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干涉可旋转实验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6668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激光干涉可旋转实验台,包括支撑架和实验板,支撑架上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端部连接在实验板的底部,支撑杆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齿条,齿条与实验板的底部相接,齿条齿面远离支撑杆,齿条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与齿条啮合的链轮;还包括蜗轮蜗杆传动装置,蜗轮蜗杆传动装置用于驱动链轮;该装置是纯机械装置,节能环保,维修保护简单方便,易于进行拆卸和装配,生产成本低、操作简单,能被大众接受,有利于推广及广泛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干涉可旋转实验台
本专利技术属于激光测量的
,涉及一种激光干涉可旋转实验台。
技术介绍
目前,在齿轮齿面形状误差实验中进行斜入式激光测量是把实验装置固定在实验台上,使用氦氖激光器对被测物齿轮齿面以斜入式入射进行齿面形状误差测量,齿轮轴可绕Z轴旋转来进行测量实验,反射光线经过半反半透镜映射在CCD相机成像,再对齿面区域图像提取分析,进而检测齿轮的质量。但是目前提取的齿轮齿面区域图像中齿根区域图像信息不能完整呈现,现需要齿轮轴绕X轴转动一定角度来提取齿根各部分的图像,进而拼接成完整的齿根区域图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激光干涉可旋转实验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齿轮结构的特殊性,提取的齿轮齿面区域图像中齿根区域图像信息不能完整呈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激光干涉可旋转实验台,包括支撑架和实验板,支撑架上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的端部连接在实验板的底部,支撑杆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齿条,齿条与实验板的底部相接,齿条齿面远离支撑杆,齿条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与齿条啮合的链轮;还包括蜗轮蜗杆传动装置,蜗轮蜗杆传动装置用于驱动链轮。本专利技术的特点还在于:其中实验板底部设置有活动铰链支座,支撑杆端部连接在活动铰链支座上;其中齿条与实验板的连接处的端部为弧面,实验板底部设置有与齿条端部弧面嵌合的弧形槽;其中齿条的两端分别套接有限位滑动槽,限位滑动槽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其中链轮通过铰链支座与支撑架相连;其中蜗轮蜗杆传动装置包括分别位于链轮一侧的涡轮,涡轮的一侧面设置有偏心轴,铰链支座通过连接杆与偏心轴相连,连接杆上开设有槽孔,偏心轴嵌入槽孔中组成槽轮机构,涡轮底部还设置有与涡轮配合的蜗杆;其中链轮与涡轮的连接面平行且呈阶梯状设置;其中两侧蜗杆同轴设置,且轴的两端以及两个蜗杆之间还固定设置有蜗杆固定台,轴与蜗杆固定台均通过轴承连接;其中轴的两端还分别连接有摇杆;其中支撑架与齿条齿面相对的一侧还分别设置有楔子,楔子嵌入支撑架内与支撑架活动连接,楔子的一端与齿条啮合,用于锁定齿条。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激光干涉可旋转实验台,该装置是纯机械装置,节能环保,维修保护简单方便,易于进行拆卸和装配,生产成本低、操作简单,能被大众接受,有利于推广及广泛使用,该装置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使实验更加方便,提高了实验效率,极大地减少了偶然误差,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可靠,进而可以应用到更多学科领域,该装置不仅能保证实验台往复升降,同时解决了入射光角度变化问题,避免了人为旋转试验台的不安全性和误差,保证了实验精度以及实验结果数据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激光干涉可旋转实验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激光干涉可旋转实验台中蜗轮蜗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激光干涉可旋转实验台中轮槽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激光干涉可旋转实验台的蜗杆固定台结构示意图。图中,1.轴承,2.限位滑动槽,3.楔子,4.实验板,5.支撑杆,6.摇杆,7.蜗杆,8.蜗轮,9.蜗杆固定台,10.链轮,11.齿条,12.铰链支座,13.槽轮机构,14.活动铰链支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激光干涉可旋转实验台,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架和实验板4,支撑架上设置有支撑杆5,支撑杆5的端部连接在实验板4的底部,实验板4底部设置有活动铰链支座14,支撑杆5端部连接在活动铰链支座14上,支撑杆5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齿条11,两个齿条11与支撑杆5平行,齿条11与实验板4的底部相接,齿条11与实验板4的连接处的端部为弧面,实验板4底部设置有与齿条11端部弧面嵌合的弧形槽,齿条11的顶部与实验板4之间并不设置连接方式(为避免摩擦,齿条11顶部与实验板4底部接触方式均采用弧形),齿条11齿面远离支撑杆5,齿条11的两端分别套接有限位滑动槽2,限位滑动槽2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齿条1