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扩径双线润滑分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075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扩径双线润滑分配器,包括阀体、柱状活塞、换向活塞及活塞堵头;阀体内设有控油油道和计量油道;控油油道通过两个连通油道与计量油道连通;计量油道内设有柱状活塞,两连通油道的进口分别位于计量油道的两端处;控制油道内设有换向活塞,换向活塞中部设有两个环形凹槽;两连通油道的出口分别能与换向活塞两个环形凹槽与控制油道围成的腔隙连通;换向活塞两个环形凹槽与计量油道围成的腔隙处分别设有一个出油孔,控制油道两端处分别设有一个进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且能通过对润滑剂量的精确分配,使扩径润滑充分,降低扩径设备故障率、减少维修成本、提高扩径设备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扩径双线润滑分配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扩径机递进式集中润滑系统双线润滑分配器。
技术介绍
生产JCOE、UOE等大口径直缝埋弧焊管时,钢管在经过成形、内焊、外焊等工序之后,钢管最终的同心度和内、外径的尺寸精度需要通过机械扩径机来进行最终校准。机械扩径时,扩径机的扇形块和锥体之间会产生巨大的表面压力和摩擦,需要通过润滑的设置来降低摩擦,润滑环作为分配器和供给单元把润滑剂提供到相应的润滑点。分配器作为供给单元把润滑剂提供到相应的润滑点。在现有润滑剂分配器中,其上设有一进油道,使进油道能连通多个出油孔将润滑剂分配到锥体上的不同位置的润滑点,其结构只是采用单纯的分支油路设计,而各出油孔的油量由于受管路长短行程的影响,而具有不同的流量及出油压力。因此,现有的润滑剂分配器,只是针对进油道设置有一单纯的分支油路,并不能完善控制各出油孔的出油流量及出油压力。扩径时扇形块与锥体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若润滑不良,则磨损加快,受力不均匀,则会造成扩径头模具磨损加快,甚至工件接触面研伤、研死,轻则造成扩径拉力剧增、模具报废,重则有拉力过大将扩径拉杆拉断的可能,故障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且能通过对润滑剂量的精确分配,使扩径润滑充分,降低扩径设备故障率、减少维修成本、提高扩径设备工作效率的扩径双线润滑分配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扩径双线润滑分配器,包括阀体、柱状活塞、换向活塞、密封铜垫及活塞堵头;所述的阀体内设有控油油道和计量油道;所述控油油道与计量油道两端分别设有堵头;控油油道通过两个连通油道与计量油道连通;计量油道内设有柱状活塞,两连通油道的进口分别位于计量油道的两端处;所述的控油油道内设有换向活塞,换向活塞中部设有两个环形凹槽;两连通油道的出口分别能与换向活塞两个环形凹槽与控油油道围成的腔隙连通;换向活塞两个环形凹槽与计量油道围成的腔隙处分别设有一个出油孔,控油油道两端处分别设有一个进油孔。上述的扩径双线润滑分配器中,所述控油油道比计量油道的直径小;所述控油油道与计量油道采用相同尺寸的活塞堵头;活塞堵头与控油油道或计量油道之间设有密封铜垫。上述的扩径双线润滑分配器中,所述进油孔、出油孔的孔口处设有安装“O”型密封圈的锪平平面。上述的扩径双线润滑分配器中,所述换向活塞两端的直径小于控油油道的直径,换向活塞两端分别设有检修螺纹孔。上述的扩径双线润滑分配器中,所述柱状活塞两端的直径小于计量油道的直径,柱状活塞的两端分别设有检修螺纹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方便,制造成本低。2)本技术通过采用压力换向,通过柱状活塞直径和长度,可精准控制每次交替的润滑剂出油量,达到强制润滑的目的。3)本技术使用时,采用四根螺杆与润滑主体连接,减少了润滑管路,使得安装、拆卸方便,安全性好,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维修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阀体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左侧进油孔进油时的工作原理图。图6是本技术的右侧进油孔进油时的工作原理图。