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复合板的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5539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不锈钢复合板的轧制方法,所述轧制方法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工艺步骤:碳钢和不锈钢高温力学性能检测、化学成分修正和录入、选定控制模型、板坯加热、粗轧轧制、炉后除鳞、精轧轧制、精除鳞、精轧出口、层冷控制、卷取控制,所述不锈钢复合板板坯由从上至下的4层钢板组成,第一层和第四层均为75‑80mm厚度碳钢钢板,第二层和第三层均为12‑14mm厚度SUS304不锈钢钢板,经过轧制后成品厚度一般为6‑16mm;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手段,在传统热连轧机组上顺利实现连续、大批量生产,且钢带具有良好的板形和表面质量的不锈钢复合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锈钢复合板的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铁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复合板的轧制方法。
技术介绍
不锈钢复合板是由基层材料如普通碳素钢或其他特殊材料与不锈钢覆层材料经各种生产工艺复合而成,其材质和厚度可以自由组合,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盐业、水利电力等行业,不锈钢复合板作为一种资源节约型产品,可减少贵重金属的消耗,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实现低成本和高性能的完美结合,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不锈钢复合板的生产工艺一般有爆炸复合工艺、热轧复合工艺、冷轧复合工艺,各种生产工艺的特点差异较大,热轧复合工艺一般使用中厚板轧机和传统热连轧机生产,传统热连轧机组生产由普通钢材与不锈钢材复合厚度在6~16的薄规格不锈钢复合板的生产效率高,成本低,节能环保。公开号为CN103521518B的中国专利文献介绍了一种SUS304+Q235B和SUS304+ST12的不锈钢复合板在热连轧机组上的轧制方法,轧制工艺设计未考虑304不锈钢高温力学性能的特点,对轧制负荷进行优化,且复合板中碳钢主要为一般强度的碳素结构钢,未涉及SUS304+Q355B类低合金钢不锈钢复合板轧制,不同成分碳钢应采取不同轧制工艺。公开号CN107661900B的中国专利文献介绍了一种热连轧机组生产双面不锈钢复合板的制造方法,双面不锈钢复合板坯是通过上、下两面不锈钢板坯和作为中间层的普碳钢板坯采用复合轧制法预先制备成,在传统热连轧机组上进行轧制,也未介绍不锈钢复合板的轧制压下制度。综上所述,现在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关于Q355B和Q235B不同强度级别碳钢的不锈钢复合板制造工艺,以达到在传统热连轧机组上顺利实现连续、大批量生产不锈钢复合板的目的,且不锈钢复合板钢带具有良好的板形和表面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不锈钢复合板的轧制方法,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手段,在传统热连轧机组上顺利实现连续、大批量生产,且钢带具有良好的板形和表面质量的不锈钢复合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锈钢复合板的轧制方法,所述轧制方法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工艺步骤:碳钢和不锈钢高温力学性能检测、化学成分修正和录入、选定控制模型、板坯加热、粗轧轧制、炉后除鳞、精轧轧制、精除鳞、精轧出口、层冷控制、卷取控制,所述不锈钢复合板板坯由从上至下的4层钢板组成,第一层和第四层均为75-80mm厚度碳钢钢板,第二层和第三层均为12-14mm厚度SUS304不锈钢钢板,经过轧制后成品厚度一般为6-16mm。优选地,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分别进行碳钢和不锈钢的高温力学性能检测,得出不同钢质在1250℃、1200℃、1150℃、1000℃、950℃、900℃、850℃、800℃、750℃、700℃、650℃、600℃的力学性能,作为设计轧制工艺的重要参考。优选地,所述化学成分修正和录入步骤中:根据来料中碳钢和不锈钢化学成分、高温力学性能以及所占厚度比例,对碳钢化学成分进行修正,当碳钢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10-0.19wt%,Mn:0.60-1.10wt%,将Mn百分比增加修正值0.60,变为1.20-1.70wt%,将修正后的碳钢成分作为复合板坯化学成分录入控制系统,选定对应的控制模型优选地,所述化学成分修正和录入步骤中:根据来料中碳钢的化学成分,对板坯化学成分进行修正,当板坯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10-0.19wt%,Mn:1.10-1.70wt%,直接将Mn百分比修正为1.70%,将修正后的碳钢成分录入控制系统,选定对应的控制模型。优选地,所述板坯加热步骤中:板坯的总加热时间控制在120-180min内,板坯入炉时炉门区域炉温在600℃以下,第一加热段炉内温度控制在1060-1160℃内,第二加热段炉内温度控制在1220-1320℃内,第三加热段炉内温度控制在1260-1320℃内,最后均热段炉内温度控制在1240-1300℃内。