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维护的手动隔膜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007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9
便于维护的手动隔膜阀,包括隔膜阀主体;所述隔膜阀主体的顶部连接盖板,所述盖板的底面开有插槽;所述盖板的底部连接有压紧件,所述压紧件包括压板、插板;所述压板呈环状结构,所述压板的四周垂直设有插板,所述插板为四周封闭的框架结构,所述插板插入于所述插槽的内部;所述盖板的底部安装有隔膜,所述隔膜的四周嵌入于所述压板和所述盖板之间;所述压板用以压紧所述隔膜的边缘处,所述隔膜的中心处卡合连接操作杆,所述操作杆螺纹贯穿所述盖板的中心处,所述操作杆用以带动所述隔膜上下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压紧限位的方式,可实现无需在隔膜上开出定位孔,保证隔膜的完整性和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于维护的手动隔膜阀
本技术属于阀门
,特别涉及便于维护的手动隔膜阀。
技术介绍
隔膜阀是用隔膜作启闭件封闭流道、截断流体、并将阀体内腔和阀盖内腔隔开的截止阀;隔膜常用橡胶、塑料等弹性、耐腐蚀、非渗透性材料制成。阀体多用塑料、玻璃钢、陶瓷或金属衬胶材料制成;结构简单、密封和防腐性能较好,流体阻力小;隔膜阀的性能如何与隔膜有着直接关系,为了保证隔膜阀的性能需要间隔一段时间对隔膜进行更换维护,尤其对于腐蚀性管道或污染较大的管道,而目前的隔膜在安装时,会在隔膜上开出定位孔,以便螺钉穿过对隔膜进行定位,这种方式虽然便于安装、拆卸,但破坏了隔膜的完整性,导致其强度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便于维护的手动隔膜阀,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便于维护的手动隔膜阀,包括隔膜阀主体;所述隔膜阀主体的顶部连接盖板,所述盖板的底面开有插槽;所述盖板的底部连接有压紧件,所述压紧件包括压板、插板;所述压板呈环状结构,所述压板的四周垂直设有插板,所述插板为四周封闭的框架结构,所述插板插入于所述插槽的内部;所述盖板的底部安装有隔膜,所述隔膜的四周嵌入于所述压板和所述盖板之间;所述压板用以压紧所述隔膜的边缘处,所述隔膜的中心处卡合连接操作杆,所述操作杆螺纹贯穿所述盖板的中心处,所述操作杆用以带动所述隔膜上下运动。进一步地,所述隔膜包括硬质部分和软质部分,所述硬质部分置于所述压板和所述盖板之间,所述软质部分置于所述压板的空腔区域。进一步地,所述插板和所述压板的截面呈L型,所述插板的内壁所述隔膜的外壁贴合。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的外壁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用以可拆卸连接所述压紧件,所述第二连接孔用以可拆卸连接所述隔膜阀主体,所述第一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内侧。进一步地,所述插板的外壁设有多个第三连接座,所述第三连接座与所述第一连接座相对分布,所述第三连接座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底部,所述第三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部依次贯穿有第一锁紧螺钉,所述第一锁紧螺钉的顶端伸入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进一步地,所述隔膜阀主体的顶部外壁设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内部依次贯穿有第二锁紧螺钉,所述第二锁紧螺钉位于所述第一锁紧螺钉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座位于所述第三连接座的外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压紧限位的方式,可实现无需在隔膜上开出定位孔,保证隔膜的完整性和强度;2、压紧件的设置可实现隔膜的边缘各个位置均可被压紧、限位,保证隔膜在工作中的稳定性,防止脱离;并且压紧件与盖板之间插接,两者通过螺钉固定,盖板与阀体之间也通过螺钉固定,从而实现在保证隔膜密封效果的基础下,能够快速拆卸更换隔膜;3、操作杆与隔膜之间卡合连接,提高了隔膜与操作杆的分离速度,便于隔膜的更换;4、插板可根据隔膜的厚度改变插板的插入深度,适用多种厚度隔膜的装配需要。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便于维护的手动隔膜阀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盖板、隔膜以及压紧件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如图1所示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隔膜阀主体,11、第一连接座,2、盖板,21、第二连接座,211、第一连接孔,212、第二连接孔,22、插槽,3、压紧件,31、压板,32、插板,33、第三连接座,4、隔膜,41、操作接头,5、操作杆,6、第一锁紧螺钉,7、第二锁紧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便于维护的手动隔膜阀,包括隔膜阀主体1;所述隔膜阀主体1的顶部连接盖板2,所述盖板2的底面开有插槽22;所述盖板2的底部连接有压紧件3,所述压紧件3包括压板31、插板32;所述压板31呈环状结构,所述压板31的四周垂直设有插板32,所述插板32为四周封闭的框架结构,所述插板32插入于所述插槽22的内部;所述盖板2的底部安装有隔膜4,所述隔膜4的四周嵌入于所述压板31和所述盖板2之间;所述压板31用以压紧所述隔膜4的边缘处,压板31的设置用以从下至上固定隔膜4的边缘处,实现隔膜4的边缘各个位置均可被压紧、限位,保证隔膜4在工作中的稳定性,防止脱离;采用压紧限位的方式,可实现无需在隔膜4上开出定位孔,保证隔膜4的完整性和强度;插板32可根据隔膜4的厚度改变插板32的插入深度,从而适用多种厚度隔膜的装配需要。