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顶盖尾端的转角区球角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5560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顶盖尾端的转角区球角成型方法,涉及汽车覆盖件制造技术领域,主要用于解决现有的汽车顶盖尾端的转角区球角两侧多余的材料容易产生堆积,导致最终产品产生起皱甚至叠料现象的问题。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S1、将汽车顶盖尾端的转角区球角放大;S2、通过翻边凹凸模的翻边整形,将放大了的球角恢复到产品设计大小;S3、通过侧整形模,消除S2中多余材料形成的凸起,并将顶盖尾端凹陷下去的行李箱盖总成躲避空间成型出来,完成成品汽车顶盖的制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顶盖尾端的转角区球角成型方法,其能够消除汽车顶盖尾端的转角区球角两侧的起皱和叠料现象,提高产品的质量,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顶盖尾端的转角区球角成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覆盖件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顶盖尾端的转角区球角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汽车模具行业中,汽车顶盖在与其他零件进行搭接时,要求两者的搭接缝隙尽可能小,这就势必要求汽车顶盖尾端的转角区球角、其他零件的转角区球角都要尽可能小,这样才能减小两者之间搭接时的缝隙,符合汽车顶盖与其他零件的搭接要求。然而,根据钣金成型工艺,如果零件球角过小,零件在拉伸成型过程中,球角很容易出现开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的汽车顶盖尾端的转角区球角成型方法如下:S1:将汽车顶盖尾端的转角区球角放大,即通过拉延模,将原料板材制作成带大球角的半成品汽车顶盖;S2:通过翻边凹凸模,将放大了的球角恢复到产品设计大小,其中,翻边凹凸模的模面结构为翻边凹模面与翻边凸模面贴合,且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大小为成型板料厚度的缝隙;S3:通过侧整形模,将顶盖尾端凹陷下去的行李箱盖总成躲避空间成型出来,完成成品汽车顶盖的制作。然而,现有的汽车顶盖尾端的转角区球角成型方法存在以下问题:在上述S2的工序中,在翻边凹凸模将放大了的球角整形成产品设计大小的过程中,汽车顶盖尾端的转角区球角的两侧多余的材料会产生起皱甚至叠料现象,且无法在本工序或后续的侧整形工序中消除。这会严重影响到成品汽车顶盖的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顶盖尾端的转角区球角成型方法,其能够消除汽车顶盖尾端的转角区球角两侧的起皱和叠料现象,提高产品的质量,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顶盖尾端的转角区球角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汽车顶盖尾端的转角区球角放大,即通过拉延模,将原料板材制作成带大球角的半成品汽车顶盖;S2、通过翻边凹凸模的翻边整形,将放大了的球角恢复到产品设计大小,其中,将翻边凸凹模对应转角区球角侧面的模面设计成造型不同的模面结构,使翻边凹模面和翻边凸模面之间形成积料空腔,可以将转角区球角的两侧面的多余材料挤压到积料空腔内;S3、通过侧整形模,消除S2中多余材料形成的凸起,并将顶盖尾端凹陷下去的行李箱盖总成躲避空间成型出来,完成成品汽车顶盖的制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在S2中,在翻边凹模面和翻边凸模面对应转角区球角侧面的位置上,设置向内凹陷的凹腔,可以将转角区球角的两侧面的多余材料挤压到凹腔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在S2中,在翻边凹模面对应转角区球角侧面的位置上,设置向内凹陷的凹腔,可以将转角区球角的两侧面的多余材料挤压到凹腔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在S2中,翻边凹模面对应转角区球角侧面的两个面分别为整形区和翻边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在翻边凹模面的翻边区上设置向内凹陷的凹腔,可以将转角区球角的两侧面的多余材料挤压到凹腔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在S2中,翻边凹模面在翻边完成后,需要一次成型转角区球角的各条棱线,确保翻出来的棱线光顺且球角大小统一。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转角区球角的棱线包括整形区棱线、翻边区棱线以及交接棱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在S3中,通过侧整形凸模对板料的拉伸作用,消除S2中多余材料形成的凸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在S3中,通过侧整形凸模两侧的两个压料器压紧汽车顶盖,并利用侧整形凸模对板件的拉伸作用,将S2中挤压到积料空腔里的多余材料拉伸开来,进而消除S2中多余材料形成的凸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翻边凸凹模的模具材料为模具钢。