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头接线式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692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头接线式接线端子,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左壁面和右壁面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卡牙设置于连接板的外壁面;所述滑板可活动的设置于底座内腔的下壁面,所述盖板的底端设置于滑板的底端,所述加强杆的一端设置于盖板内腔的,所述加强杆的另一端设置于底座前端侧壁面开设的通孔内;所述铜排设置于滑板的上壁面,所述固定块设置于滑板的上壁面,所述压紧板的底端两侧壁面可转动的设置于固定块相对的内壁面上,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可转动的设置于压紧板顶端的一侧,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杆设置于底座的内壁面上;所述簧片设置于底座的内壁面上,该接线端子可解决工人在较狭窄或不便于施工位置接线的便捷性,避免浪费工人劳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头接线式接线端子
本技术涉及接线端子
,具体为一种多头接线式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电能传递、输送、以及信号传输最普遍的方式是通过电缆来实现的,而在电能、信号传输的起始点或者终点甚至某些中间点,往往需要通过设备转接至电缆上。一般而言,电缆和设备是通过接线端子连接,目前通过将电缆压接在接线端子上,然后将电缆通过螺栓连接至设备的接线铜排上,从而实现电气连接,由于设备接线柜内空间一般较窄、需要旋紧多个螺栓进行固定电缆,不方便施工,针对以上问题,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头接线式接线端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较窄的空间,不方便施工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头接线式接线端子,包括:底座、连接板、卡牙、滑板、盖板、加强杆、铜排、固定块、压紧板、连接杆、轴杆、簧片,所述底座为中空状,所述底座左壁面和右壁面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板,所述底座的前端的侧壁面开设有通孔,所述卡牙设置于连接板的外壁面,所述滑板可活动的设置于底座内腔的下壁面,且位于底座竖向中心线的一侧,所述盖板的底端设置于滑板的底端,所述盖板的左壁面开设有方形通孔,所述盖板的上壁面和下壁面分别开设有限位孔,且位置与卡牙相对应,所述加强杆的一端设置于盖板内腔的,所述加强杆的另一端设置于底座前端侧壁面开设的通孔内,所述铜排设置于滑板的上壁面,且位于横向中心线的一侧,所述铜排上壁面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块设置于滑板的上壁面,且位于铜排的两侧,所述压紧板的底端两侧壁面可转动的设置于固定块相对的内壁面上,所述压紧板的左壁面开设有方形通孔,且与盖板左壁面开设的方形通孔位置相对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可转动的设置于压紧板顶端的一侧,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杆设置于底座的内壁面上,所述簧片设置于底座的内壁面上,且位于底座的竖向中心线上。优选的,所述簧片为T型,所述簧片的下壁面设置有凸起,且与铜排上壁面开设的凹槽尺寸相同。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和固定块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设置于压紧板两侧和铜排两侧。优选的,所述滑板的长度小于底座长度的一半。优选的,所述铜排的上壁面和压紧板的左壁面均设置于凸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多头接线式接线端子通过移动盖板可将压紧板绕其底部旋转并压在铜排上,同时底座的卡牙将卡接于盖板上壁面开设的限位孔内,进行固定,可使工人在较窄的空间内可进行无工具连接,且固定效果稳定,安装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中:1、底座,2、连接板,3、卡牙,4、滑板,5、盖板,6、加强杆,7、铜排,8、固定块,9、压紧板,10、连接杆,11、轴杆,12、簧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头接线式接线端子,包括:底座1、连接板2、卡牙3、滑板4、盖板5、加强杆6、铜排7、固定块8、压紧板9、连接杆10、轴杆11、簧片12,底座1为中空状,底座1左壁面和右壁面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板2,底座1的前端的侧壁面开设有通孔,卡牙3设置于连接板2的外壁面,卡牙3为塑料材质,本身具有韧性,滑板4可活动的设置于底座1内腔的下壁面,且位于底座1竖向中心线的一侧,盖板5的底端设置于滑板4的底端,盖板5的左壁面开设有方形通孔,盖板5的上壁面和下壁面分别开设有限位孔,且位置与卡牙3相对应,加强杆6的一端设置于盖板5内腔的,加强杆6的另一端设置于底座1前端侧壁面开设的通孔内,铜排7设置于滑板4的上壁面,且位于横向中心线的一侧,铜排7上壁面的一侧开设有凹槽,固定块8设置于滑板4的上壁面,且位于铜排7的两侧,压紧板9的底端两侧壁面可转动的设置于固定块8相对的内壁面上,压紧板9的左壁面开设有方形通孔,且与盖板5左壁面开设的方形通孔位置相对应,连接杆10的一端可转动的设置于压紧板9顶端的一侧,连接杆10的另一端通过轴杆11设置于底座1的内壁面上,簧片12设置于底座1的内壁面上,且位于底座1的竖向中心线上,簧片12为可导电材料,且具有韧性。