所述隔膜4的中心处卡合连接操作杆5,所述操作杆5螺纹贯穿所述盖板2的中心处,所述操作杆5用以带动所述隔膜4上下运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隔膜4包括硬质部分和软质部分,所述硬质部分置于所述压板31和所述盖板2之间,所述软质部分置于所述压板31的空腔区域;软质部分置于空腔用以保证软质部分能够充分上下运动,硬质部分置于压板31和盖板2之间,能够保证隔膜4的强度,硬质部分用于定位能够保证不会变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插板32和所述压板31的截面呈L型,所述插板32的内壁所述隔膜4的外壁贴合;插板32能够从侧部抵住隔膜4,避免隔膜4向某一区域偏移。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盖板2的外壁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座11,所述第一连接座1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孔211和第二连接孔212,所述第一连接孔211用以可拆卸连接所述压紧件3,所述第二连接孔212用以可拆卸连接所述隔膜阀主体1,所述第一连接孔211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孔212的内侧;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座11即可实现盖板2与隔膜阀主体1和压紧件3的连接,并且两者的连接过程相互独立,实现盖板2与外部部件的连接更为简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插板32的外壁设有多个第三连接座33,所述第三连接座33与所述第一连接座11相对分布,所述第三连接座33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211的底部,所述第三连接座33、所述第一连接孔211的内部依次贯穿有第一锁紧螺钉6,所述第一锁紧螺钉6的顶端伸入于所述第一连接孔211内;第一锁紧螺钉6能够不断的向第一连接孔211旋入,进而不断的压缩隔膜4,从而实现对于隔膜4的紧密夹持固定,并且可适用于多种厚度隔膜4的操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隔膜阀主体1的顶部外壁设有第二连接座21,所述第二连接座21与所述第二连接孔212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孔212、所述第二连接座21的内部依次贯穿有第二锁紧螺钉7,所述第二锁紧螺钉7位于所述第一锁紧螺钉6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座21位于所述第三连接座33的外侧;第二锁紧螺钉7用以保证隔膜阀主体1与盖板2的有效装配。如图2所示,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盖板、隔膜以及压紧件连接结构示意图;盖板2为矩形,盖板2的四个边均设有一个第二连接座21,第二连接座2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便于维护的手动隔膜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隔膜阀主体(1);所述隔膜阀主体(1)的顶部连接有盖板(2),所述盖板(2)的底面开有插槽(22);所述盖板(2)的底部连接有压紧件(3),所述压紧件(3)包括压板(31)、插板(32);所述压板(31)呈环状结构,所述压板(31)的四周垂直设有插板(32),所述插板(32)为四周封闭的框架结构,所述插板(32)插入于所述插槽(22)的内部;/n所述盖板(2)的底部安装有隔膜(4),所述隔膜(4)的四周嵌入于所述压板(31)和所述盖板(2)之间;所述压板(31)用以压紧所述隔膜(4)的边缘处,所述隔膜(4)的中心处卡合连接有操作杆(5),所述操作杆(5)螺纹贯穿所述盖板(2)的中心处,所述操作杆(5)用以带动所述隔膜(4)上下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便于维护的手动隔膜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隔膜阀主体(1);所述隔膜阀主体(1)的顶部连接有盖板(2),所述盖板(2)的底面开有插槽(22);所述盖板(2)的底部连接有压紧件(3),所述压紧件(3)包括压板(31)、插板(32);所述压板(31)呈环状结构,所述压板(31)的四周垂直设有插板(32),所述插板(32)为四周封闭的框架结构,所述插板(32)插入于所述插槽(22)的内部;
所述盖板(2)的底部安装有隔膜(4),所述隔膜(4)的四周嵌入于所述压板(31)和所述盖板(2)之间;所述压板(31)用以压紧所述隔膜(4)的边缘处,所述隔膜(4)的中心处卡合连接有操作杆(5),所述操作杆(5)螺纹贯穿所述盖板(2)的中心处,所述操作杆(5)用以带动所述隔膜(4)上下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维护的手动隔膜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4)包括硬质部分和软质部分,所述硬质部分置于所述压板(31)和所述盖板(2)之间,所述软质部分置于所述压板(31)的空腔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维护的手动隔膜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32)和所述压板(31)的截面呈L型,所述插板(32)的内壁所述隔膜(4)的外壁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钟寿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康赛特流体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