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与齿条11啮合的链轮10,链轮10通过铰链支座12与支撑架相连,支撑架与齿条11齿面相对的一侧还设置有楔子3,楔子3嵌入支撑架内与支撑架活动连接,楔子3的一端与齿条11啮合,用于锁定齿条11,实现高度的锁定;还包括蜗轮蜗杆传动装置,蜗轮蜗杆传动装置用于驱动链轮10;如图2和图3所示,蜗轮蜗杆传动装置包括分别位于链轮10一侧的涡轮8,涡轮8通过活动轴与支撑架相连,涡轮8的一侧面设置有偏心轴,铰链支座12通过连接杆与偏心轴相连,连接杆上开设有槽孔,偏心轴嵌入槽孔中组成槽轮机构13,涡轮8底部还设置有与涡轮8配合的蜗杆7,链轮10与涡轮8的连接面平行且呈阶梯状设置(即为了避免转动时与蜗轮8的齿面产生摩擦,将链轮10与支撑架上的铰链支座12进行悬空装配);支撑杆5两侧的链轮10,分别对应一个蜗轮蜗杆传动装置,两侧蜗杆7同轴设置,且轴的两端以及两个蜗杆7之间还固定设置有蜗杆固定台9,如图4所示轴与蜗杆固定台9均通过轴承1连接,实现两侧蜗杆7的转动不受影响,轴的两端还分别连接有摇杆6,两个蜗杆7之间还固定设置的蜗杆固定台9内并排同轴设置有两个轴承1,轴穿过两个轴承1,增加轴的转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绕X轴往复转动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人力去顺时针动单侧摇杆如6(注意由于实验要求实现小角度偏移,因此手摇摇杆6的速度不可过大),由于左右两个蜗杆7的转动并不受相互的影响,所以实验时转动单侧摇杆即可实现绕X轴的调节;由于单侧摇杆6和单侧蜗杆7为一体,从而带动蜗杆7的瞬时转动,实现蜗轮蜗杆传动;由于蜗轮8与链轮10的槽轮机构13连接,使得链轮齿条传动得以实现,从而实现齿条11的上移,产生高度的变化;由于齿条11对实验板4底部的顶起作用,整体上实验板4以活动铰链支座14为转动轴绕X轴顺时针转动,当转动到实验需要的角度时,立刻停止手摇摇杆6,并将楔子3缓慢向内推进,直至与齿条11产生啮合,实现高度的固定作用,(由于实验所需转速很低,所以能够实现立即停止。)接下来进行斜入式激光测量齿轮齿面区域形状误差的一系列流程,当一次实验数据记录与实验结束时,需要重复实验来验证一般性,排除特殊性;此时向外推楔子3,并沿反方向转动摇杆6,使得蜗轮8带动蜗杆7转动,实现蜗轮蜗杆传动,蜗轮蜗杆运动的同时带动链轮齿条传动,从而实现齿条11的下移,产生高度的变化;整体上实验板4以活动铰链支座14为转动轴绕X轴逆时针转动,当转动到实验需要的角度时,立刻停止手摇摇杆6,并将楔子3缓慢向内推进,直至与齿条11产生啮合,实现高度的固定作用;当实验板4转动到实验所需角度时,再次进行实验数据采集;多次重复验证实验数据后,就可以得到可靠的一组实验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多角度多次实验,最终将得到的多组可靠数据,即意味着得到了齿根各部分区域的图像,将其拼接起来,就可得到完整的齿根区域图像信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激光干涉可旋转实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和实验板(4),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支撑杆(5),支撑杆(5)的端部连接在实验板(4)的底部,所述支撑杆(5)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齿条(11),齿条(11)与实验板(4)的底部相接,齿条(11)齿面远离支撑杆(5),齿条(1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与齿条(11)啮合的链轮(10),链轮(10)铰接于支撑架上;/n还包括蜗轮蜗杆传动装置,蜗轮蜗杆传动装置用于驱动链轮(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干涉可旋转实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和实验板(4),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支撑杆(5),支撑杆(5)的端部连接在实验板(4)的底部,所述支撑杆(5)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齿条(11),齿条(11)与实验板(4)的底部相接,齿条(11)齿面远离支撑杆(5),齿条(1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与齿条(11)啮合的链轮(10),链轮(10)铰接于支撑架上;
还包括蜗轮蜗杆传动装置,蜗轮蜗杆传动装置用于驱动链轮(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干涉可旋转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板(4)底部设置有活动铰链支座(14),支撑杆(5)端部连接在活动铰链支座(1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干涉可旋转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11)与实验板(4)的连接处的端部为弧面,实验板(4)底部设置有与齿条(11)端部弧面嵌合的弧形槽,齿条(11)与支撑杆(5)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干涉可旋转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11)的两端分别套接有限位滑动槽(2),限位滑动槽(2)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干涉可旋转实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轮(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鹏程李颖连力平杨社强闫鹏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