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码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6335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升降码头,包括:限位桩:其上设置有齿条;码头平台:包括浮台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套筒:设置在浮台上,套装在限位桩外,在其一侧壁间隔开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行走机构:包括间隔设置在套筒上的第一行走机构和第二行走机构;第一行走机构包括第一齿轮和与其同轴设置的第一棘轮,第二行走机构包括第二齿轮和与其同轴设置的第二棘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与齿条啮合,第一棘轮的棘爪与第二棘轮的棘爪朝向相反;行走止动机构,第一止动机构可与第一棘轮卡和,第二止动机构可与第二棘轮卡和;浮子:可随波浪相对套筒运动,可与第一止动销和第二止动销接触。升降码头通过机械结构实现码头自适应水位调整,结构简单,稳定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降码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码头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可升降码头。
技术介绍
我国海岛众多,许多海岛由于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利等原因导致经济基础薄弱,开发程度不高,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滨海地区和大陆。特别是村级海岛,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大多数海岛码头相当简易,部分村级海岛甚至未修建码头,上下船只能凭借堤岸、礁石或沙滩,码头停泊水域水深条件严重不足,渔船需乘潮而入,或靠小排筏来回驳接,停泊、出行相当不便。海岛地处偏远,施工不便,受地理条件限制,通常只适合建设小型码头,可以满足船舶停靠需求。小型码头通常结构简单,结构稳固性和安全性差。尤其是现有技术中,码头是多是固定结构,不能随潮位变化而升降,不方便岛上小型船只上下岸,因此,建设一种能够适应潮位的小型码头,方便小型船只停靠海岛对改善海岛交通条件,促进海岛与外界的交流,进而推进海岛地区开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稳定随水位升降的小型可升降码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升降码头,包括:限位桩:固定设置于海底,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齿条;码头平台:包括浮台和设置于浮台上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套筒:设置在浮台上,套装在限位桩外,沿套筒长度方向,在其一侧壁间隔开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行走机构:包括间隔设置在套筒上的第一行走机构和第二行走机构;所述第一行走机构包括第一齿轮和与其同轴设置的第一棘轮,所述第二行走机构包括第二齿轮和与其同轴设置的第二棘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与齿条啮合,第一棘轮的棘爪与第二棘轮的棘爪朝向相反;行走止动机构,包括间隔设置在套筒上的第一止动机构和第二止动机构;所述第一止动机构包括安装在第一通孔处的第一止动销,可与第一棘轮卡和,所述第二止动机构包括安装在第二通孔处的第二止动销,可与第二棘轮卡和;浮子:套装在套筒外,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可浮于水面,可随波浪相对套筒运动,可与第一止动销和第二止动销接触,并驱动第一止动销运动,以脱离对第一棘轮的卡和,驱动第二止动销运动,以脱离对第二棘轮的卡和;套筒的两端呈径向扩张,形成第一扩张部和第二扩张部,浮子位于第一扩张部和第二扩张部之间。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以第一止动销位于第一棘轮右侧的视角为基准,所述第一棘轮棘爪呈逆时针朝向,所述第二棘轮棘爪呈顺时针朝向。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动销经第一弹簧安装在第一通孔处,所述第二止动销经第二弹簧安装在第二通孔处。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沿套筒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止动销位于第二止动销的上方;第一止动销包括第一销柄和第一销座,所述第一销座经弹簧安装在第一通孔处,所述第一销柄相对第一销座呈朝向第一棘轮棘爪方向的弯折;第二止动销包括第二销柄和第二销座,所述第二销座经弹簧安装在第二通孔处,所述第二销柄相对第二销座呈朝向第二棘轮棘爪方向得到弯折。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桩上平行设置有双侧齿条;所述第一行走机构进一步包括与第一齿轮同轴设置的第三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分别与双侧齿条啮合;第二行走机构进一步包括与第二齿轮同轴设置的第四齿轮,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分别与双侧齿条啮合。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棘轮同轴安装在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之间,第二棘轮同轴安装在第二齿轮和第四齿轮之间。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码头进一步包括安装在浮台上的箱体,沿箱体侧壁开有透水孔,沿箱体底板开有限位桩孔;所述套筒安装在箱体内部,所述限位桩经限位桩孔穿出。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浮台包括:浮板:可浮于水面;浮箱:至少两个,间隔安装在浮板上;加强梁:安装在两个浮箱之间。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安装在浮板上,位于两个浮箱之间。