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成型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7057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铸造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成型模具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搭接有下模,所述下模的顶部中心处嵌合有型模,且下模的顶部前端水平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上滑动连接有一组护板,所述底座的后端竖直焊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前端两侧设置有滑杆,且滑杆和护板的后端连接,所述连接板的顶部插接有一组伸缩杆。本装置采用暴露式型模进行成型,通过两侧的护板将型模固定,护板由双向电机带动螺杆转动并通过导轨和滑杆进行约束限位使护板能够同步相对运动,进而实现对型模的固定和定位然后通过伸缩杆带动上模进行贴合密封,通过该结构可以使型模快速更换,不必像传统的更换型模一样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成型模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铸造成型
,具体是一种新型成型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成型模具,依据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模具,用压制或浇灌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工具,根据使用不同原理和结构特点分为:注塑成型模具、挤出成型模具和吹塑成型模具。现有的成型模具通常是使上模和下模贴合然后进行注塑,压铸以及吹塑,但所有的模具在脱模上都有一定的困难,这主要是产品结构不同造成的。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新型成型模具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成型模具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成型模具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搭接有下模,所述下模的顶部中心处嵌合有型模,且下模的顶部前端水平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上滑动连接有一组护板,所述底座的后端竖直焊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前端两侧设置有滑杆,且滑杆和护板的后端连接,所述连接板的顶部插接有一组伸缩杆,且伸缩杆的顶部连接有上模,所述上模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注塑孔,所述上模的底部连接有动模。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模内安装有双向电机,且双向电机的驱动端连接有螺杆,且两个螺杆上的螺纹呈相对刻蚀。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杆暴露在下模外的长度和护板底部的长度相等,且螺杆暴露的长度是下模长度的一半。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护板的内侧开设有和型模结构相同的曲面,所述护板的底部焊接有滑块,且滑块套接在螺杆上。<br>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底部两侧焊接有横架,所述横架的端部竖直焊接有端板,且端板的内侧中心处嵌合有轴承,且螺杆的端部插入轴承内。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模内放置有气缸,所述型模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推板,且气缸的输出端和推板连接,且推板的直径和型模的内径相等。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模的底部开设有和型模内部结构相同的凹槽,且动模的面积大于型模的顶部面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多数模具脱模困难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用于决定产品形状的型模是嵌入式的,这样在成型后产品也是嵌入在下模内的,本装置采用暴露式型模进行成型,通过两侧的护板将型模固定,护板由双向电机带动螺杆转动并通过导轨和滑杆进行约束限位使护板能够同步相对运动,进而实现对型模的固定和定位然后通过伸缩杆带动上模进行贴合密封,随后通过注塑孔进行注塑,同时也能过进行压铸,通过该结构可以使型模快速更换,不必像传统的更换型模一样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此时注塑孔就变成了放气孔,用于排放压铸时产生的空气。2、同时为了保证脱模的顺利,在型模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推板,通过下模内部的气缸带动,进而使推板上升,这样就可以将型模内的成型产品推出,而为了保证产品的结构和设计相同,推板的顶部结构可以根据图纸进行改造,代替型模底部的结构,通过上述设计本装置可以适用于多种方式的成型,同时做到快速脱模,以及快速定位和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新型成型模具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新型成型模具结构中的定位驱动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新型成型模具结构中脱模结构示意图。