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版印刷机油墨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7160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凹版印刷机油墨盆,涉及凹版印刷机用配件技术领域,为解决目前市面上传统油墨盆储存油量大,油墨流动性差上色不均,溶剂挥发速度快的问题。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引料坡、缓冲坡和墨槽,所述引料坡位于缓冲坡的一侧,且墨槽位于缓冲坡的另一侧,所述壳体的上方安装有刮板支撑架,所述刮板支撑架的一侧安装有刮板,所述墨辊的下端延伸至墨槽的内部。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进墨管,且进墨管的下端延伸至引料坡的内部,所述进墨管的上方安装有电磁流量阀,且进墨管与电磁流量阀密封连接,所述电磁流量阀与墨辊的驱动装置电性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凹版印刷机油墨盆
本技术涉及凹版印刷机用配件
,具体为凹版印刷机油墨盆。
技术介绍
凹版印刷机工作原理时先在雕刻着图文的墨辊表面沾满油墨,接着墨辊携带着油墨转动,辊筒表面裸露部位的不需要的油墨由刮刀刮除后流入油墨盆中回用,最后胶辊的弹性表面将纸张之类的被印材料碾压在辊筒表。油墨盆是在印刷机印刷时储存墨辊蘸取油墨的存放装置,一般为开口形态,由于墨辊转动时会让油墨出现向转动方向的波动,因此都具有倾斜的侧边,来实现对油墨的限流。目前市面上传统油墨盆储存油量大,油墨流动性差上色不均,溶剂挥发速度快,因此会影响因此市场上急需凹版印刷机油墨盆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凹版印刷机油墨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目前市面上传统油墨盆储存油量大,油墨流动性差上色不均,溶剂挥发速度快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凹版印刷机油墨盆,包括壳体、墨辊和墨辊的驱动装置,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引料坡、缓冲坡和墨槽,所述引料坡位于缓冲坡的一侧,且墨槽位于缓冲坡的另一侧,所述壳体的上方安装有刮板支撑架,所述刮板支撑架的一侧安装有刮板,所述墨辊的下端延伸至墨槽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壳体一侧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一侧设置有固定限位脚,且固定限位脚与壳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有进墨管,且进墨管的下端延伸至引料坡的内部,所述进墨管的上方安装有电磁流量阀,且进墨管与电磁流量阀密封连接,所述电磁流量阀与墨辊的驱动装置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刮板支撑架上端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一侧设置有挡块槽,所述挡块槽的内部通过螺钉安装有挡块,所述刮板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与限位槽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引料坡与水平线之间小于九十度的夹角大于缓冲坡与水平线之间小于九十度的夹角。优选的,所述墨槽的深度为五厘米,且墨槽的宽度为二十厘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油墨储存量减少70%,储存减小后油墨的流动性大大提高,彻底解决油墨流动性差上色不均的问题,溶剂挥发量同比下降50%,保障了油墨的品质。2.本技术通过设置刮板对墨辊进行刮取,确保墨辊蘸取的油墨厚度相同,同时分布均匀,提高了印刷的质量。3.本技术通过将刮板支撑架和刮板设置为滑动连接,让刮板可以便于拆卸,刮板由于长期跟墨辊摩擦会出现磨损的情况,此时便可以将刮板通过滑动的方式拆卸,从而实现刮板的更换。4.本技术通过设置电磁流量阀来对进墨的流量进行限制,电磁流量阀与墨辊驱动装置串联,让墨辊停止转动时电磁流量阀也断电停止供墨,让加墨变的自动化。5.