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墨辊放置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6828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墨辊放置架,涉及圆柱工件存放领域,包括底座和转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的转动轴垂直于水平面,所述转动支架周侧设置有多对用于竖直固定墨辊的固定组件。针对现有的墨辊放置架工人取放墨辊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绕竖直轴线转动的转动支架,使工人不需要移动位置转动转动支架便可在不同的放置工位上取放墨辊,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墨辊放置架
本技术涉及圆柱工件存放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墨辊放置架。
技术介绍
在标签印刷中,标签印刷机上设置有用于传墨的传墨辊,传墨辊是以金属或其他材料为芯,外覆橡胶经硫化而制成的辊状制品,为减少墨辊在存放中的自然损坏,在变迁印刷厂中大都设置有墨辊存放架。墨辊为胶辊的一种,均为圆柱体芯外包裹橡胶等材质外附层的结构。专利公开号为CN20942721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竖向胶辊架,包括架体,架体为倒置的T形结构,架体包括水平底架和竖向转筒,竖向转筒上部设有多根竖向滑轨,每根竖向滑轨上套装有1或2个滑套,滑套的一侧设有紧固螺栓,滑套的正面或背面设有上插接套,插接套和滑套之间通过套筒悬臂连接,水平底架上设有与上插接套位置对应的下插接套。上述竖向胶辊架通过竖直方向的两个套筒竖直固定胶辊,调整滑套高度来调整上插接套的位置,使放置架可以放置不同长度尺寸的胶辊。上述竖向胶辊架为保证其存放数量,在长度方向设置有多对上插接套和下插接套,并且竖向胶辊架两侧均设置有插接套,在使用中工人取放不同位置的胶辊时需要在不同位置来回移动,胶辊取放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胶辊取放较为不便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旋转的墨辊放置架,具有便于取放墨辊方便快捷、墨辊不易发生变形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墨辊放置架,包括底座和转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的转动轴垂直于水平面,所述转动支架周侧设置有多对用于竖直固定墨辊的固定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拿取或放置墨辊时,工人不需要移动位置便可通过转动转动支架改变固定组件的位置,工人不需要移动位置便可以在不同固定组件上的取放墨辊,使墨辊取放更为便捷;相较于传统的水平固定,墨辊竖直固定可以避免墨辊受重力影响发生弯曲,使墨辊的着墨层能更长时间保持平直使墨辊能正常工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在所述转动支架上下两端用来固定所述墨辊的上固定套和下固定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上固定套和下固定套分别固定所述墨辊两端,实现墨辊的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固定套包括固定在所述转动支架上的长方体状主体,所述长方体状主体远离所述底座一侧开设有与辊颈相配合的插套孔,所述插套孔的深度小于墨辊单侧辊颈的长度;所述上固定套包括固定在所述转动支架上的长方体状连接件,所述长方体状连接件远离所述转动支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辊颈相配合的插接套,所述插接套为空心圆柱状固定件,所述插接套绕水平轴线转动;所述上固定套与所述下固定套之间的间距大于墨辊与墨辊一端的辊颈长度之差且小于墨辊与所述插套孔深度之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较为快捷的在上固定套和下固定套之间固定墨辊。插接套向远离转动支架的一侧偏转,将墨辊一端的轴颈插入插接套内并使着墨层与插接套抵接;插接套恢复到初始状态,将墨辊远离插接套的轴颈插入插套孔内病史轴颈与插套孔底部抵接,此时墨辊两端的轴颈分别被上固定套和下固定套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支架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转轴和安装在所述转轴上并绕所述转轴旋转的转筒,所述上固定套和所述下固定套固定在所述转筒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转动支架的绕轴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固定套滑动连接在所述转筒上且沿竖直轴线升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本墨辊放置架可以放置不同长度的墨辊,增强了墨辊放置架的使用性能;可以通过上下移动上固定套对墨辊的辊颈进行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筒远离所述底座一端的侧面固定有沿竖直轴线延伸的滑轨,所述连接件靠近所述转筒一侧开设有与所述滑轨相配合的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上固定套可以上下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的侧面旋接有抵接所述滑槽的紧固螺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紧固螺钉可以固定上固定套的位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固定套和所述下固定套以所述转轴为圆心呈圆形阵列分布。