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轮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7214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5
一种应用于自行车的轮框,以一转轴为轴心而旋转,且包括轮框本体以及扰流部。轮框本体呈环形且具有相对的两侧面。两侧面以中间部连接且分别具有位于径向内侧的且朝向相对的另一侧面渐斜的径向内侧部以及位于径向外侧的径向外侧部。径向外侧部具有延伸部及位于径向最外侧的径向外周缘。延伸部由径向外侧部与中间部连接处朝径向外侧延伸。扰流部具有凹陷形成于两侧面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径向外侧部的多个扰流纹路,这些扰流纹路的至少其中之一部分地设置于延伸部而不形成任何起伏于径向外周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行车的轮框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用的轮框,尤其是涉及一种能降低风阻的轮框。
技术介绍
自行车的设计必须考量高速骑乘时的风阻效应。竞技用的自行车通常设计为使选手可以流线形的俯卧姿骑乘。然而,当自行车移动时,车轮也会承受风阻。自行车的车轮主要包括轮框与结合于轮框的车胎。轮框用于支撑车胎,且具有相对的两侧面,为使快速转动的车轮能够降低风阻,轮框的侧面通常设计为光滑表面以减少迎风面的截面积;然而当车轮转动时,侧面的光滑表面将产生边界层流,当车速渐增时,边界层流就会进一步发展成湍流,而对车轮的转动形成阻力。此外,因应自行车速度竞赛所需,自行车轮框的框高随着自行车时速的提升而增加,因此越来越多的轮框采用更大的轮框侧面高度,也使得前述的湍流阻力问题更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轮框,其具有扰流部以减少自行车车轮运转时所产生的湍流,进而提升骑乘效率。本技术所提供的应用于自行车的轮框是以转轴为轴心而旋转,包括轮框本体以及多个扰流部。轮框本体呈环形且具有相对的两侧面。两侧面以中间部连接且分别具有位于径向内侧的且朝向相对的另一侧面渐斜的径向内侧部以及位于径向外侧的径向外侧部。径向外侧部具有延伸部及位于径向最外侧的径向外周缘。延伸部由径向外侧部与中间部连接处朝径向外侧延伸。扰流部具有多个扰流纹路。这些扰流纹路凹陷形成于两侧面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径向外侧部,且这些扰流纹路的至少其中之一部分地设置于延伸部而不形成任何起伏于径向外周缘。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每一侧面设置有刹车面,且扰流部设置于刹车面与径向外周缘之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扰流部的扰流纹路规则地排列为多组扰流纹路组。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扰流纹路组包括分别位于两端的两个第一扰流纹路、位于中央的一个第二扰流纹路、以及位于二个第一扰流纹路与第二扰流纹路之间的多个第三扰流纹路。第三扰流纹路的长度是由两个第一扰流纹路往该第二扰流纹路渐变。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三扰流纹路的长度是由两个第一扰流纹路往该第二扰流纹路渐长。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多组扰流纹路组彼此平行且等距间隔设置。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扰流纹路的其中之一设置于延伸部,另一第一扰流纹路设置于径向外侧部。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相邻的扰流纹路的长度彼此不相等。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扰流纹路的顶部与径向外周缘的距离是沿转动方向渐增,转动方向是车轮带动自行车行进的方向。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扰流部包括多个等间距分布的扰流纹路。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扰流纹路具有朝向延伸部的第一开口以及朝向径向内侧部的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的宽度大于第二开口的宽度。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扰流纹路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连接有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且第一侧壁的斜度小于该第二侧壁。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侧壁于第一开口具有第一端,第一侧壁于第二开口具有第二端。第二端设于第一端的转动方向后方,转动方向是轮框带动自行车行进的方向。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扰流部具有最大深度。最大深度不小于0.25mm,且不大于4.5mm。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扰流部具有最大径向长度。最大径向长度不小于0.1mm,且不大于300mm。基于上述,由于本技术的轮框于侧面上具有扰流部,因此当车轮转动时,气流可受扰流部的导引而减少边界层流发展成湍流的机会,以减少车轮转动时承受的空气阻力,进而提升骑乘效率。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轮的示意图。图1B与图1C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轮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D是沿着图1C的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2A与图2B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轮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C是沿着图2B的B-B线的剖面示意图。