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面壳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7052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塑胶面壳注塑模具,设置有动模组件及定模组件,动模组件及定模组件分别设置于注塑机上。曲面成型块与各弧面成型块的设置,使得塑胶面壳上能够形成弧形槽,同时,弧面补强间隙的设置,使得胶料能够在塑胶面壳上临近弧形槽的位置处形成补强条,从而对弧形槽进行了补强,防止弧形槽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开裂;间隙消除槽的开设,使得面壳上能够形成凸条,凸条用于与零部件紧密抵持,从而消除了面壳与零部件之间的配合间隙;轴孔成型柱的设置及轴孔注塑槽和轴孔成型槽的开设,使得面壳上能够形成轴套,动力元件的输出轴转动时产生的径向跳动会传递至轴套上;补强筋成型槽的开设,会使得轴套上形成加强筋,从而提高了轴套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塑胶面壳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塑胶面壳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现如今,各种各样的电子元器件的外壳都是塑胶材质的,起到保护及支撑各种元器件的作用。此外,不同种类的塑料又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且塑料本身的物料成本比较低,故而,塑料外壳也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塑胶面壳一般是通过注塑工艺制程的,具体地,是将熔融的胶料注入塑胶面壳注塑模具内的面壳成型腔内,待面壳成型腔内的胶料冷却后即会形成塑胶面壳,随后再对成品塑胶面壳进行加工。通过注塑机将胶料注入塑胶面壳注塑模具内来制造塑胶面壳的方式非常地便捷,然而,现有的塑胶面壳注塑模具在注塑过程中会存在以下的不足之处:首先,现有的塑胶面壳注塑模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塑胶面壳一般起到支撑及固定的作用,故而塑胶面壳的轮廓一般都是与其余零部件相适配的,针对一些表面采用弧面设计的零部件,注塑模具上即会设置有相同的弧面,以使胶料冷却后会形成与零部件相适配的弧形槽,但是,在轻薄化设计的塑胶面壳中,塑胶面壳的厚度一般都是有设计限制的,在厚度一定的情况下,弧形槽位置处的胶料的厚度就比较低,从而导致弧形槽在支撑及固定零部件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开裂的现象;其次,现有的注塑模具所注塑出来的塑胶面壳上,会设置有零部件的固定槽,具体应用时,零部件会落入固定槽内,但是,胶料在冷却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收缩,故而,零部件与固定槽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配合间隙,注塑模具所注塑出来的塑胶面壳与零部件的配合度较低;此外,当需要将面壳套置于电机和水泵等动力元件的输出轴上时,在输出轴转动时,输出轴会发生一定的径向跳动,从而对塑胶面壳造成一定的挤压,当跳动量过大时,塑胶面壳还很容易发生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不仅能够防止弧形槽在支撑及固定零部件的过程中发生开裂现象,从而提高面壳耐用性的;还能够尽可能减小塑胶面壳与零部件的配合间隙的;且能够防止面壳因径向跳动量过大而损坏的塑胶面壳注塑模具。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塑胶面壳注塑模具,包括:动模组件,所述动模组件包括动模板及若干弧面成型块,所述动模板上开设有入胶通道及注塑成型槽,所述入胶通道与所述注塑成型槽连通,所述注塑成型槽内开设有轴孔成型槽,所述轴孔成型槽的侧壁上开设有补强筋成型槽,各所述弧面成型块均设置于所述注塑成型槽内,各所述弧面成型块上均设置有成型弧面,且相邻两个所述弧面成型块之间设置有弧面补强间隙;及定模组件,所述定模组件包括定模板、轴孔成型柱、装配成型块及曲面成型块,所述定模板上开设有轴孔注塑槽,所述轴孔成型柱设置于所述轴孔注塑槽内,所述装配成型块设置于所述定模板上,所述装配成型块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间隙消除槽,所述曲面成型块设置于所述定模板上,所述曲面成型块上设置有成型曲面;其中,所述动模板用于朝靠近所述定模板的方向移动时,使得所述注塑成型槽与所述定模板共同围成面壳成型腔,并使得所述轴孔成型柱插入所述轴孔成型槽内,还使得所述装配成型块和所述曲面成型块分别插入所述注塑成型槽内。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轴孔成型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所述补强筋成型槽,各所述补强筋成型槽以所述轴孔成型槽的中心轴线呈圆周分布。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间隙消除槽的深度朝靠近所述定模板的方向逐渐减小。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在一个所述弧面成型块中,所述弧面成型块包括顺序连接的基底部、弧形部及连接部,所述成型弧面位于所述弧形部上。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底部、所述弧形部与所述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定模组件还包括沉头孔成型件,所述沉头孔成型件设置于所述定模板上,所述动模板用于朝靠近所述定模板的方向移动时,使得所述沉头孔成型件插入所述注塑成型槽内。