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下端固定有脚轮,所述脚轮至少安装有三个且不能位于同一直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移动本墨辊放置架。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可相对底座转动的支撑架,使工人在取放墨辊时,不必自身移动,便可在转筒的不同位置进行操作,同时竖直固定的存放方式能降低墨辊存放时所受的自然损坏;2.通过设置上固定套和下固定套,并在上固定上设置可转动的插接套,可以较为方便的实现对墨辊的固定,加快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的局部剖示意图;图3是图1中B区域的放大图;图4是图1中C区域的放大视图;图5使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11、转轴;12、脚轮;13、墨辊;14、辊颈;15、着墨层;16、参考辊;2、转动支架;20、转筒;21、下固定套;22、上固定套;23、插套孔;24、连接件;25、插接套;26、连接轴;27、滑轨;28、滑槽;29、紧固件;31、安装孔;32、轴承;33、滚珠。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墨辊放置架,包括圆盘状底座1和圆柱状转动支架2。参考图1和图2,底座1上一体固定有与底座1同轴的圆柱体转轴11,转筒20内部同轴开设有贯通的圆柱状安装孔31,安装孔31与转轴11孔轴间隙配合,使转筒20能相对底座1转动;转筒20两端与转轴11之间均固设有轴承32,使转筒20能更稳定流畅的绕转轴11转动;在转筒20靠近底座1一端的端面扣设有滚珠33,转筒20靠近底座1一端的端面上对应所述滚珠33开设有多个半球凹槽,通过安装滚珠33变面接触为点接触,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有效减小转动阻力,同时能代替轴承32承担转筒20重量,减少轴承32所受的轴线力,延长使用寿命。参考图1和图2,转筒20靠近底座1一段侧壁上焊接固定有下固定套21,下固定套21为长方体固定件,下固定套21远离底座1一侧开设有插套孔23,插套孔23与辊颈14之间为孔轴间隙配合,插套孔23的深度小于辊颈14的长度;转筒20远离底座1一端的侧面焊接固定有上固定套22,上固定套22由连接件24和用于固定辊颈14的插接套25组成,连接件24为长方体连接柱,插接套25为空心插接套25,连接件24靠近转筒20一端与转筒20焊接固定,连接件24远离转筒20的一端上表面贯通开设有长方体状的安装槽,插接套25安装在安装槽中,通过水平安装的圆柱体连接轴26固定在连接件24上并可绕连接轴26转动。插套孔23孔口处的棱边倒斜角,使墨辊13的辊颈14能较为顺利的插入插套孔23内。上固定套22和下固定套21以转轴11轴线为轴在转筒20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墨辊放置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转动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的转动支架(2),所述转动支架(2)的转动轴垂直于水平面,所述转动支架(2)周侧设置有多对用于竖直固定墨辊(13)的固定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墨辊放置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转动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的转动支架(2),所述转动支架(2)的转动轴垂直于水平面,所述转动支架(2)周侧设置有多对用于竖直固定墨辊(13)的固定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墨辊放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在所述转动支架(2)上下两端用来固定所述墨辊(13)的上固定套(22)和下固定套(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墨辊放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套(21)包括固定在所述转动支架(2)上的长方体状主体,所述长方体状主体远离所述底座(1)一侧开设有与辊颈(14)相配合的插套孔(23),所述插套孔(23)的深度小于墨辊(13)单侧辊颈(14)的长度;
所述上固定套(22)包括固定在所述转动支架(2)上的长方体状连接件(24),所述状连接件(24)远离所述转动支架(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辊颈(14)相配合的插接套(25),所述插接套(25)为空心圆柱状固定件,所述插接套(25)绕水平轴线转动;
所述上固定套(22)与所述下固定套(21)之间的间距大于墨辊(13)与墨辊(13)一端的辊颈(14)长度之差且小于墨辊(13)与所述插套孔(23)深度之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楚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东三印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