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腰椎椎间融合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腰椎椎间融合器。
技术介绍
腰椎间盘突出的好发部位以L4~5椎间盘最为多见,占58%~62%;L5~S1次之,占38%~44%,极少部分发生于L3~4以上的椎间盘,2个椎间盘同时发病者占5%~10%。L5~S1椎间盘是整个脊柱最下边的2个椎间盘,是全身应力最集中的部位,承受的压力最大。腰椎活动度较大,脊柱做各种方向活动时对下位椎间盘,尤其是纤维环的牵拉力最大。因为骶椎是固定的而不参与脊柱活动,脊柱活动时骶椎不产生相应的协调缓冲动作,脊柱上位各节段的活动最终均集中在最下方的2个活动节上。因此,L4~5椎间盘损伤的机会最多。腰椎融合术出现已有近百年历史,1911年ALBEE和HIBBS分别报道了脊柱后路融合术的方法。随着手术入路、器械及植骨材料的不断改进和发展,腰椎融合术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已成为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畸形、创伤、结核及肿瘤等疾病的基本技术,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目前普遍认为其疗效是满意的。目前临床应用的融合 ...
【技术保护点】
1.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腰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椎间融合器主体和定位翼,定位翼上端与融合器主体下端相连,定位翼下端贴附于下椎体表面;椎间融合器主体与定位翼上各设计两个钉孔,两个钉孔分别以交叉方式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腰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椎间融合器主体和定位翼,定位翼上端与融合器主体下端相连,定位翼下端贴附于下椎体表面;椎间融合器主体与定位翼上各设计两个钉孔,两个钉孔分别以交叉方式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腰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主体中心采用中空结构,所述融合器主体外表面采用网状结构和实体结构交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腰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钉孔成对设置,成对的钉孔以交叉方式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腰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结构采用多边形网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个性化腰椎椎间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信龙,马剑雄,王颖,柏豪豪,孙磊,卢斌,王岩,田爱现,董本超,杜育任,韩彪,赵兴文,郭超韡,滕延斌,范峥睿,杨宝成,何伟伟,邢飞,陈恒亭,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天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