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大口径的给水管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7068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超大口径的给水管生产系统,它包括挤出装置(1)、第一道水冷箱(2)、第二道水冷箱(3)、牵引装置(5)和切割装置(6),所述挤出装置(1)、第一道水冷箱(2)、第二道水冷箱(3)、牵引装置(5)和切割装置(6)沿管件(7)的挤出方向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第一道水冷箱(2)为真空箱;所述第二道水冷箱(3)包括设置在支架(3.1)的箱体(3.2),所述箱体(3.2)内部左右两侧各设有不少于两根水管(3.3),每一侧的水管(3.3)均匀分布在箱体(3.2)内壁上,每根水管(3.3)上均匀设有多个喷射口(3.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管件进行切割作业时的强度满足需求,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大口径的给水管生产系统
本技术涉及给水管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超大口径的给水管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给水管是给水管道系统的组成管材,给水管具有自重轻,卫生安全,水流阻力小,节省能源,节省金属,改善生活环境,使用寿命长,安全方便等特点,受到管道工程界的青睐,近十年,在我国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拉动下,我国给水管道在化工建材大发展的背景下经历着高速发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挤出机挤出的管材经过一道水冷,冷却不完全,管材未定型,其强度无法满足切割要求,在挤出成型之后直接切割会导致切割作业质量受到影响,切割出的管材质量较低。特别是超大口径的给水管的生产,目前传统工艺受工艺、制备条件的限制可以生产直径为1米~1.6米的给水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超大口径的给水管生产系统,挤出后经过定型再冷却,使管件进行切割作业时的强度满足需求,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超大口径的给水管生产系统,它包括挤出装置、第一道水冷箱、第二道水冷箱、牵引装置和切割装置,所述挤出装置、第一道水冷箱、第二道水冷箱、牵引装置和切割装置沿管件的挤出方向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第一道水冷箱为真空箱;所述第二道水冷箱包括设置在支架的箱体,所述箱体内部左右两侧各设有不少于两根水管,每一侧的水管均匀分布在箱体内壁上,每根水管上均匀设有多个喷射口,所述箱体的两侧均设有多个可视窗。进一步地,所述包括挤出装置固定在机架上的依次连接的机筒、主喂料装置、分配箱、减速传动箱和减速电机,所述机筒内设有螺杆,机筒外表面设有加热圈;所述机筒的出料口与转换模头连接,所述通过连接法兰与大口径挤出筒连接;所述转换模头上还设有侧喂料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牵引装置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设有上下布置的上履带和下履带,所述上履带和下履带内壁均设有皮带,皮带通过传动固定架固定在机座上,皮带内部的一侧设置有从动齿轮,且从动齿轮与机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皮带内部的另一侧设置有驱动齿轮,且驱动齿轮通过斜齿轮连接转轴,且斜齿轮和驱动齿轮通过皮带转动连接,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进一步地,所述机座的内部靠近传动固定架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块,且滑块的一侧设置有导轨,且导轨与机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导轨与滑块滑动连接,滑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气缸。进一步地,所述上履带和下履带的外部均设置有履带板。进一步地,所述牵引装置和切割装置之间设有激光标码装置,所述激光标码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设有滑轨与滑动调节块滑动连接,所述滑动调节块的一端设有激光喷码头,所述滑动调节块另一端连接显示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挤出装置、第一道水冷箱、第二道水冷箱、激光标码装置、牵引装置、切割装置、放线架及收线装置的生产系统,在注塑挤出管材后输送至真空的第一道水冷箱中,经过水箱中上下布置的水管的冷水喷射定型,再经过第二道水冷箱中浸没冷却,然后激光标码后经过履带式牵引机输送至切割装置中,利用履带式牵引不伤害管材表面,且经过履带板的轻微按压,更有利于管材冷却后的切割,最后切割后的管材缠绕在收线装置的收线盘上,使管件进行切割作业时的强度满足需求,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挤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道水冷箱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激光标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挤出装置1、机架1.1、减速电机1.2、减速传动箱1.3、分配箱1.4、主喂料装置1.5、螺杆1.6、侧喂料装置1.7、机筒1.8、转换模头1.9、连接法兰1.10、大口径挤出筒1.11、第一道水冷箱2、第二道水冷箱3、支架3.1、箱体3.2、水管3.3、喷射口3.4、可视窗3.5、激光标码装置4、底座4.1、支撑柱4.2、滑动调节块4.3、激光喷码头4.4、显示器4.5、牵引装置5、机座5.1、上履带5.2、下履带5.3、履带板5.4、驱动齿轮5.5、从动齿轮5.6、斜齿轮5.7、转轴5.8、电机5.9、滑块5.10、导轨5.11、气缸5.12、切割装置6、管件7。