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顶盖尾端的转角区球角成型方法的优点为:1、本专利技术专利将翻边凸凹模对应转角区球角侧面的模面设计成造型不同的模面结构,使翻边凹模面和翻边凸模面之间形成积料空腔,可以将转角区球角的两侧面的多余材料挤压到积料空腔内。该积料空腔具备在翻边时吸收多余材料的优点,将S2中翻边侧产生的多余材料挤压到翻边凹模面和翻边凸模面之间形成积料空腔里,接下来,挤压到积料空腔里的多余材料通过S3中的侧整形模,将其消除,进而改善产品的外观和尺寸。2、通过在翻边凹模面对应转角区球角侧面的位置上,设置向内凹陷的凹腔,使翻边凹模面和翻边凸模面中间形成一个积料空腔,此积料空腔具备在翻边时吸收多余材料的优点,避免产生材料的起皱和叠料。3、在S3中,通过侧整形凸模两侧的两个压料器压紧汽车顶盖,并利用侧整形凸模对板件的拉伸作用,将S2中挤压到积料空腔里的多余材料拉伸开来,进而消除S2中多余材料形成的凸起。侧整形凸模对板料具有拉伸作用,能将积料空腔中的材料伸展开来,消除S2中多余材料形成的凸起,进而改善产品的外观和尺寸。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专利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S1中拉延模制作出的大球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S2中翻边凸模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S2中翻边凹模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S2中汽车顶盖尾端的X-X向剖面图;图5为S2中汽车顶盖尾端整形前、后的Y-Y向变化示意图;图6为S3中汽车顶盖尾端侧整形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S3中汽车顶盖尾端侧整形前、后的Z-Z向变化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框图。其中:1-整形区棱线;2-翻边区棱线;3-交接棱线;4-整形区;5-翻边区;6-积料空腔;7-翻边凹模面;8-翻边凸模面;9-整形前数模面;10-整形后数模面;11-侧整形前数模面;12-侧整形后数模面;13-正压料器;14-侧压料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一种汽车顶盖尾端的转角区球角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汽车顶盖尾端的转角区球角放大,即通过拉延模,将原料板材制作成带大球角的半成品汽车顶盖,该造型请参阅图1;S2、通过翻边凹凸模的翻边整形,将放大了的球角恢复到产品设计大小,其中,将翻边凸凹模对应转角区球角侧面的模面设计成造型不同的模面结构,使翻边凹模面7和翻边凸模面8之间形成积料空腔6,可以将转角区球角的两侧面的多余材料挤压到积料空腔6内,积料空腔6的大小根据转角部位材料起皱情况进行调整;S3、通过侧整形模,消除S2中多余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顶盖尾端的转角区球角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将汽车顶盖尾端的转角区球角放大,即通过拉延模,将原料板材制作成带大球角的半成品汽车顶盖;/nS2、通过翻边凹凸模的翻边整形,将放大了的球角恢复到产品设计大小,其中,将翻边凸凹模对应转角区球角侧面的模面设计成造型不同的模面结构,使翻边凹模面(7)和翻边凸模面(8)之间形成积料空腔(6),可以将转角区球角的两侧面的多余材料挤压到积料空腔(6)内;/nS3、通过侧整形模,消除S2中多余材料形成的凸起,并将顶盖尾端凹陷下去的行李箱盖总成躲避空间成型出来,完成成品汽车顶盖的制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顶盖尾端的转角区球角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汽车顶盖尾端的转角区球角放大,即通过拉延模,将原料板材制作成带大球角的半成品汽车顶盖;
S2、通过翻边凹凸模的翻边整形,将放大了的球角恢复到产品设计大小,其中,将翻边凸凹模对应转角区球角侧面的模面设计成造型不同的模面结构,使翻边凹模面(7)和翻边凸模面(8)之间形成积料空腔(6),可以将转角区球角的两侧面的多余材料挤压到积料空腔(6)内;
S3、通过侧整形模,消除S2中多余材料形成的凸起,并将顶盖尾端凹陷下去的行李箱盖总成躲避空间成型出来,完成成品汽车顶盖的制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顶盖尾端的转角区球角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在翻边凹模面(7)和翻边凸模面(8)对应转角区球角侧面的位置上,设置向内凹陷的凹腔,可以将转角区球角的两侧面的多余材料挤压到凹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顶盖尾端的转角区球角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在翻边凹模面(7)对应转角区球角侧面的位置上,设置向内凹陷的凹腔,可以将转角区球角的两侧面的多余材料挤压到凹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顶盖尾端的转角区球角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2中,翻边凹模面(7)对应转角区球角侧面的两个面分别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朝锋丁哲陈文锋莫太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成飞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