图中:1、注塑孔;2、伸缩杆;3、上模;4、动模;5、连接板;6、滑杆;7、护板;8、横架;9、下模;10、导轨;11、底座;12、端板;13、型模;14、双向电机;15、螺杆;16、轴承;17、滑块;18、推板;19、气缸。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成型模具结构,包括底座11,底座11上搭接有下模9,下模9的顶部中心处嵌合有型模13,且下模9的顶部前端水平设有导轨10,导轨10上滑动连接有一组护板7,底座11的后端竖直焊接有连接板5,且连接板5的前端两侧设置有滑杆6,且滑杆6和护板7的后端连接,连接板5的顶部插接有一组伸缩杆2,且伸缩杆2的顶部连接有上模3,上模3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注塑孔1,上模3的底部连接有动模4。在图2中,下模9内安装有双向电机14,且双向电机14的驱动端连接有螺杆15,且两个螺杆15上的螺纹呈相对刻蚀,型模13放置在下模9上需要对其进行定位和固定,而护板7就是起到这样的作用,为了保证固定的稳固性和定位的精准性,两个护板7需要同时运动,故通过双向电机14带动螺杆15转动,通过两个螺杆15上不同方向的螺纹实现两个护板7的同步相对运动。在图2中,螺杆15暴露在下模9外的长度和护板7底部的长度相等,且螺杆15暴露的长度是下模9长度的一半,该设计是为了保证护板7到下模9顶部是可以相对贴合,避免留出缝隙,使型模13的固定不稳定,而定位出现偏差,而螺杆15太长则使设计的体积过大,不便移动,同时螺杆15暴露过多会受外力撞击,容易变形,太短则不能满足脱模时的护板7移动的距离。在图1中,护板7的内侧开设有和型模13结构相同的曲面,该设计是为了容纳型模13的,使型模13的外表面不和护板7抵触,提高固定的稳定性,护板7的底部焊接有滑块17,且滑块17套接在螺杆15上,螺杆15转动时套接在其上的滑块17进行位移,并带动护板7位移,而护板7通过导轨10和滑杆6进行限位约束。在图1中,底座11的底部两侧焊接有横架8,横架8的端部竖直焊接有端板12,且端板12的内侧中心处嵌合有轴承16,且螺杆15的端部插入轴承16内,横架8和端板12为了保证螺杆15的端部在转动时不会出现抖动的现象,通过轴承16将螺杆15固定在端板12上。在图3中,下模9内放置有气缸19,型模13的内部底端安装有推板18,且气缸19的输出端和推板18连接,且推板18的直径和型模13的内径相等,下模9内部的气缸19带动使推板18上升,这样就可以将型模13内的成型产品推出,而为了保证产品的结构和设计相同,推板18的顶部结构可以根据图纸进行改造,代替型模13底部的结构。在图1中,动模4的底部开设有和型模13内部结构相同的凹槽,且动模4的面积大于型模13的顶部面积,该设计是为了保证注塑成型后的产品的形状结构,同时动模4可以完全密封型模13保证原料溅落。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将型模13放置在下模9上,启动双向电机14(型号为Y120L-2),通过双向电机14带动螺杆15转动,螺杆15转动时套接在其上的滑块17进行位移,并带动护板7位移,而护板7通过导轨10和滑杆6进行限位约束,通过两个螺杆15上不同方向的螺纹实现两个护板7的同步相对运动,护板7位移到下模9顶部相互贴合,避免留出缝隙,使型模13的固定,而定位出现偏差,而螺杆15太长则使设计的体积过大,不便移动,同时螺杆15暴露过多会受外力撞击,容易变形,太短则不能满足脱模时的护板7移动的距离,然后通过伸缩杆2(型号为SCJ125)带动上模3下降,使动模4和型模13进行贴合密封,随后通过注塑孔1进行注塑,同时也能过进行压铸,成型完成后进行脱模,升起上模3打开护板7,下模9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成型模具结构,包括底座(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上搭接有下模(9),所述下模(9)的顶部中心处嵌合有型模(13),且下模(9)的顶部前端水平设有导轨(10),所述导轨(10)上滑动连接有一组护板(7),所述底座(11)的后端竖直焊接有连接板(5),且连接板(5)的前端两侧设置有滑杆(6),且滑杆(6)和护板(7)的后端连接,所述连接板(5)的顶部插接有一组伸缩杆(2),且伸缩杆(2)的顶部连接有上模(3),所述上模(3)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注塑孔(1),所述上模(3)的底部连接有动模(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成型模具结构,包括底座(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上搭接有下模(9),所述下模(9)的顶部中心处嵌合有型模(13),且下模(9)的顶部前端水平设有导轨(10),所述导轨(10)上滑动连接有一组护板(7),所述底座(11)的后端竖直焊接有连接板(5),且连接板(5)的前端两侧设置有滑杆(6),且滑杆(6)和护板(7)的后端连接,所述连接板(5)的顶部插接有一组伸缩杆(2),且伸缩杆(2)的顶部连接有上模(3),所述上模(3)的顶部中心处开设有注塑孔(1),所述上模(3)的底部连接有动模(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成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9)内安装有双向电机(14),且双向电机(14)的驱动端连接有螺杆(15),且两个螺杆(15)上的螺纹呈相对刻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成型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15)暴露在下模(9)外的长度和护板(7)底部的长度相等,且螺杆(15)暴露的长度是下模(9)长度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执文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瑞德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