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定模组件还包括方位识别标,所述方位识别标设置于所述定模板上。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动模板的边缘位置处设置有圆角部。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轴孔成型槽具有圆形横截面。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补强筋成型槽的深度大小为0.90mm~1.1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塑胶面壳注塑模具,设置有动模组件及定模组件,动模组件及定模组件分别设置于注塑机上。曲面成型块与各弧面成型块的设置,使得塑胶面壳上能够形成弧形槽,同时,弧面补强间隙的设置,使得胶料能够在塑胶面壳上临近弧形槽的位置处形成补强条,从而对弧形槽进行了补强,防止弧形槽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开裂;间隙消除槽的开设,使得面壳上能够形成凸条,凸条用于与零部件紧密抵持,从而消除了面壳与零部件之间的配合间隙;轴孔成型柱的设置及轴孔注塑槽和轴孔成型槽的开设,使得面壳上能够形成轴套,动力元件的输出轴转动时产生的径向跳动会传递至轴套上;补强筋成型槽的开设,会使得轴套上形成加强筋,从而提高了轴套的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塑胶面壳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动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动模组件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定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定模组件在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塑胶面壳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塑胶面壳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塑胶面壳注塑模具10包括动模组件100及定模组件200,所述动模组件100及所述定模组件200分别设置于注塑机上,所述定模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胶面壳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动模组件,所述动模组件包括动模板及若干弧面成型块,所述动模板上开设有入胶通道及注塑成型槽,所述入胶通道与所述注塑成型槽连通,所述注塑成型槽内开设有轴孔成型槽,所述轴孔成型槽的侧壁上开设有补强筋成型槽,各所述弧面成型块均设置于所述注塑成型槽内,各所述弧面成型块上均设置有成型弧面,且相邻两个所述弧面成型块之间设置有弧面补强间隙;及/n定模组件,所述定模组件包括定模板、轴孔成型柱、装配成型块及曲面成型块,所述定模板上开设有轴孔注塑槽,所述轴孔成型柱设置于所述轴孔注塑槽内,所述装配成型块设置于所述定模板上,所述装配成型块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间隙消除槽,所述曲面成型块设置于所述定模板上,所述曲面成型块上设置有成型曲面;/n其中,所述动模板用于朝靠近所述定模板的方向移动时,使得所述注塑成型槽与所述定模板共同围成面壳成型腔,并使得所述轴孔成型柱插入所述轴孔成型槽内,还使得所述装配成型块和所述曲面成型块分别插入所述注塑成型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胶面壳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动模组件,所述动模组件包括动模板及若干弧面成型块,所述动模板上开设有入胶通道及注塑成型槽,所述入胶通道与所述注塑成型槽连通,所述注塑成型槽内开设有轴孔成型槽,所述轴孔成型槽的侧壁上开设有补强筋成型槽,各所述弧面成型块均设置于所述注塑成型槽内,各所述弧面成型块上均设置有成型弧面,且相邻两个所述弧面成型块之间设置有弧面补强间隙;及
定模组件,所述定模组件包括定模板、轴孔成型柱、装配成型块及曲面成型块,所述定模板上开设有轴孔注塑槽,所述轴孔成型柱设置于所述轴孔注塑槽内,所述装配成型块设置于所述定模板上,所述装配成型块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间隙消除槽,所述曲面成型块设置于所述定模板上,所述曲面成型块上设置有成型曲面;
其中,所述动模板用于朝靠近所述定模板的方向移动时,使得所述注塑成型槽与所述定模板共同围成面壳成型腔,并使得所述轴孔成型柱插入所述轴孔成型槽内,还使得所述装配成型块和所述曲面成型块分别插入所述注塑成型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面壳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孔成型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所述补强筋成型槽,各所述补强筋成型槽以所述轴孔成型槽的中心轴线呈圆周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面壳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洪彬何平周陆洪祥
申请(专利权)人:金裕泰惠州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