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码头进一步包括固定设置于海底的至少一个固定桩;所述浮台穿过所述固定桩,可随波浪相对固定桩上下浮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可自动适应潮位的码头,与现有的固定结构的码头相比,该码头可随潮位升降。具体的,通过止动销和棘轮的配合结构,实现平稳状态下的止动,以及水位升降状态下的浮动,通过齿轮齿条的配合,实现码头随水位稳定行走。通过机械结构实现码头自适应水位调整,结构简单,稳定性高,尤其适用于小型岛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升降码头结构示意图;图2为码头平台样式结构示意图;图3为行走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升降机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升降机构与箱体组合结构示意图;图6为稳定状态下行走止动机构状态结构示意图;图7为第一止动销结构示意图;图8为第一止动销与第一棘轮配合部分结构放大图;图9为第一止动销、第一棘轮、第一齿轮、齿条配合结构局部放大图;图10为升降机构与码头平台组合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限位桩,101-齿条;2-套筒,201-第一通孔,202-第二通孔,203-第一扩张部,204-第二扩张部;301-第一齿轮,302-第一棘轮,303-第三齿轮;401-第二齿轮,402-第二棘轮,403-第四齿轮;5-浮板;6-浮箱,601-桩孔;7-加强梁;8-浮子;9-第一止动销,901-第一销柄,902-第一销座;10-第二止动销,1001-第二销柄,1002-第二销座;1101-第一弹簧,1102-第二弹簧;12-固定桩;13-箱体,1301-限位桩孔,1302-透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在”,“连接”,“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升降码头,其特点在于为一种非固定式的码头,可随潮位升降,并不受波浪影响,适用性强。升降码头的整体结构参考图1,包括:限位桩1:固定设置于海底,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齿条101,此处所述的高度方向,可以理解为垂直海面的方向;码头平台:结构参考图2,包括浮台和设置于浮台上的升降机构;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码头,其特征在于,包括:/n限位桩:固定设置于海底,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齿条;/n码头平台:包括浮台和设置于浮台上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n套筒:设置在浮台上,套装在限位桩外,沿套筒长度方向,在其一侧壁间隔开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n行走机构:包括间隔设置在套筒上的第一行走机构和第二行走机构;所述第一行走机构包括第一齿轮和与其同轴设置的第一棘轮,所述第二行走机构包括第二齿轮和与其同轴设置的第二棘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与齿条啮合,第一棘轮的棘爪与第二棘轮的棘爪朝向相反;/n行走止动机构,包括间隔设置在套筒上的第一止动机构和第二止动机构;所述第一止动机构包括安装在第一通孔处的第一止动销,可与第一棘轮卡和,所述第二止动机构包括安装在第二通孔处的第二止动销,可与第二棘轮卡和;/n浮子:套装在套筒外,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可浮于水面,可随波浪相对套筒运动,可与第一止动销和第二止动销接触,并驱动第一止动销运动,以脱离对第一棘轮的卡和,驱动第二止动销运动,以脱离对第二棘轮的卡和;/n套筒的两端呈径向扩张,形成第一扩张部和第二扩张部,浮子位于第一扩张部和第二扩张部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码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限位桩:固定设置于海底,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齿条;
码头平台:包括浮台和设置于浮台上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
套筒:设置在浮台上,套装在限位桩外,沿套筒长度方向,在其一侧壁间隔开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行走机构:包括间隔设置在套筒上的第一行走机构和第二行走机构;所述第一行走机构包括第一齿轮和与其同轴设置的第一棘轮,所述第二行走机构包括第二齿轮和与其同轴设置的第二棘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与齿条啮合,第一棘轮的棘爪与第二棘轮的棘爪朝向相反;
行走止动机构,包括间隔设置在套筒上的第一止动机构和第二止动机构;所述第一止动机构包括安装在第一通孔处的第一止动销,可与第一棘轮卡和,所述第二止动机构包括安装在第二通孔处的第二止动销,可与第二棘轮卡和;
浮子:套装在套筒外,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可浮于水面,可随波浪相对套筒运动,可与第一止动销和第二止动销接触,并驱动第一止动销运动,以脱离对第一棘轮的卡和,驱动第二止动销运动,以脱离对第二棘轮的卡和;
套筒的两端呈径向扩张,形成第一扩张部和第二扩张部,浮子位于第一扩张部和第二扩张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码头,其特征在于:以第一止动销位于第一棘轮右侧的视角为基准,所述第一棘轮棘爪呈逆时针朝向,所述第二棘轮棘爪呈顺时针朝向。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降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动销经第一弹簧安装在第一通孔处,所述第二止动销经第二弹簧安装在第二通孔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码头,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彦平刘大海王春娟邢文秀于莹
申请(专利权)人: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