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均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903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8
一种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均流器。该均流器包括第一入口管、至少两个第一出口管以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入口管和所述第一出口管的第一均流装置。所述第一均流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入口管连接的第一主流管、设置于所述第一主流管远离所述第一入口管一侧的第一均流板、以及在与所述第一主流管轴向垂直的第一平面上分别与所述第一均流板对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分流管,所述两个第一分流管远离所述第一均流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出口管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均流板按照所述第一分流管的数量将所述第一主流管等量分隔,保证流体经过所述第一主流管被所述第一均流板分流后进入每个所述第一分流管的流量相同,提高了分流器的分流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均流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体火箭发动机
,特别是一种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均流器。
技术介绍
作为发动机游机系统的重要组件,分流器可以保证多推力室发动机同时点火,提高发动机启动的一致性。通常情况下,传统分流器的内部不设置均流板,这种分流器在对多个推力室的发动机分流时,可能会产生分流精度差的问题。亟需设计一种分流精度高、性能可靠的分流器,以确保发动机的可靠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均流器,通过在均流器内部设置了均流板,将分支管路的流体提前均流,使均流器的分流精度差减小,解决了传统的分流器设计中分流精度差且影响发动机起动一致性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均流器。一种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均流器包括:第一入口管、至少两个第一出口管以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入口管和所述第一出口管的第一均流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均流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入口管连接的第一主流管、设置于所述第一主流管远离所述第一入口管一侧的第一均流板、以及在与所述第一主流管轴向垂直的第一平面上分别与所述第一均流板对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分流管,所述两个第一分流管远离所述第一均流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出口管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均流板按照所述第一分流管的数量将所述第一主流管等量分隔,保证流体经过所述第一主流管被所述第一均流板分流后进入每个所述第一分流管的流量相同。具体地,流体通过所述第一入口管进入所述第一主流管,随即被所述第一均流板等量分流,使等量的流体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分流管并由所述第一出口管排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均流器还包括:第二入口管、至少两个第二出口管、与所述第二入口管和所述第二出口管分别连接的第二均流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均流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入口管连接的第二主流管、设置于所述第二主流管远离所述第二入口管一侧的第二均流板、以及在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上与所述第二均流板对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分流管,所述两个第二分流管远离所述第二均流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出口管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二均流板依照所述第二分流管的数量将所述第二主流管等量分隔,保证流体经过所述第二主流管被所述第二均流板分流后进入每个所述第二分流管的流量相同。具体地,流体通过所述第二入口管进入所述第二主流管,随即被所述第二均流板等量分流,使等量的流体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分流管并由所述第二出口管排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均流板和所述第二均流板包括沿所述第一主流管周向方向等角度间隔设置的多个分流叶片,所述多个分流叶片所构成的分流平面与所述第一主流管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一均流板的所述分流叶片的数量与所述第一分流管的数量对应,所述第二均流板的所述分流叶片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分流管的数量对应。上述的所述第一均流板的所述分流叶片将所述第一主流管等量分隔,所述第二均流板的所述分流叶片将所述第二主流管等量分隔。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主流管的轴向上,所述均流叶片采用中间厚两端逐渐变薄的结构,保证流体进出过程更顺畅。在轴向上,流体进入过程中,所述分流叶片的两个端部呈逐渐变薄状,使流体受到的阻力减小,所述叶片的中间部分比两个端部厚,保证所述分流叶片足够牢固,避免所述分流叶片在流体的冲击力下被损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均流板是呈“∣”型的两等份分流叶片。具体地,所述分流叶片将所述第一主流管分隔成两等份,使流经所述两个第一分流管的流量一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均流板也是呈“∣”型的两等份分流叶片。具体地,所述分流叶片将所述第二主流管分隔成两等份,使流经所述两个第二分流管的流量一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均流板是呈“Y”型的三等份分流叶片。具体地,所述分流叶片将所述第一主流管分隔成三等份,使流经所述三个第一分流管的流量一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均流板也是呈“Y”型的三等份分流叶片。具体地,所述分流叶片将所述第二主流管分隔成三等份,使流经所述三个第二分流管的流量一致。