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轨缆道式水文测量行车及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4279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文监测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轨缆道式水文测量行车及其系统。该双轨缆道式水文测量行车的行走轮盘下方设有防脱轨挡板;设有用于监测行车行驶位置的红外传感器。该水文测量行车的顶部设有正极和负极的充电滑板,与水文测量行车的运行方向平行设置。该双轨缆道式水文测量行车系统的安装支架上设有自动收线器,自动收线器的牵引绳一端与水文测量行车连接,收线器随着行车的运动自动放线和收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避免行走轮盘脱轨,保证停车位置的精确度,实现多手段控制停车,增加安全系数。能够保证有充分的接触面积以及滑动距离余量。在水文测量行车脱轨时,便于将其拖回岸边进行维护。自动收线器实现牵引绳的收放整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轨缆道式水文测量行车及其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文监测的
,具体地,涉及一种双轨缆道式水文测量行车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液面流速、流量、水位等参数的定时和随机获取,常能为防汛决策、自然研究、气候研究等领域带来重要参考。特别是在防汛领域,在获知上游河道涨水后第一时间通知下游居民,可在防汛减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移动式雷达波在线测流系统以雷达波探头为水面流速的测量仪器,由简易缆道(双轨)吊挂仪器箱,测流计算机定时给缆道控制箱通电,控制简易缆道系统移动悬吊仪器箱到代表垂线处,然后测流计算机无线控制雷达波探头测量并接收测验数据,同时测流计算机采集水位(有线或无线方式),根据借用断面资料与率定的流量计算模型计算流量。本次流量测验完成后,将原始流量测验数据和流量计算结果存贮在本地数据库中,同时通过GPRS/GSM模块将测流信息发送至在线测流中心。现有技术(公告号CN206818261U、CN206450287U、CN206096433U等)记载的移动式雷达波测流装置存在着诸多技术问题,例如:现有的雷达车通过驱动轮与缆道配合,以及车体左右两侧的安全扣来固定车体,然而,使用过程中雷达车往往容易脱轨,特别是在大风环境中使用,或者轨道由于自重或大跨度等原因存在较大弧度时,经常发生脱轨。在野外使用时人工维护不变,且脱轨后的雷达车往往难以够得着。传统的雷达车通过行驶至充电头与充电座接触后触发充电后,系统才控制水文测量行车停车,往往使得停车时速度较快,与充电座造成冲击,同时,充电头和充电座也难以保持良好的接触。现有的雷达车停车控制传感器不够灵敏,充电头与充电座的接触在多次使用后存在接触不良的情况,无法保障雷达车正常工作。现有的雷达车无法监控河道、水面的环境情况,以及气候情况等,给雷达车的工作,以及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等带来不确定的影响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双轨缆道式水文测量行车。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轨缆道式水文测量行车系统。本技术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双轨缆道式水文测量行车,在水文测量行车的行走轮盘下方设有防脱轨挡板。进一步地,所述防脱轨挡板的一端设置于水文测量行车的底板,并绕固定轴活动旋转;所述防脱轨挡板设有弧形通孔,通过螺栓与弧形通孔配合,固定防脱轨挡板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防脱轨挡板的一端设置用于限制缆道脱轨的凸块。进一步地,所述水文测量行车设有用于监测行车行驶位置的红外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红外传感器的监测方向为朝下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水文测量行车的顶部设有正极和负极的充电滑板;所述充电滑板为长条形,与水文测量行车的运行方向平行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滑板设置于绝缘底板上,所述绝缘底板设置于水文测量行车的顶板上。进一步地,所述水文测量行车上设有倾角传感器、摄像头、雷达波传感器、流速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几种。通过倾角传感器监测的信号,系统控制水文测量行车是否执行任务,或者中止执行任务。同时,通过分析水文监测数据以及当时的倾角传感器监测的信号,以分析水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摄像头对水文环境的记录,辅助对监测结果的分析,以及水文测量行车的管理和维护等。