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线机构及线缆穿管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750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穿线机构及线缆穿管设备,所述穿线机构包括将线缆悬空摆放的至少一个磁力座,以及夹持待穿套管的夹持件,以及带动夹持件沿第二摆放平台轴向移动的动力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穿管时将线缆头部先与导向头连接,再将套管穿过导向头直到套设在线缆的端部,由夹持件夹住套管,由动力装置带动夹持件以及套管单向移动,从而完成穿管作业,相较于手工作业时的相向移动转化成套管的单向移动,拉力流失小,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线机构及线缆穿管设备
本技术属于线缆穿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线机构及线缆穿管设备。
技术介绍
将汽车内使用的线缆穿入波纹管内可以提高汽车线缆的耐磨性,并在高温区提高线缆的耐高温性、阻燃性和耐热性。目前,汽车线缆长线穿管生产过程中,一种方法是采用手工方式穿波纹管,通常需要将波纹管轴线延伸放置,且需要两名员工配合,其中一人握住波纹管一头并负责导引线束,另一人将波纹管捋直,这种方法穿管过程中线缆会打弯扭曲,穿管力易分散,效率低,浪费人力;还有一种方法是采用牵引方式穿波纹管,先将牵引绳一端穿过波纹管,牵引绳另一端与线缆接头,然后拖拽牵引绳,从波纹管中带出线缆,完成穿管,这种方法如果接头打不好,在拖拽的过程中容易松脱,松脱之后就得二次返工,同样穿管效率低,浪费人力。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应用,尤其是大型电动客车中,汽车线缆呈现小管径、大长度的趋势,其线长可达15米,使得线缆穿管的难度大大增加,传统的方法无法完成穿管的工作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穿管效率低,难以适用于小管径和大长度要求等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穿线机构及线缆穿管设备,能够显著提高线缆穿管的工作效率,适用于多种管径和长度的穿管。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穿线机构,所述穿线机构包括将线缆悬空摆放的至少一个磁力座,以及夹持待穿套管的夹持件,以及带动夹持件沿线缆摆放平台轴向移动的动力装置。所述磁力座设置在线缆摆放平台的轴向端部,夹持件以及动力装置设置在线缆摆放平台的上方;线缆通过一导线头悬空摆放,导线头的一端悬空吸附在磁力座内,导线头的另一端与线缆端部连接。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夹持件和动力装置均与控制器连接。沿动力装置轴向移动的方向设置有若干测距传感器,测距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线缆摆放平台的一侧沿轴向设置有若干落料机构,落料机构与测距传感器一一对应;所述落料机构包括转向摆臂和支撑摆臂,转向摆臂包括连接部、第一伸缩件和转动部,连接部固定设置在线缆摆放平台上,第一伸缩件的一端与连接部水平方向铰接,第一伸缩件的另一端与转动部水平方向铰接,转动部与连接部水平方向铰接;支撑摆臂包括支撑杆和第二伸缩件,支撑杆和第二伸缩件的一端垂直方向铰接,支撑杆和第二伸缩件的另一端分别与转动部垂直铰接。所述磁力座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若干依次排列的圆环磁铁,圆环磁铁的圆环内设置有一圆形套筒,圆形套筒的两个端部设置有圆弧倒角。还包括引导机构,所述引导机构包括引导线缆的第一引导件、第二引导件以及第三引导件,第一引导件、第二引导件、第三引导件和夹持件沿套管移动方向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第一引导件、第二引导件、第三引导件和夹持件均设置在动力装置上,所述第三引导件包括至少一个由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的辊轴。还包括沿线缆摆放平台轴向设置的导轨,动力装置设置在导轨上,动力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通过齿轮齿条机构沿导轨移动,齿条沿线缆摆放平台轴向设置。所述磁力座的套管入口处和出口处设置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由至少一对横向辊轴和至少一对纵向辊轴组成,横向辊轴和纵向辊轴沿套管的运动轨迹间隔设置,其中,每对纵向辊轴中至少有一个纵向辊轴由第三驱动电机驱动转动。还包括机架,所述线缆摆放平台设置在机架的中层,机架的中层还设置有成品区,成品区和线缆摆放平台位于不同的铅锤面上,机架的下层设置有放置套管的仓储区。一种应用了所述的穿线机构的线缆穿管设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磁力异形相吸的特性制作磁力座和导向头,穿管时将线缆头部先与导向头连接,导向头被磁力吸住保持悬空固定,再将套管穿过导向头直到套设在线缆的端部,由夹持件夹住套管,由动力装置带动夹持件以及套管单向移动,从而完成穿管作业,相较于手工作业时的相向移动转化成套管的单向移动,拉力流失小,效率高;由摆线机构实现自动拉线与布线,由穿线机构夹住套管移动实现自动穿管,可有效降低操作人员的拉线与穿管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动力装置位于前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动力装置位于尾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整体前