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的电磁屏蔽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9052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的电磁屏蔽膜,属于屏蔽膜技术领域;其包括基层,基层上依次设有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和硬化层,其中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的由石墨烯浆料和纳米银浆料混合得到;与现有的电磁屏蔽膜相比,整体结构简单,屏蔽层的厚度仅为1um‑10um;且屏蔽效能能达到‑20~‑30dB,同时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的附着力≥4B,能够有力的粘附在基层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的电磁屏蔽膜
本技术涉及屏蔽膜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的电磁屏蔽膜。
技术介绍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缩写EMC,就是指某电子设备既不干扰其它设备,同时也不受其它设备的影响。电磁兼容性和我们所熟悉的安全性一样,是产品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电磁屏蔽膜能防止电磁辐射污染,有效阻断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对于居住、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发射塔、基站、雷达等周围的人员有很好的电磁辐射防护作用;同时电磁屏蔽膜还能有效屏蔽电磁辐射干扰,保障仪器设备正常工作。在光学、电学、械等诸多领域均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很多紧密的仪器中,要求电磁屏蔽膜越薄越好,较薄的电磁屏蔽膜所占用的空间较小、可有效缩减精密设备的体积和重量;电磁屏蔽膜的电磁屏蔽效果主要通过其导电金属材质的屏蔽层实现。但较厚的导电屏蔽膜的电磁屏蔽效果较较薄的电磁屏蔽膜的电磁屏蔽效果来得好;因此,亟需一种厚度薄且屏蔽效果较佳的电磁屏蔽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的电磁屏蔽膜,整体结构简单,厚度薄且屏蔽效能好,附着力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的电磁屏蔽膜,包括基层,基层上依次设有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和硬化层,其中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的由石墨烯浆料和纳米银浆料混合得到。其中,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中石墨烯浆料的质量百分比为1%-30%。其中,石墨烯浆料包括石墨烯粉末、溶剂和分散剂,其中,各个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石墨烯粉末的质量3.5%,溶剂95%,分散剂1.5%。其中,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的厚度为0.001-0.010mm。其中,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的表面电阻≤5Ω/sq。其中,纳米银浆料包括纳米银粉末、溶剂和分散剂,其中,各个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纳米银粉末3.5%,溶剂95%,分散剂1.5%。其中,基层为柔性玻璃、PET、PS、PMMA、PC或PP其中任一种。其中,基层厚度为0.005mm-0.5mm。其中,硬化层的厚度为:0.001-0.005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具有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的电磁屏蔽膜,包括基层,基层上依次设有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和硬化层,其中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的由石墨烯浆料和纳米银浆料混合得到;与现有的电磁屏蔽膜相比,整体结构简单,屏蔽层的厚度仅为1um-10um;且屏蔽效能能达到-20~-30dB,同时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的附着力≥4B,能够有力的粘附在基层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构造关系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1、基层;2、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3、硬化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请参阅图1,一种具有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的电磁屏蔽膜,包括基层1,基层1上依次设有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2和硬化层3,其中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2的由石墨烯浆料和纳米银浆料混合得到。现有技术中,电磁屏蔽膜通常的机构是在基层1和硬化层3之间设置了用来电磁场的中间层,中间层包括绝缘层、屏蔽层和导电胶层;其中各层的厚度分别为:绝缘层6-8um、屏蔽层0.1um、导电胶层9-13um;其屏蔽效果也在-20~-30dB之间;这样整个中间层的厚度至少15um,而本申请中的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2厚度在1-10um;且能达到相同的屏蔽效果,与现有的电磁屏蔽膜相比,整体结构简单,且屏蔽效能能达到-20~-30dB,同时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2的附着力≥4B,能够有力的粘附在基层1上。电磁屏蔽的原理是电子设备内的高频电磁场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被削弱;第一是高频的磁场会形成涡流,第二是高频的磁场会在屏蔽层与被保护空间的分界面上产生反射,从而大大削弱干扰场在被保护空间的场强值,达到了屏蔽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2是一种磁导率高和电导率均很高的材料;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2电导率的特性可以加大对磁场反射作用,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2内层则采用磁导率高的材料,以加大涡流效应,增强对高频干扰场的消耗。的消耗。在本实施例中,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2中石墨烯浆料的质量百分比为1%-30%;余量为纳米银浆料;因为添加的加石墨烯浆料过少,整个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2的导电性和导磁性难以满足要求,也就达不到好的电磁屏蔽效果;但是石墨烯浆料含量如果高于30%,石墨烯黑色涂层4附着力就会下降,难以粘附在基层13上;优选的石墨烯浆料的质量百分比为15%,纳米银的质量百分比为75%。在本实施例中,石墨烯浆料包括石墨烯粉末、溶剂和分散剂,各个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石墨烯粉末的质量3.5%,溶剂95%,分散剂1.5%;其中,纳米银浆料包括纳米银粉末、溶剂和分散剂,其中,各个成分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纳米银粉末3.5%,溶剂95%,分散剂1.5%;其中,溶剂包括为水、无水乙醇,己二酸二乙酯,乙酸乙酯,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但不限于此;分散剂包括油酸钠、羧酸钠、硫酸酯钠、磺酸钠、聚丙烯酸钠、聚羧酸钠、聚乙二醇、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几种但不限于此。在制作石墨烯浆料时,将石墨烯粉末、无水乙醇和脂肪酸聚乙二醇酯在高速搅拌分散机搅拌5min,混合分散均匀后置于三辊机研磨三遍,使之形成分散均匀的石墨烯浆料。在制作纳米银浆料时,将纳米银粉末、无水乙醇和脂肪酸聚乙二醇酯在高速搅拌分散机搅拌5min,混合分散均匀后置于三辊机研磨三遍,使之形成分散均匀的纳米银浆料。在在制作石墨烯-纳米银浆料时,将石墨烯浆料与纳米银浆料在高速分散机中搅拌10min,搅拌均匀后得到石墨烯黑色浆料;再利用微凹涂布的方式将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浆料涂布在基层13的上形成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2,最后在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2上涂上硬化层3。在本实施例中,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2的厚度为0.001-0.010mm;采用微凹涂布的方式将石墨烯-纳米银复合浆料涂布在基层1的表面形成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2时;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2厚度受到工艺的限制难以实现小于1um,同时经过多次试验测试,为了优化整个胶带的厚度,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2的厚度10um时即可达到良好的屏蔽效果;该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2的表面电阻≤5Ω/sq。在本实施例中,基层1可以为柔性玻璃、PET、PS、PMMA、PC或PP其中任一种,但不限于于此;其中,基层1厚度为0.005mm-0.5mm;基层13选择这个厚度的范围值可以使得胶带可以同时满足韧性,强度的要求;其中,硬化层3由具有抗刮防指纹性能硬化液形成;硬化层3的厚度为:0.001-0.005mm。本技术的优势在于:1、本技术包括基层,基层上依次设有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和硬化层,其中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的由石墨烯浆料和纳米银浆料混合得到;与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的电磁屏蔽膜,包括基层,其特征在于,基层上依次设有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和硬化层,其中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的厚度为0.001-0.010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的电磁屏蔽膜,包括基层,其特征在于,基层上依次设有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和硬化层,其中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的厚度为0.001-0.01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的电磁屏蔽膜,其特征在于,石墨烯-纳米银复合层的表面电阻≤5Ω/sq。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石墨烯-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玉英樊秋实樊勤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益达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