一种设有所述双轨缆道式水文测量行车系统,还包括安装支架、缆道,所述缆道架设于河道两岸的安装支架上,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自动收线器,自动收线器的牵引绳一端与水文测量行车连接,收线器随着行车的运动自动放线和收线。进一步地,在缆道两端的安装支架上设有与红外传感器配合的监测挡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防脱轨挡板能够有效避免行走轮盘脱轨。同时,通过可活动旋转的结构设计,实现了便于安装的效果。本技术通过红外传感器与安装支架上的监测挡板配合使用,在水文测量行车行驶至触发红外传感器时,系统控制停车。一方面可以保证停车位置的精确度,另一方面实现多手段控制停车,增加安全系数。本技术在水文测量行车执行完任务返回充电座的过程中,充电座上的充电滑块与行车上的充电滑板进行滑动接触,一方面能够保证有充分的接触面积以及滑动距离余量;另一方面通过每次行车运行和返回时充电滑块和充电滑板的多次接触和摩擦,能够有效的避免金属表面形成氧化层,导致导电性能下降等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牵引绳在水文测量行车脱轨时,便于将其拖回岸边进行维护。自动收线器实现牵引绳的收放整齐。附图说明图1为所述双轨缆道式水文测量行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双轨缆道式水文测量行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双轨缆道式水文测量行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所述双轨缆道式水文测量行车系统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双轨缆道式水文测量行车,在水文测量行车的行走轮盘7下方设有防脱轨挡板8。防脱轨挡板8的一端设置于水文测量行车的底板9,并绕固定轴81活动旋转;防脱轨挡板8设有弧形通孔82,通过螺栓83与弧形通孔82配合,固定防脱轨挡板8的位置。防脱轨挡板8的一端设置用于限制缆道脱轨的凸块84。通过防脱轨挡板8能够有效避免行走轮盘7脱轨。同时,通过可活动旋转的结构设计,实现了便于安装的效果。水文测量行车的两端底板9设有用于监测行车行驶位置的红外传感器15。红外传感器15的监测方向为朝下设置。通过红外传感器15与安装支架上的监测挡板16配合使用,在水文测量行车行驶至触发红外传感器15时,系统控制停车。一方面可以保证停车位置的精确度,另一方面实现多手段控制停车,增加安全系数。水文测量行车的顶部设有正极和负极的充电滑板1;充电滑板1为长条形,与水文测量行车的运行方向平行设置。充电滑板1设置于绝缘底板2上,绝缘底板2设置于水文测量行车的顶板上。充电滑板1的两端设有弯折部12。本技术在水文测量行车执行完任务返回充电座的过程中,充电座上的充电滑块与行车上的充电滑板1进行滑动接触,一方面能够保证有充分的接触面积以及滑动距离余量;另一方面通过每次行车运行和返回时充电滑块和充电滑板的多次接触和摩擦,能够有效的避免金属表面形成氧化层,导致导电性能下降等问题。水文测量行车上设有倾角传感器、摄像头、雷达波传感器和流速传感器等监测器。通过倾角传感器监测的信号,系统控制水文测量行车是否执行任务,或者中止执行任务。同时,通过分析水文监测数据以及当时的倾角传感器监测的信号,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轨缆道式水文测量行车,其特征在于,在水文测量行车的行走轮盘下方设有防脱轨挡板;/n所述水文测量行车设有用于监测行车行驶位置的红外传感器;/n所述水文测量行车的顶部设有正极和负极的充电滑板;所述充电滑板为长条形,与水文测量行车的运行方向平行设置;/n所述水文测量行车上设有倾角传感器、摄像头、雷达波传感器、流速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几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轨缆道式水文测量行车,其特征在于,在水文测量行车的行走轮盘下方设有防脱轨挡板;
所述水文测量行车设有用于监测行车行驶位置的红外传感器;
所述水文测量行车的顶部设有正极和负极的充电滑板;所述充电滑板为长条形,与水文测量行车的运行方向平行设置;
所述水文测量行车上设有倾角传感器、摄像头、雷达波传感器、流速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几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轨缆道式水文测量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轨挡板的一端设置于水文测量行车的底板,并绕固定轴活动旋转;所述防脱轨挡板设有弧形通孔,通过螺栓与弧形通孔配合,固定防脱轨挡板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双轨缆道式水文测量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轨挡板的一端设置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东升林勇全谭永鉴周畅阳陈玉蕉陈腾利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和时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