部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整体前部结构又一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整体前部结构又一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动力装置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落料机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夹持件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第三引导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磁力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摆线机构,101是第一摆放平台,102是第二摆放平台,103是推板,104是第三伸缩件,105是连接板,106是导向板,107是挡板,2是穿线机构,21是磁力座,211是壳体,212是圆环磁铁,213是圆形套筒,22是夹持件,23是动力装置,231是导轨,232是第二驱动电机,233是齿条,24是引导机构,241是第一引导件,242是第二引导件,243是第三引导件,244是第一驱动电机,25是导向机构,251是第三驱动电机,3是机架,31是成品区,32是仓储区,4是落料机构,41是连接部,42是第一伸缩件,43是转动部,44是支撑杆,45是第二伸缩件,5是控制器,6是限位开关。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11所示,一种线缆穿管设备,用于将线缆穿入波纹管等套管中,适用于多种管径和长度的线缆穿管作业,可替代现有的手工穿管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2是本技术穿管设备的前部和尾部示意图,前部和尾部之间的机架、第一摆放平台、第二摆放平台、连接板等贯穿整个设备的部件在说明书附图中未进行展示,因为这部分与前部和尾部的部分结构是完全一样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实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其中,第二摆放平台即为线缆摆放平台。线缆穿管设备包括摆线机构1、穿线机构2、控制器5、下线机和机架3,摆线机构1、穿线机构2和控制器5集中设置在机架3上,下线机设置在机架3的前部,下线机将盘状线缆下线成为轴向延伸的线缆,并按照要求尺寸对线缆进行裁切;机架3用作穿管设备的基础支撑、成品存放和套管存放,机架3按位置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需要说明的是,机架3中的上层、中层和下层仅是本技术为了加以区分机架3上部件的位置而作的设定,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摆线机构1设置在机架3的中层,穿线机构2设置在机架3的上层,控制器5设置在方便工人操作的高度。机架3的中层还设置有成品区31,机架3的下层设置有放置套管的仓储区32。使用时,从下层仓储区32中取出套管进行穿管,穿管成功后,暂时放置在中层成品区31中,后续由工人将成品取走,进行下一工序。在仓储区32的入口处设置一倾斜入口,方便待穿套管滑落进仓储区32内。上述摆线机构1用于将从下线机出来的线缆最终摆放在适合穿管的位置,摆线机构1包括轴向延伸摆放待穿线缆的第一摆放平台101,第一摆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机构包括将线缆悬空摆放的至少一个磁力座,以及夹持待穿套管的夹持件,以及带动夹持件沿线缆摆放平台轴向移动的动力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机构包括将线缆悬空摆放的至少一个磁力座,以及夹持待穿套管的夹持件,以及带动夹持件沿线缆摆放平台轴向移动的动力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力座设置在线缆摆放平台的轴向端部,夹持件以及动力装置设置在线缆摆放平台的上方;线缆通过一导线头悬空摆放,导线头的一端悬空吸附在磁力座内,导线头的另一端与线缆端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线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夹持件和动力装置均与控制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沿动力装置轴向移动的方向设置有若干测距传感器,测距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线缆摆放平台的一侧沿轴向设置有若干落料机构,落料机构与测距传感器一一对应;所述落料机构包括转向摆臂和支撑摆臂,转向摆臂包括连接部、第一伸缩件和转动部,连接部固定设置在线缆摆放平台上,第一伸缩件的一端与连接部水平方向铰接,第一伸缩件的另一端与转动部水平方向铰接,转动部与连接部水平方向铰接;支撑摆臂包括支撑杆和第二伸缩件,支撑杆和第二伸缩件的一端垂直方向铰接,支撑杆和第二伸缩件的另一端分别与转动部垂直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力座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若干依次排列的圆环磁铁,圆环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松赵希祖李向科马振强马东阳胡春光黄俊强周航李文丁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赛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