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地用可移动装配式的垃圾分类微型回收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7559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地用可移动装配式的垃圾分类微型回收站,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垃圾箱组,所述箱体包括底座、顶梁和两侧的侧板构成了前后贯通的箱体,底座设置有地轮,顶梁上设置有遮阳篷,所述垃圾箱组横向设置在底座的前侧,垃圾箱组包括多个垃圾收集单元,所述垃圾收集单元包括外壳体和置于外壳体内的内收集桶,外壳体的上方开有与内收集桶连通的投放口;外壳体的后侧设置有开口,底座上纵向设置有与收集单元对应的轨道,轨道从底座的后端穿过开口并延伸至外壳体的前侧,所述内收集桶的底部设置有与轨道对应的移动轮,箱体为组装式的箱体,拆卸简单,可重复使用,运输方便,使不同类别的垃圾得到集中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地用可移动装配式的垃圾分类微型回收站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地垃圾回收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工地用可移动装配式的垃圾分类微型回收站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建筑垃圾,如:纸类、金属、塑料凳、生活类垃圾等,这些垃圾需要分类别的投放到指定的容器内,以便于后期的处理,同时现场垃圾收集也是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根据以往的施工管理经验,现有的施工现场一般采取的措施为定点设置垃圾桶、垃圾箱,将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其他有害或易燃废弃物体如油料、漆料等都直接倒入现场垃圾桶,但是这种方式由于存放垃圾的容器结构单一,功能少,各类垃圾不能统一集中化处理,使用麻烦,随意摆放,造成了垃圾回收站混乱,影响美观,同时各类垃圾位置不固定,直接曝晒在太阳光下,使垃圾分解加快,气味四散,给建筑施工工地带来了烦恼,且当垃圾投放到容器内后,容器更换麻烦,无法适应新时代垃圾四分类的要求,不利于环境保护及资源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工地用可移动装配式的垃圾分类微型回收站,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设备中存在的垃圾不能集中处理和垃圾容器更换麻烦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工地用可移动装配式的垃圾分类微型回收站,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垃圾箱组,所述箱体包括底座、顶梁和两侧的侧板构成了前后贯通的箱体,底座设置有地轮,顶梁上设置有遮阳蓬,所述垃圾箱组横向设置在底座的前侧,垃圾箱组包括多个垃圾收集单元,所述垃圾收集单元包括外壳体和置于外壳体内的内收集桶,外壳体的上方开有与内收集桶连通的投放口;外壳体的后侧设置有开口,底座上纵向设置有与收集单元对应的轨道,轨道从底座的后端穿过开口并延伸至外壳体的前侧,所述内收集桶的底部设置有与轨道对应的移动轮。进一步的,所述的开口处设置有单开移门,所述单开移门位于轨道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后侧设置有导板,所述导板的一端铰接在箱体底部,另一端为自由端,并在自由端设置有销孔,侧板上设置悬挂有销钉。进一步的,所述的轨道包括两条间隔设置的L形轨道,所述L形轨道的间隙小于移动轮的间隙。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壳体的顶板为向前侧倾斜向下设置,所述投放口设置在顶板的中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箱体内设置了垃圾箱组,垃圾箱组为多个并列的垃圾收集单元,每个垃圾收集单元对应一类垃圾,各类垃圾分别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收集单元内,分类盛放各类垃圾,符合新时代垃圾四分类的要求。且在每个垃圾收集单元内设置有外壳体和内收集桶,且内收集桶能够通过轨道从外壳体的后侧进出,完成更换内垃圾桶的目的,使用方便,更换步骤简单,且垃圾箱组设置在可移动的箱体内,移动灵活,且箱体为组装式的箱体,拆卸简单,可重复使用,运输方便,使不同类别的垃圾得到集中处理,且本技术构造简单,制作成本低,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设备中存在的垃圾不能集中处理和垃圾容器更换麻烦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垃圾收集单元和轨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向视图。