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相关图示作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具体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态样,其仅为本技术技术方案可采用的实施态样。需先说明,本文关于各组件位置关系的表述,如A部件位于B部件上方,其系基于图示中各组件相对位置的表述,并非用以限制各组件的实际位置关系。实施例1:参见图1-图5,图1绘制了一种超大口径的给水管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超大口径的给水管生产系统,它包括挤出装置1、第一道水冷箱2、第二道水冷箱3、牵引装置5和切割装置6,所述挤出装置1、第一道水冷箱2、第二道水冷箱3、牵引装置5和切割装置6沿PE管件7的挤出方向依次排列设置。所述包括挤出装置1固定在机架1.1上的依次连接的机筒1.8、主喂料装置1.5、分配箱1.4、减速传动箱1.3和减速电机1.2,所述机筒1.8内设有螺杆1.6,机筒1.8外表面设有加热圈;所述螺杆1.6为同向双螺杆;所述机筒1.8的出料口与转换模头1.9连接,所述转换模头1.9通过连接法兰1.10与大口径挤出筒1.11连接,所述转换模头1.9上还设有侧喂料装置1.7。所述第一道水冷箱2为真空箱。所述第二道水冷箱3包括设置在支架3.1的箱体3.2,所述箱体3.2内部左右两侧各设有三根水管3.3,每一侧的三根水管3.3分别设置在箱体3.2内壁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每根水管3.3上均匀设有多个喷射口3.4,所述箱体3.2的两侧均设有多个可视窗3.5。所述牵引装置5包括机座5.1,所述机座5.1上设有上下布置的上履带5.2和下履带5.3,上履带5.2和下履带5.3之间为管件牵引通道,所述上履带5.2和下履带5.3内壁均设有皮带,皮带通过传动固定架固定在机座5.1上,皮带内部的一侧设置有从动齿轮5.6,且从动齿轮5.6与机座5.1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皮带内部的另一侧设置有驱动齿轮5.5,且驱动齿轮5.5通过斜齿轮5.7连接转轴5.8,且斜齿轮5.7和驱动齿轮5.5通过皮带转动连接,转轴5.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电机5.9;机座5.1的内部靠近传动固定架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块5.10,且滑块5.10的一侧设置有导轨5.11,且导轨5.11与机座5.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导轨5.11与滑块5.10滑动连接,滑块5.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气缸5.12;所述上履带5.2和下履带5.3的外部均设置有履带板5.4,履带板5.4与履带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牵引装置5和切割装置6之间设有激光标码装置4,所述激光标码装置4包括底座4.1,底座4.1上设有支撑柱4.2,所述支撑柱4.2上设有滑轨与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大口径的给水管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挤出装置(1)、第一道水冷箱(2)、第二道水冷箱(3)、牵引装置(5)和切割装置(6),所述挤出装置(1)、第一道水冷箱(2)、第二道水冷箱(3)、牵引装置(5)和切割装置(6)沿管件(7)的挤出方向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第一道水冷箱(2)为真空箱;所述第二道水冷箱(3)包括设置在支架(3.1)的箱体(3.2),所述箱体(3.2)内部左右两侧各设有不少于两根水管(3.3),每一侧的水管(3.3)均匀分布在箱体(3.2)内壁上,每根水管(3.3)上均匀设有多个喷射口(3.4),所述箱体(3.2)的两侧均设有多个可视窗(3.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大口径的给水管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挤出装置(1)、第一道水冷箱(2)、第二道水冷箱(3)、牵引装置(5)和切割装置(6),所述挤出装置(1)、第一道水冷箱(2)、第二道水冷箱(3)、牵引装置(5)和切割装置(6)沿管件(7)的挤出方向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第一道水冷箱(2)为真空箱;所述第二道水冷箱(3)包括设置在支架(3.1)的箱体(3.2),所述箱体(3.2)内部左右两侧各设有不少于两根水管(3.3),每一侧的水管(3.3)均匀分布在箱体(3.2)内壁上,每根水管(3.3)上均匀设有多个喷射口(3.4),所述箱体(3.2)的两侧均设有多个可视窗(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大口径的给水管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装置(1)包括固定在机架(1.1)上的依次连接的机筒(1.8)、主喂料装置(1.5)、分配箱(1.4)、减速传动箱(1.3)和减速电机(1.2),所述机筒(1.8)内设有螺杆(1.6),机筒(1.8)外表面设有加热圈;所述机筒(1.8)的出料口与转换模头(1.9)连接,所述转换模头(1.9)通过连接法兰(1.10)与大口径挤出筒(1.11)连接;所述转换模头(1.9)上还设有侧喂料装置(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大口径的给水管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5)包括机座(5.1),所述机座(5.1)上设有上下布置的上履带(5.2)和下履带(5.3),所述上履带(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东郭红江唐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威塑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