优选地,所述粗轧轧制步骤中:当板坯厚度150-180mm,粗轧道次按5道控制,中间坯目标厚度按30mm设定,具体当板坯为Q235B标准成分时粗轧第一、二道次压下率30%-40%,当板坯为Q355B标准成分时粗轧第一、二道次压下率28%-35%。优选地,所述炉后除鳞步骤中:在粗轧轧制时至少喷水第1-3道次,如温度偏高时增开喷水道次,确保末道次后板坯温度1060-1120℃。优选地,所述精轧轧制步骤中:中间坯做切头、不切尾处理,切头长度控制在150-200mm范围内;在所述精轧出口步骤中:精轧出口时板坯温度920-940℃范围内。优选地,所述层冷控制步骤中:层流冷却采取头部不冷,带头进入卷取机再开启层流冷却的方式进行控制;在所述卷取控制步骤中:卷取时板坯温度控制在630-670℃范围内,冷却模式为前段快冷,不冷长度控制在5m-10m。优选地,所述不锈钢复合板由SUS304不锈钢与Q235B普碳钢组成时,板坯加热步骤中:预热段炉温为650℃,预热时间为25min,第一加热段温度为1112℃,第一加热段时间为28min,第二加热段温度为1268℃,第二加热段时间为30min,第三加热段温度为1279℃,第三加热段时间为29min,最后均加热段温度为1268℃,最后均加热段时间为45min;所述不锈钢复合板由SUS304不锈钢与Q355B低合金钢组成时,板坯加热步骤中:预热段炉温为660℃,预热时间为24min,第一加热段温度为1123℃,第一加热段时间为30min,第二加热段温度为1273℃,第二加热段时间为33min,第三加热段温度为1289℃,第三加热段时间为32min,最后均加热段温度为1262℃,最后均加热段时间为43min。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手段,在传统热连轧机组上顺利实现连续、大批量生产,且钢带具有良好的板形和表面质量的不锈钢复合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不锈钢复合板的轧制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施例的高温力学性能检测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施例的SUS304+Q235B复合板成品,其中上层为SUS304,下层为Q235B。图4是本专利技术施例的SUS304+Q355B复合板成品,其中上层为SUS304,下层为Q355B。附图标号:1-第一层钢板,2-第二层钢板,3-第三层钢板,4-第四层钢板,5-隔离剂层,6-夹条,7-焊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锈钢复合板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方法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工艺步骤:碳钢和不锈钢高温力学性能检测、化学成分修正和录入、选定控制模型、板坯加热、粗轧轧制、炉后除鳞、精轧轧制、精除鳞、精轧出口、层冷控制、卷取控制,所述不锈钢复合板板坯由从上至下的4层钢板组成,第一层和第四层均为75-80mm厚度碳钢钢板,第二层和第三层均为12-14mm厚度SUS304不锈钢钢板,经过轧制后成品厚度为6-16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复合板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轧制方法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工艺步骤:碳钢和不锈钢高温力学性能检测、化学成分修正和录入、选定控制模型、板坯加热、粗轧轧制、炉后除鳞、精轧轧制、精除鳞、精轧出口、层冷控制、卷取控制,所述不锈钢复合板板坯由从上至下的4层钢板组成,第一层和第四层均为75-80mm厚度碳钢钢板,第二层和第三层均为12-14mm厚度SUS304不锈钢钢板,经过轧制后成品厚度为6-16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制方法,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分别进行碳钢和不锈钢的高温力学性能检测,得出不同钢质在1250℃、1200℃、1150℃、1000℃、950℃、900℃、850℃、800℃、750℃、700℃、650℃、600℃的力学性能,作为设计轧制工艺的重要参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成分修正和录入步骤中:根据来料中碳钢和不锈钢化学成分、高温力学性能以及所占厚度比例,对碳钢化学成分进行修正,当碳钢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10-0.19wt%,Mn:0.60-1.10wt%,将Mn百分比增加修正值0.60,变为1.20-1.70wt%,将修正后的碳钢成分作为复合板坯化学成分录入控制系统,选定对应的控制模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成分修正和录入步骤中:根据来料中碳钢的化学成分,对板坯化学成分进行修正,当板坯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10-0.19wt%,Mn:1.10-1.70wt%,直接将Mn百分比修正为1.70%,将修正后的碳钢成分录入控制系统,选定对应的控制模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坯加热步骤中:板坯的总加热时间控制在120-180min内,板坯入炉时炉门区域炉温在600℃以下,第一加热段炉内温度控制在1060-1160℃内,第二加热段炉内温度控制在1220-1320℃内,第三加热段炉内温度控制在1260-1320℃内,最后均热段炉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勤攀樊雷赵忠云余志军邓深陈小龙杨跃标阮志勇张金旺周明科肖娟梁武三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