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簧片12为T型,簧片12的下壁面设置有凸起,且与铜排7上壁面开设的凹槽尺寸相同。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连接杆10和固定块8的数量为三个,且分别设置于压紧板9两侧和铜排7两侧。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滑板4的长度小于底座1长度的一半,确保滑板4可完全进去底座1内。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铜排7的上壁面和压紧板9的左壁面均设置于凸起,增加摩擦力,避免导线在夹持过程中脱落。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实施例:首先将导线的末端剥皮,然后将其穿过盖板5左壁面开设的方形通孔,将导线的末端放置铜排7上,然后将盖板5沿加强杆6的方形进行扣合,盖板5底端连接的滑板4将带动铜排7向底座1内腔移动,压紧板9的底端将跟随滑板4上壁面设置的固定块8向内移动,同时压紧板9的顶端将绕连接杆10的一端转动,连接杆10的另一端绕固定于底座1内壁面的轴杆11转动,同时压紧板9将绕底端向下转动,将导线压紧,铜排7的右端将插接进簧片12的下壁面,同时簧片12下壁面的凸起将卡接于铜排7上壁面右端开设的凹槽内,此时卡牙3将卡接于盖板5上壁面和下壁面开设的限位块内,完成导线的连接和固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固定安装”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头接线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1),所述底座(1)为中空状,所述底座(1)左壁面和右壁面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板(2),所述底座(1)的前端的侧壁面开设有通孔;/n卡牙(3),所述卡牙(3)设置于连接板(2)的外壁面;/n滑板(4),所述滑板(4)可活动的设置于底座(1)内腔的下壁面,且位于底座(1)竖向中心线的一侧;/n盖板(5),所述盖板(5)的底端设置于滑板(4)的底端,所述盖板(5)的左壁面开设有方形通孔,所述盖板(5)的上壁面和下壁面分别开设有限位孔,且位置与卡牙(3)相对应;/n加强杆(6),所述加强杆(6)的一端设置于盖板(5)内腔的,所述加强杆(6)的另一端设置于底座(1)前端侧壁面开设的通孔内;/n铜排(7),所述铜排(7)设置于滑板(4)的上壁面,且位于横向中心线的一侧,所述铜排(7)上壁面的一侧开设有凹槽;/n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设置于滑板(4)的上壁面,且位于铜排(7)的两侧;/n压紧板(9),所述压紧板(9)的底端两侧壁面可转动的设置于固定块(8)相对的内壁面上,所述压紧板(9)的左壁面开设有方形通孔,且与盖板(5)左壁面开设的方形通孔位置相对应;/n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的一端可转动的设置于压紧板(9)顶端的一侧,所述连接杆(10)的另一端通过轴杆(11)设置于底座(1)的内壁面上;/n簧片(12),所述簧片(12)设置于底座(1)的内壁面上,且位于底座(1)的竖向中心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头接线式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所述底座(1)为中空状,所述底座(1)左壁面和右壁面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板(2),所述底座(1)的前端的侧壁面开设有通孔;
卡牙(3),所述卡牙(3)设置于连接板(2)的外壁面;
滑板(4),所述滑板(4)可活动的设置于底座(1)内腔的下壁面,且位于底座(1)竖向中心线的一侧;
盖板(5),所述盖板(5)的底端设置于滑板(4)的底端,所述盖板(5)的左壁面开设有方形通孔,所述盖板(5)的上壁面和下壁面分别开设有限位孔,且位置与卡牙(3)相对应;
加强杆(6),所述加强杆(6)的一端设置于盖板(5)内腔的,所述加强杆(6)的另一端设置于底座(1)前端侧壁面开设的通孔内;
铜排(7),所述铜排(7)设置于滑板(4)的上壁面,且位于横向中心线的一侧,所述铜排(7)上壁面的一侧开设有凹槽;
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设置于滑板(4)的上壁面,且位于铜排(7)的两侧;
压紧板(9),所述压紧板(9)的底端两侧壁面可转动的设置于固定块(8)相对的内壁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平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市永信端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