行密封闭合,确保建筑框架内建筑本体的相对密封性。如图3和图4所示,滑座25的内部两侧螺旋贯穿连接有定位杆251,且定位杆251与开设在两个母装配板1和两个公装配板2上的定位槽22对应卡接,在封板27上移,使得预留孔28处于开启状态时,滑座25会在滑槽23内上移,然后将定位杆251插入到对应的定位槽22内,对封板27的位置起到夹持固定的作用,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母装配板(1)和公装配板(2);/n所述母装配板(1)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母装配板(1)的内壁两侧对称开设有母装配槽(12);/n所述公装配板(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公装配板(2)的内壁两侧对称设置有公装配块(24);/n通过公装配块(24)与母装配槽(12)的卡接,将两个所述母装配板(1)与两个所述公装配板(2)装配连接;/n两个所述母装配板(1)和两个所述公装配板(2)的表面均开设有预留孔(28),且预留孔(28)的内壁均设置有封板(27),所述封板(27)的外壁包裹有密封圈(27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母装配板(1)和公装配板(2);
所述母装配板(1)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母装配板(1)的内壁两侧对称开设有母装配槽(12);
所述公装配板(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公装配板(2)的内壁两侧对称设置有公装配块(24);
通过公装配块(24)与母装配槽(12)的卡接,将两个所述母装配板(1)与两个所述公装配板(2)装配连接;
两个所述母装配板(1)和两个所述公装配板(2)的表面均开设有预留孔(28),且预留孔(28)的内壁均设置有封板(27),所述封板(27)的外壁包裹有密封圈(2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装配板(1)的一侧较窄边外壁开设有母连接槽(11),另一侧较窄边外壁设置有母连接块(13);
所述母连接槽(11)与母连接块(13)的横截面面积大小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装配板(2)的一侧较窄边外壁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博洋
申请(专利权)人:张博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