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重金属螯合剂生产的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6137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重金属螯合剂生产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反应釜本体的上表面一侧开有进料口;反应釜本体的下表面中间设有出料口;反应釜本体的上表面一侧固定有限位导柱;反应釜本体上表面中间安装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外部固定有卡箍;卡箍的一端设有限位环;卡箍另一端固定有气缸;搅拌电机的旋转轴上固定有搅拌轴;搅拌轴的周侧面均匀设有若干第一搅拌棒;搅拌轴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搅拌棒;反应釜本体的周侧面缠绕有冷凝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弧形的搅拌棒可以对反应釜底部的物料进行搅拌,并通过卡箍和气缸配合驱动搅拌电机上下移动,加快搅拌效率,进行全方位搅拌,通过设置冷凝管进行降温,控制反应釜的反应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重金属螯合剂生产的反应釜
本技术属于重金属螯合剂生产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重金属螯合剂生产的反应釜。
技术介绍
重金属螯合剂通常也被叫做重金属离子析出剂,是一种与重金属离子强力螯合的化工药剂,广泛应用在电镀业,电子工业,有色、钢铁冶炼业,照相实验室和胶片洗印厂,特别是对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飞灰具有较好的捕捉效果。重金属螯合剂在生产过程需要用到反应釜;现有的反应釜底部有的为弧形,现有的反应釜的搅拌轴通常无法搅拌反应釜底部沉积的物料,搅拌效率较低,并且无法控制反应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重金属螯合剂生产的反应釜,通过设置弧形的搅拌棒可以对反应釜弧形底部的物料进行搅拌,并通过卡箍和气缸配合驱动搅拌电机上下移动,可以加快搅拌效率,进行全方位搅拌,通过设置冷凝管进行降温,控制反应釜的反应温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用重金属螯合剂生产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上表面一侧开有一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上端固定有一加料斗;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下表面中间设有一出料口;所述反应釜本体的上表面一侧固定有一限位导柱;所述反应釜本体上表面中间安装有一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外部通过卡箍进行固定;所述卡箍的一端设有一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限位导柱滑动配合;所述卡箍另一端设有一“L”形支柱;所述“L”形支柱的下表面设有安装板;所述“L”形支柱的下端固定有一气缸;所述气缸的底面通过底座固定在反应釜本体上表面;所述气缸的推杆上端设有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安装板配合;所述搅拌电机的旋转轴上固定有一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穿过反应釜本体的上表面至反应釜本体的内部;所述搅拌轴的周侧面均匀设有若干第一搅拌棒;所述搅拌轴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一第二搅拌棒;所述第二搅拌棒的叶片为弧形叶片;所述搅拌轴与反应釜本体的连接处安装有一“工”形垫圈;所述反应釜本体的周侧面缠绕有冷凝管。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口上安装有一电磁阀,通过电磁阀控制出料口的开关。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导柱的顶部设有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通过螺纹啮合在限位导致上表面,避免限位环从限位导柱上脱落。进一步地,所述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反应釜本体上表面;所述固定板与安装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通过气缸与卡箍的配合驱动搅拌电机上下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冷凝管为矩形管;所述冷凝管下端为进水口,所述冷凝管的上端为出水口,通过冷凝管控制反应釜本体的反应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反应失败。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弧形的搅拌棒可以对反应釜弧形底部的物料进行搅拌,并通过卡箍和气缸配合驱动搅拌电机上下移动,可以加快搅拌效率,进行全方位搅拌,通过设置冷凝管进行降温,控制反应釜的反应温度。