图中:1、阀体;A1、计量油道;A2、控油油道;A3、连通油道;A4、堵头孔;A5、进油孔;A6、出油孔;2、柱状活塞;3、换向活塞;4、密封铜垫;5、活塞堵头;6、“O”型密封圈;7、安装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阀体1、柱状活塞2、换向活塞3、密封铜垫4、活塞堵头5及安装螺杆7;安装螺杆7安装在阀体1的一侧面上,用于固定本技术。所述的阀体1内平行设有控油油道A2和计量油道A1;所述控油油道A2与计量油道A1两端分别设有活塞堵头5;活塞堵头5与控油油道A2或计量油道A1之间分别设有密封铜垫4,通过活塞堵头5与密封铜垫4形成封闭油道;所述密封铜垫4减少了因其他密封材质老化引起的漏油故障;提升了换向效率。所述控油油道A2比计量油道A1的直径稍小;为了配件的一致性,所述控油油道A2与计量油道A1两端的堵头孔A4的尺寸相同,因此采用相同尺寸活塞堵头5。控油油道A2通过两个连通油道A3与计量油道A1连通;计量油道A1内设有柱状活塞2,柱状活塞2两端的直径小于计量油道A1的直径,柱状活塞2的两端分别设有检修螺纹孔,方便维修拆解。两连通油道A3的进口分别位于计量油道A1的两端处。所述的控油油道A2内设有换向活塞3,换向活塞3为分段结构,换向活塞3中部设有两个环形凹槽;两个环形凹槽将换向活塞3分成三段。换向活塞3两端的直径小于控油油道的直径,换向活塞3两端分别设有检修螺纹孔,方便维修拆解。两连通油道A3的出口分别能与换向活塞3两个环形凹槽与控油油道A2围成的腔隙连通;换向活塞3的两个环形凹槽与计量油道A2围成的腔隙处分别设有一个出油孔A6,控油油道A2的两端处分别设有一个进油孔A5。所述进油孔A5、出油孔A6的孔口处分别设有安装“O”型密封圈6的锪平平面。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初始状态时,控油油道A2、计量油道A1充满润滑剂,换向活塞3位于最右端。当左侧的进油孔持续进油时,进入换向活塞3左端与控油油道A2围成的腔隙J-H-1,迫使换向活塞3向右移动,油液从左侧的连通油道A3进入柱状活塞2左端与计量油道A1围成的腔隙J-J-1,迫使柱状活塞2向右滑动,计量油道A1内柱状活塞2右侧腔隙J-J-2内的润滑剂通过右侧的连通油道A3进入换向活塞3上右侧的环形凹槽与控油油道A2围成的腔隙J-H-2,然后从右侧的出油孔排出。当柱状活塞2与计量油道A1右端的活塞堵头5接触后,右侧的出油孔停止出油。当换向活塞3左端与控油油道A2围成的腔隙J-H-1达到一定压力(压力可设置)时,右侧的进油孔开始进油。如图6所示当右侧的进油孔持续进油时,入换向活塞3右端与控油油道A2围成的腔隙J-H-3,迫使换向活塞3向左移动,油液从右侧的连通油道A3进入柱状活塞2右端与计量油道A1围成的腔隙J-J-2,迫使柱状活塞2向左滑动,柱状活塞2左端与计量油道A1围成的腔隙J-J-1内的润滑剂通过左侧的连通油道A3进入换向活塞3上左侧的环形凹槽与控油油道A2围成的腔隙J-H-4,然后从左侧的出油孔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扩径双线润滑分配器,其特征是:包括阀体、柱状活塞、换向活塞及活塞堵头;所述的阀体内设有控油油道和计量油道;所述控油油道与计量油道两端分别设有活塞堵头;控油油道通过两个连通油道与计量油道连通;计量油道内设有柱状活塞,两连通油道的进口分别位于计量油道的两端处;所述的控油油道内设有换向活塞,换向活塞中部设有两个环形凹槽;两连通油道的出口分别能与换向活塞两个环形凹槽与控油油道围成的腔隙连通;换向活塞两个环形凹槽与计量油道围成的腔隙处分别设有一个出油孔,控油油道两端处分别设有一个进油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扩径双线润滑分配器,其特征是:包括阀体、柱状活塞、换向活塞及活塞堵头;所述的阀体内设有控油油道和计量油道;所述控油油道与计量油道两端分别设有活塞堵头;控油油道通过两个连通油道与计量油道连通;计量油道内设有柱状活塞,两连通油道的进口分别位于计量油道的两端处;所述的控油油道内设有换向活塞,换向活塞中部设有两个环形凹槽;两连通油道的出口分别能与换向活塞两个环形凹槽与控油油道围成的腔隙连通;换向活塞两个环形凹槽与计量油道围成的腔隙处分别设有一个出油孔,控油油道两端处分别设有一个进油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径双线润滑分配器,其特征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鸿坤彭德平陈佳刘伟欧书剑伍钊朱杰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华进重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