本技术通过设置刮板支撑架有效的阻挡了飞溅的油墨,让油墨沿刮板支撑架内壁重新流入油墨盆中,有效的防止了油墨的浪费,减低了对印刷机清理的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刮板支撑架和刮板的连接关系图;图4为本技术的刮板支撑架和刮板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壳体;2、引料坡;3、缓冲坡;4、墨槽;5、刮板支撑架;6、刮板;7、固定限位脚;8、进墨管;9、支撑座;10、墨辊;11、电磁流量阀;12、限位凸块;13、挡块;14、挡块槽;15、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凹版印刷机油墨盆,包括壳体1、墨辊10和墨辊10的驱动装置,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引料坡2、缓冲坡3和墨槽4,引料坡2位于缓冲坡3的一侧,且墨槽4位于缓冲坡3的另一侧,壳体1的上方安装有刮板支撑架5,刮板支撑架5的一侧安装有刮板6,墨辊10的下端延伸至墨槽4的内部,刮板6用于刮取多余的油墨,保证油墨的均匀分布,提高了印刷的质量。进一步,壳体1一侧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座9,支撑座9的一侧设置有固定限位脚7,且固定限位脚7与壳体1固定连接,支撑座9和固定限位脚7实现了墨盆的固定和限位。进一步,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墨管8,且进墨管8的下端延伸至引料坡2的内部,进墨管8的上方安装有电磁流量阀11,电磁流量阀11用于限制油墨的进料和流速,且进墨管8与电磁流量阀11密封连接,电磁流量阀11的型号为2W-040-08,电磁流量阀11与墨辊10的驱动装置电性连接,电性连接让电磁流量阀11与墨辊10同时开启。进一步,刮板支撑架5上端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槽15,限位槽15的一侧设置有挡块槽14,挡块槽14的内部通过螺钉安装有挡块13,刮板6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凸块12,通过限位凸块12和挡块槽14的设置实现了限位和滑动,限位凸块12与限位槽15滑动连接,滑动连接实现了刮板6的拆卸更换。进一步,引料坡2与水平线之间小于九十度的夹角大于缓冲坡3与水平线之间小于九十度的夹角,通过引料坡2更大角度的设置有效的防止了向上流动的油墨流出。进一步,墨槽4的深度为五厘米,且墨槽4的宽度为二十厘米,通过将深度和宽度降低减少了油墨的存储,储存减小后油墨的流动性大大提高,彻底解决油墨流动性差上色不均的问题,溶剂挥发量同比下降50%。工作原理:印刷时,墨辊驱动装置驱动墨辊10进行转动,此时电磁流量阀11也实现了通电,便开启对油墨进行缓慢均速补充,墨辊10蘸取墨槽4内部的油墨,由于墨辊10的推动,油墨向引料坡2方向流动,由于引料坡2的斜度又流下,同时墨辊10转动时会将多余的油墨甩动,飞溅的油墨碰到刮板支撑架5的内壁再滴落在引料坡2的内部,刮板6对墨辊10上多余的油墨进行刮取,让油墨的厚度保持相同,使用一段时间后刮板6出现磨损,将挡块13从挡块槽14中取出,让刮板6一侧的限位凸块12顺着刮板支撑架5内部的限位槽15滑动,完全滑出便实现了拆卸,再装入新的刮板6,将挡块13装入挡块槽14中,便实现了刮板6的更换,墨槽4的深度为五厘米,让油墨储存量减少70%,储存减小后油墨的流动性大大提高,彻底解决油墨流动性差上色不均的问题,溶剂挥发量同比下降50%,保障了油墨的品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凹版印刷机油墨盆,包括壳体(1)、墨辊(10)和墨辊(10)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引料坡(2)、缓冲坡(3)和墨槽(4),所述引料坡(2)位于缓冲坡(3)的一侧,且墨槽(4)位于缓冲坡(3)的另一侧,所述壳体(1)的上方安装有刮板支撑架(5),所述刮板支撑架(5)的一侧安装有刮板(6),所述墨辊(10)的下端延伸至墨槽(4)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凹版印刷机油墨盆,包括壳体(1)、墨辊(10)和墨辊(10)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引料坡(2)、缓冲坡(3)和墨槽(4),所述引料坡(2)位于缓冲坡(3)的一侧,且墨槽(4)位于缓冲坡(3)的另一侧,所述壳体(1)的上方安装有刮板支撑架(5),所述刮板支撑架(5)的一侧安装有刮板(6),所述墨辊(10)的下端延伸至墨槽(4)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版印刷机油墨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一侧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座(9),所述支撑座(9)的一侧设置有固定限位脚(7),且固定限位脚(7)与壳体(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版印刷机油墨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进墨管(8),且进墨管(8)的下端延伸至引料坡(2)的内部,所述进墨管(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华丰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