图3A与图3B分别为习知技术的车轮与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轮行进时的流场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实施例中,将可清楚地呈现。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仅只用来说明,以帮助本技术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理解本技术特征与功效,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图1A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轮的示意图。图1B与图1C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轮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D是沿着图1C的AA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A至图1D,本实施例的车轮10包括轮框100与轮胎200,车轮10可以转轴113为轴心沿转动方向D1旋转,使自行车向前移动。轮框100包括轮框本体110以及扰流部120。轮框本体110呈环形且具有两相对的侧面111,并包括设于两侧面111之间的中间部112,中间部112连接于两侧面111,一般而言,中间部112可为环状的凹部。轮胎200的尺寸配合于中间部112,通过将部分的轮胎200嵌入于中间部122,以组装成车轮10。另外,轮框100更包括接于转轴113与轮框本体110的径向内周缘之间的多条辐条114。轮框本体110的相对两侧面111分别具有径向内侧部1112、径向外侧部1113以及延伸部1114。任一侧面111的径向内侧部1112位于径向内侧的且朝向另一相对的侧面111渐斜,径向外侧部1113位于径向外侧且大致上与另一径向外侧部1113互相平行。径向外侧部1113相对于径向内侧部1112径向地远离轴心R,即在转轴113的径向a1上,径向外侧部1113外侧于径向内侧部1112。在转轴113的轴向r1上,延伸部1114自外侧延伸部1113朝外侧延伸,且延伸部1114于最外侧具有径向外周缘1116。具体而言,延伸部1114由径向外侧部1113沿着轴向r1朝另一径向外侧部1113延伸,当轮框100与轮胎200安装时,延伸部1114与轮胎200接触。扰流部120至少设置于两侧面111的其中之一,且凹陷于侧面111而形成。扰流部120设置于径向外侧部1113且扰流部12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延伸部1114上,且不超出延伸部1114,即扰流部120不形成任何起伏于径向外周缘1116,以避免与轮胎产生接触或损坏胎壁。于本实施例中,每一侧面111更具有接近径向内侧部1112的刹车面1115。扰流部120至少设置于两侧面111的其中之一且设于刹车面1115与径向外周缘1116之间,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当轮框100为碟煞式的轮框时,可无须具有刹车面1115,此时扰流部120设置在径向内侧部1112与径向外周缘1116之间。扰流部具有多个扰流纹路,例如将于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自行车的轮框,该轮框以一转轴为轴心而旋转,其特征在于,该轮框包括:/n一轮框本体,呈环形且具有相对的两侧面,该两侧面以一中间部连接,该两侧面分别具有位于径向内侧且朝向相对的另一该侧面渐斜的一径向内侧部以及位于径向外侧的一径向外侧部,该径向外侧部具有一延伸部及位于径向最外侧的一径向外周缘,该延伸部由该径向外侧部与该中间部连接处朝径向外侧延伸;以及/n一扰流部,具有多个扰流纹路,该些扰流纹路凹陷形成于该两侧面的至少其中之一的该径向外侧部,且该些扰流纹路的至少其中之一部分地设置于该延伸部而不形成任何起伏于该径向外周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自行车的轮框,该轮框以一转轴为轴心而旋转,其特征在于,该轮框包括:
一轮框本体,呈环形且具有相对的两侧面,该两侧面以一中间部连接,该两侧面分别具有位于径向内侧且朝向相对的另一该侧面渐斜的一径向内侧部以及位于径向外侧的一径向外侧部,该径向外侧部具有一延伸部及位于径向最外侧的一径向外周缘,该延伸部由该径向外侧部与该中间部连接处朝径向外侧延伸;以及
一扰流部,具有多个扰流纹路,该些扰流纹路凹陷形成于该两侧面的至少其中之一的该径向外侧部,且该些扰流纹路的至少其中之一部分地设置于该延伸部而不形成任何起伏于该径向外周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框,其特征在于,该侧面设置有一刹车面,且该扰流部设置于该刹车面与该径向外周缘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框,其特征在于,该扰流部的该些扰流纹路规则地排列为多组扰流纹路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框,其特征在于,每一该些扰流纹路组包括分别位于两端的两个第一扰流纹路、位于中央的一个第二扰流纹路、以及位于该二个第一扰流纹路与该第二扰流纹路之间的多个第三扰流纹路,该些第三扰流纹路的长度是由该两第一扰流纹路往该第二扰流纹路渐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框,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三扰流纹路的长度是由该两个第一扰流纹路往该第二扰流纹路渐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框,其特征在于,该些扰流纹路组彼此平行且等距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框,其特征在于,该两个第一扰流纹路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恩·柯瑞亚
申请(专利权)人:天心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