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椎间融合器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5182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多孔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融合器本体包括上端面和下端面,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为内弧面和外弧面,内弧面和外弧面上均开设有窗口,窗口内为多孔区,多孔区内设有骨小梁结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连接的一端端部为头部倒角区,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间连接的另一端端部为尾部平面区,上端面和下端面表面均设有凸起防滑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多孔椎间融合器的加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开孔结构融合器因存在连续宏观尺度孔洞,导致的结构强度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孔椎间融合器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多孔椎间融合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融合器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目前人们在工作及休息时基本都处于久坐状态,颈椎及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发生日趋普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很多情况下保守治疗难以缓解相关症状,必须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手术治疗主要采用植入椎间融合器,以保持椎间间隙的高度,同时使椎体融合,手术植入方式主要采用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路正中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等方式;目前植入体主要采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金属、复合材料或聚合物材料制备,植入体需要具备的关键功能是具有良好的支撑性和组织融合性,同时应与植入环境的原始椎体骨块保持高度的贴合性。植入体的主要结构形式有纯实体结构和开孔类结构,由于纯实体结构融合器质量重,无法有效实现基体融合。开孔结构虽然具有开放性的组织张入通道,但开孔结构往往导致植入体上存在一定量的大尺寸连续空洞区,这将不利于保持植入体融合器的支撑性,可能造成支撑失效的隐患,同时一些开孔结构制造工艺难度极大。材料方面,金属材料具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孔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器本体(1),所述融合器本体(1)包括上端面(2)和下端面(3),上端面(2)和下端面(3)之间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为内弧面(4)和外弧面(5),内弧面(4)和外弧面(5)上均开设有窗口(6),窗口(6)内为多孔区,多孔区内设有骨小梁结构(9);/n上端面(2)和下端面(3)之间连接的一端端部为头部倒角区(7),上端面(2)和下端面(3)之间连接的另一端端部为尾部平面区(8),上端面(2)和下端面(3)之间形成端面倾斜坡脚,该端面倾斜坡脚角度与人体椎体生理曲度一致;上端面(2)和下端面(3)表面均设有凸起防滑结构(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器本体(1),所述融合器本体(1)包括上端面(2)和下端面(3),上端面(2)和下端面(3)之间的相对两侧面分别为内弧面(4)和外弧面(5),内弧面(4)和外弧面(5)上均开设有窗口(6),窗口(6)内为多孔区,多孔区内设有骨小梁结构(9);
上端面(2)和下端面(3)之间连接的一端端部为头部倒角区(7),上端面(2)和下端面(3)之间连接的另一端端部为尾部平面区(8),上端面(2)和下端面(3)之间形成端面倾斜坡脚,该端面倾斜坡脚角度与人体椎体生理曲度一致;上端面(2)和下端面(3)表面均设有凸起防滑结构(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防滑结构(10)包括若干个连接在一起的类金字塔状结构,相邻两个类金字塔状结构的金字塔顶点间距为1.0~2mm,该类金字塔结构的凸起高度为0.3~1.2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倾斜坡脚的角度为2~1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倒角区(7)的轮廓为圆弧状,头部倒角区(7)的相对两侧形成了15~20°的头部倾斜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本体(1)为类腰果形结构,融合器本体(1)的上端面(2)和下端面(3)上均开设有通孔,且上端面(2)上的通孔和下端面(3)上的通孔之间贯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蕾赵晓明王佳骏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增材制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