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叶片在轴向上组成呈“∣”型的两等份分流叶片,与所述二等份分流叶片相应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分流管周向等角度分布在所述第一平面,两个所述第二分流管周向等角度分布在所述第二平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叶片在轴向上组成呈“Y”型的三等份分流叶片,与所述三等份分流叶片相应设置的三个所述第一分流管周向等角度分布在所述第一平面,三个所述第二分流管周向等角度分布在所述第二平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叶片在轴向上组成呈“十”型的四等份分流叶片,与所述四等份分流叶片相应设置的四个所述第一分流管周向等角度分布在所述第一平面,四个所述第二分流管周向等角度分布在所述第二平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四个第一分流管与所述四个第二分流管采用支撑架分别连接,所述支撑架两端分别焊接于所述四个第一分流管和所述四个第二分流管,使所述第一均流装置与所述第二均流装置固定连接,保证整体结构更稳定。具体地,所述四个第一分流管分别与所述四个第二分流管采用一一对应连接的方式,通过所述支撑架焊接连接。四个所述支撑架将四组一一对应的分流管固定连接,使所述第一均流装置与所述第二均流装置固定连接为一体。在一个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多个镂空洞。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分流管和所述第二分流管上,所述支撑架的中部设置有多个镂空洞,保证所述支撑架稳固的情况下,尽量减轻重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均流装置和所述第二均流装置是由3D打印一体成型的,使分流精度提高。所述第一均流装置内的所述第一分流管的流道和所诉第二分流装置内的所述第二分流管的流道,均采用更符合流体流动规律流线型面,上述流道采用3D技术打印一体成型,使流阻损失更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入口管为90度的弯通,且靠近外端面的入口部分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入口管的轴向相互垂直设置,以减少传输过程中两种流体的热传导。具体地,所述第二入口管沿与所述第一入口管垂直的方向连接于所述第二主流管,使得所述第一主流管与所述第二主流管有效隔离,最大限度的减少了两种流体介质的热传导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均流器,可以使进入液体火箭发动机多个推力室的流体介质等量,从而实现对液体火箭发动机多个推力室的填充一致性。在阅读具体实施方式并且在查看附图之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另外的特征和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均流器的第一种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均流装置在轴向上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均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入口管、至少两个第一出口管以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入口管和所述第一出口管的第一均流装置;/n其中所述第一均流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入口管连接的第一主流管、设置于所述第一主流管远离所述第一入口管一侧的第一均流板、以及在与所述第一主流管轴向垂直的第一平面上分别与所述第一均流板对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分流管,所述两个第一分流管远离所述第一均流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出口管连通;/n所述第一均流板按照所述第一分流管的数量将所述第一主流管等量分隔,保证流体经过所述第一主流管被所述第一均流板分流后进入每个所述第一分流管的流量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均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入口管、至少两个第一出口管以及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入口管和所述第一出口管的第一均流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均流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入口管连接的第一主流管、设置于所述第一主流管远离所述第一入口管一侧的第一均流板、以及在与所述第一主流管轴向垂直的第一平面上分别与所述第一均流板对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分流管,所述两个第一分流管远离所述第一均流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出口管连通;
所述第一均流板按照所述第一分流管的数量将所述第一主流管等量分隔,保证流体经过所述第一主流管被所述第一均流板分流后进入每个所述第一分流管的流量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入口管、至少两个第二出口管、与所述第二入口管和所述第二出口管分别连接的第二均流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均流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二入口管连接的第二主流管、设置于所述第二主流管远离所述第二入口管一侧的第二均流板、以及在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的第二平面上与所述第二均流板对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分流管,所述两个第二分流管远离所述第二均流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二出口管连接;
所述第二均流板依照所述第二分流管的数量将所述第二主流管等量分隔,保证流体经过所述第二主流管被所述第二均流板分流后进入每个所述第二分流管的流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均流板包括沿所述第一主流管周向方向等角度间隔设置的多个分流叶片,所述第一均流板的所述多个分流叶片所构成的分流平面与所述第一主流管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均流板包括沿所述第二主流管周向方向等角度间隔设置的多个分流叶片,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曦曾诚杨正孟鹏
申请(专利权)人: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