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种用重金属螯合剂生产的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端”、“下端”、“中间”、“一侧”、“一端”、“另一端”、“内”、“周侧”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用重金属螯合剂生产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反应釜本体1的上表面一侧开有一进料口101;进料口101的上端固定有一加料斗2;方便想反应釜本体1内添加物料,反应釜本体1的下表面中间设有一出料口102;反应釜本体1的上表面一侧固定有一限位导柱103;反应釜本体1上表面中间安装有一搅拌电机3;搅拌电机3的外部通过卡箍4进行固定;卡箍4的一端设有一限位环401;限位环401与限位导柱103滑动配合;卡箍4另一端设有一“L”形支柱402;“L”形支柱402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卡箍4上;“L”形支柱402的下表面设有安装板403;“L”形支柱402的下端固定有一气缸5;气缸5的底面通过底座501固定在反应釜本体1上表面;气缸5的推杆上端设有一固定板502;固定板502与安装板403配合;搅拌电机3的旋转轴上固定有一搅拌轴6;搅拌轴6穿过反应釜本体1的上表面至反应釜本体1的内部;搅拌轴6的周侧面均匀设有八根第一搅拌棒601;第一搅拌棒601的数量在2-10根;搅拌轴6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一第二搅拌棒602;第二搅拌棒602的叶片为弧形叶片603;通过弧形叶片603可以对反应釜弧形底面内沉积的物料进行搅拌,搅拌轴6与反应釜本体1的连接处安装有一“工”形垫圈7;通过“工”形垫圈7可以避免搅拌轴6与反应釜本体1之间的磨损;反应釜本体1的周侧面缠绕有冷凝管9。其中,出料口102上安装有一电磁阀8,通过电磁阀8控制出料口102的开关。其中,限位导柱103的顶部设有一限位板104,限位板104通过螺纹啮合在限位导致103上表面,避免限位环401从限位导柱103上脱落。其中,底座501通过螺栓固定在反应釜本体1上表面;固定板502与安装板40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通过气缸5与卡箍4的配合驱动搅拌电机3上下移动,从而驱动搅拌轴6在搅拌的同时上下移动,加快了搅拌效率,使物料搅拌均匀。进一步地,冷凝管9为矩形管;冷凝管9下端为进水口,冷凝管9的上端为出水口,通过冷凝管9控制反应釜本体1的反应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导致反应失败。其中,反应釜本体1的底面为圆弧形,方便进行出料。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重金属螯合剂生产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上表面一侧开有一进料口(101);所述进料口(101)的上端固定有一加料斗(2);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下表面中间设有一出料口(102);/n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上表面一侧固定有一限位导柱(103);/n所述反应釜本体(1)上表面中间安装有一搅拌电机(3);所述搅拌电机(3)的外部通过卡箍(4)进行固定;/n所述卡箍(4)的一端设有一限位环(401);所述限位环(401)与限位导柱(103)滑动配合;所述卡箍(4)另一端设有一“L”形支柱(402);所述“L”形支柱(402)的下表面设有安装板(403);/n所述“L”形支柱(402)的下端固定有一气缸(5);所述气缸(5)的底面通过底座(501)固定在反应釜本体(1)上表面;所述气缸(5)的推杆上端设有一固定板(502);所述固定板(502)与安装板(403)配合;/n所述搅拌电机(3)的旋转轴上固定有一搅拌轴(6);所述搅拌轴(6)穿过反应釜本体(1)的上表面至反应釜本体(1)的内部;/n所述搅拌轴(6)的周侧面均匀设有若干第一搅拌棒(601);所述搅拌轴(6)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一第二搅拌棒(602);所述第二搅拌棒(602)的叶片为弧形叶片(603);/n所述搅拌轴(6)与反应釜本体(1)的连接处安装有一“工”形垫圈(7);/n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周侧面缠绕有冷凝管(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重金属螯合剂生产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上表面一侧开有一进料口(101);所述进料口(101)的上端固定有一加料斗(2);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下表面中间设有一出料口(102);
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上表面一侧固定有一限位导柱(103);
所述反应釜本体(1)上表面中间安装有一搅拌电机(3);所述搅拌电机(3)的外部通过卡箍(4)进行固定;
所述卡箍(4)的一端设有一限位环(401);所述限位环(401)与限位导柱(103)滑动配合;所述卡箍(4)另一端设有一“L”形支柱(402);所述“L”形支柱(402)的下表面设有安装板(403);
所述“L”形支柱(402)的下端固定有一气缸(5);所述气缸(5)的底面通过底座(501)固定在反应釜本体(1)上表面;所述气缸(5)的推杆上端设有一固定板(502);所述固定板(502)与安装板(403)配合;
所述搅拌电机(3)的旋转轴上固定有一搅拌轴(6);所述搅拌轴(6)穿过反应釜本体(1)的上表面至反应釜本体(1)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鑫刘波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