其中1为底座,2为侧板,3为顶梁,4为地轮,5为垃圾箱组,6为投放口,7为导板,8为销孔,9为固定轴,10为链条,11为销轴,12为内收集桶,13为外壳体,14轨道,15为移动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工地用可移动装配式的垃圾分类微型回收站,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垃圾箱组5,所述箱体包括底座1、顶梁3和两侧的侧板2构成了前后贯通的箱体,底座设置有地轮4,地轮4为万向轮,箱体设计参数为:长4.2m,宽1.8m,高2.7m(2.4m),底座1四周采用a型方钢管焊接,内部采用b型方钢管焊接,纵向焊接2根,横向焊接3根,间距1.3m×0.6m,作为支撑箱体的平台骨架,骨架上覆1.5mm厚的废弃木模板作为放置垃圾箱的平台板;侧板2前后立柱采用a型方钢管,内部焊接3根b型方钢管做横杆,在侧板2的外侧用螺钉固定铁皮或者板材,所述顶梁3为倾斜的坡顶,顶梁3上设置有遮阳蓬,遮阳蓬为亚克力太阳板。所述垃圾箱组5横向设置在底座1的前侧,垃圾箱组5包括多个垃圾收集单元,所述垃圾收集单元包括外壳体13和置于外壳体13内的内收集桶12,外壳体13的上方开有与内收集桶12连通的投放口6,所述投放口6为圆形的开口;所述垃圾箱组内设置有4个隔板将其分为5个隔间,从左至右依次有设置2个不可回收垃圾箱(生活类垃圾)、2个可回收垃圾箱(纸类、金属、塑料凳)以及一个危险物收集桶;箱体的底部设置有6个带刹车的万向轮,方便移动,制动方便,将不同类别的垃圾集中放置在箱体内。所述外壳体13的后侧设置有开口,底座1上纵向设置有与收集单元对应的轨道14,轨道13安放在底座上,从外壳体13的后端穿过开口并延伸至外壳体13的前侧,所述内收集桶12的底部设置有与轨道对应的移动轮15;所述开口为方形,内收集桶12从箱体的后侧进入箱体,并沿着轨道经开口进入外壳体13,所述的外壳体13的开口处设置有单开移门,所述单开移门位于轨道之上,单开移门的一端通过合页固定在外壳体14的一侧,另一侧设置有锁扣。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在于:在箱体的后侧设置有导板。所述导板7的一端通过铰接座铰接在箱体底部,另一端为可绕铰接座转动的自由端,并在自由端的侧面设置有销孔8,侧板2上固定有固定轴9,固定轴9设置有可绕固定轴转动的链条10,链条10的末端设置有销轴11,且当销轴11贯穿在销孔8内时,导板7处于竖直状态,导板7与侧板处于配合状态,不占用空间,当销轴11与销孔8脱离后,导板7能够斜放在地面上;由于箱体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使底座距离地面有一定距离,故更换内收集桶12时,内收集桶12沿着导板7进入箱体内,不会发生颠簸,使用方便,结构简单。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在于:本实施例对轨道14进一步限定。所述的轨道14包括两条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的的L形轨道,两条L形轨道平放在底座上并通过螺丝固定在底座上,且所述L形轨道的间隙小于移动轮15的间隙,同时L形轨道形成的间隙略大于内收集桶12的宽度,这样移动轮(内收集桶12)可以在轨道上行走。此时,轨道14不单单作为内收集桶移动轮的承载板,并且能够通过轨道14将内收集桶12定位在外壳体13的对应位置,同时所述轨道14设置在外壳体13的两侧边且与外壳体的两侧接触,使内收集桶12的上口沿水平方向与投放口6相对应,同时外壳体13的纵向深度与内收集桶12的纵向深度相适配,从而当内收集桶12完全进入外壳体13内后,内收集桶的纵向位置被确定,使内收集桶12与投放口6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地用可移动装配式的垃圾分类微型回收站,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垃圾箱组,所述箱体包括底座、顶梁和两侧的侧板构成了前后贯通的箱体,底座设置有地轮,顶梁上设置有遮阳蓬,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箱组横向设置在底座的前侧,垃圾箱组包括多个垃圾收集单元,所述垃圾收集单元包括外壳体和置于外壳体内的内收集桶,外壳体的上方开有与内收集桶连通的投放口;外壳体的后侧设置有开口,底座上纵向设置有与收集单元对应的轨道,轨道从底座的后端穿过开口并延伸至外壳体的前侧,所述内收集桶的底部设置有与轨道对应的移动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地用可移动装配式的垃圾分类微型回收站,包括箱体和设置在箱体内的垃圾箱组,所述箱体包括底座、顶梁和两侧的侧板构成了前后贯通的箱体,底座设置有地轮,顶梁上设置有遮阳蓬,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箱组横向设置在底座的前侧,垃圾箱组包括多个垃圾收集单元,所述垃圾收集单元包括外壳体和置于外壳体内的内收集桶,外壳体的上方开有与内收集桶连通的投放口;外壳体的后侧设置有开口,底座上纵向设置有与收集单元对应的轨道,轨道从底座的后端穿过开口并延伸至外壳体的前侧,所述内收集桶的底部设置有与轨道对应的移动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地用可移动装配式的垃圾分类微型回收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永亮张峰杨顺凯李永刚张旗朱立袁清军张旭程捷贾龙杰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