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钟致荣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811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支座,包括底部支撑台,所述底部支撑台顶部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部设置有顶部支撑台,所述顶部支撑台的顶部呈圆周状分布有带有中空内螺纹的连接杆,所述底部支撑台的底部呈圆周状轨迹分布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外围侧面固定有截面为弧形结构的侧向板,所述底部支撑台的竖直方向的底部固定有锥形台,所述连接柱的外侧面等角度固定有连接扣;采用圆周状分布的支撑脚与底面直接实现的抓力和采用侧边空接触的锥形台与连接柱,弧形结构的侧向板投增大整体装置的侧边接触面,锥形台内侧多外扩抓力,增加整体抗震的稳定性,直接嵌入泥土中,整体稳定性能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支座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具体设计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支座。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现在一些建筑工程在建造过程中,经常需要在建筑工程的底部安装和设计抗震机构,例如:抗震支座,现在市场上的抗震支座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进。现有的抗震支座存在以下问题:1、均采用平整圆柱形或棱柱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完整侧面贴合,容易造成整体掀翻或上移的情况,抓力较差;2、缓冲力度均采用直立式弹簧,整体受震力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上升幅度较大,损失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支座,具有抓地力度较强和倾斜弹簧,减少上升幅度,降低损失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支座,包括底部支撑台,所述底部支撑台顶部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部设置有顶部支撑台,所述顶部支撑台的顶部呈圆周状分布有带有中空内螺纹的连接杆,所述底部支撑台的底部呈圆周状轨迹分布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外围侧面固定有截面为弧形结构的侧向板,所述底部支撑台的竖直方向的底部固定有锥形台;所述连接柱的外侧面等角度固定有连接扣,所述连接扣的内侧连接有弹簧。作为本技术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支座优选的,所述支撑脚与所述侧向板之间为一体结构,所述侧向板之间形成半径大于所述底部支撑台的同轴圆的轨迹。作为本技术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支座优选的,所述锥形台与所述连接柱之间为铸造构成,所述锥形台与所述连接柱的接触外侧形成侧空结构。作为本技术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支座优选的,所述连接扣的所设数量与所述弹簧的所设数量相同,所述连接扣与所述连接柱之间为一体结构。作为本技术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支座优选的,所述弹簧呈圆周状结构分布于连接柱的侧边,所述弹簧为倾斜设置。作为本技术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支座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顶部支撑台的接触端为铸造构成,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为内螺纹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圆周状分布的支撑脚与底面直接实现的抓力和采用侧边空接触的锥形台与连接柱,弧形结构的侧向板投增大整体装置的侧边接触面,锥形台内侧多外扩抓力,增加整体抗震的稳定性,直接嵌入泥土中,整体稳定性能增加。2、采用周边倾斜设计弹簧,多组弹簧遇地震时,出现弹性形变,缓冲地震的震力,支撑抗震的能力,实现可以增加地震的抗力的目的。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截面A-A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部支撑台;11、支撑脚;12、侧向板;13、锥形台;2、连接柱;21、连接扣;22、弹簧;3、顶部支撑台;4、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支座,包括底部支撑台1,底部支撑台1顶部设置有连接柱2,连接柱2的顶部设置有顶部支撑台3,顶部支撑台3的顶部呈圆周状分布有带有中空内螺纹的连接杆4,底部支撑台1的底部呈圆周状轨迹分布有支撑脚11,支撑脚11的外围侧面固定有截面为弧形结构的侧向板12,底部支撑台1的竖直方向的底部固定有锥形台13;连接柱2的外侧面等角度固定有连接扣21,连接扣21的内侧连接有弹簧22。本实施方案中:采用连接杆4、顶部支撑台3、底部支撑台1与连接柱2的连接,使整体装置实现整体埋设,采用圆周状分布的支撑脚11与底面直接实现的抓力,采用弧形结构的侧向板12投放于底部支撑台1的地面圆周处,增大整体装置的侧边接触面,增加整体抗震的稳定性,采用侧边空接触的锥形台13与连接柱2,直接嵌入泥土中,整体稳定性能增加,同时还采用连接扣21连接的弹簧22,由于弹簧22呈周边设计,弹簧22出现弹性形变,方便缓冲地震的震力,保证可以增加地震的抗力。具体的,支撑脚11与侧向板12之间为一体结构,侧向板12之间形成半径大于底部支撑台1的同轴圆的轨迹。本实施例中:侧向板12呈侧边直接将整体的抗震支座的侧边支撑面增大,增加侧边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可以提升支座整体的抗震能力。具体的,锥形台13与连接柱2之间为铸造构成,锥形台13与连接柱2的接触外侧形成侧空结构。本实施例中:锥形台13内侧填充泥土或浇注力,增加与地面之间的嵌合面积,增加支座与地面之间的稳定性。具体的,连接扣21的所设数量与弹簧22的所设数量相同,连接扣21与连接柱2之间为一体结构。本实施例中:弹簧22直接可以通过连接扣21直接连接起来,保证可以使弹簧2倾斜设置,实现安装和定位弹簧2。具体的,弹簧22呈圆周状结构分布于连接柱2的侧边,弹簧22为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弹簧22受地震力的时候,弹簧22出现弹性形变,方便缓冲的作用,增加抗震支座的稳定性能。具体的,连接杆4与顶部支撑台3的接触端为铸造构成,连接杆4的顶部为内螺纹结构。本实施例中:连接杆4可以直接实现与上端的建筑物直接连接起来,方便实现与建筑物之间的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将该抗震支座投放于建筑的底部,连接杆4直接与顶部的建筑物连接起来,实现与建筑物连接,此时顶部支撑台3的上表面低于地表平面,直接同时底部支撑台1与连接柱2直接放置于地面底下,支撑脚11带动侧向板12直接投放于底部支撑台1的地面圆周处,由于侧向板12的地面为弧形结构,增大整体装置的侧边接触面,在出现地震等情况下,可以保证整体装置的稳定,增加整体抗震的稳定性,锥形台13与连接柱2之间的空间部分直接可以浇注水泥和泥土,直接嵌入泥土中,整体稳定性能增加,在出现地震的情况下,连接扣21连接的弹簧22出现倾斜的弹性形变,由于弹簧22呈周边设计,方便缓冲地震的震力,保证可以增加地震的抗力。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支座,包括底部支撑台(1),所述底部支撑台(1)顶部设置有连接柱(2),所述连接柱(2)的顶部设置有顶部支撑台(3),所述顶部支撑台(3)的顶部呈圆周状分布有带有中空内螺纹的连接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台(1)的底部呈圆周状轨迹分布有支撑脚(11),所述支撑脚(11)的外围侧面固定有截面为弧形结构的侧向板(12),所述底部支撑台(1)的竖直方向的底部固定有锥形台(13);/n所述连接柱(2)的外侧面等角度固定有连接扣(21),所述连接扣(21)的内侧连接有弹簧(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支座,包括底部支撑台(1),所述底部支撑台(1)顶部设置有连接柱(2),所述连接柱(2)的顶部设置有顶部支撑台(3),所述顶部支撑台(3)的顶部呈圆周状分布有带有中空内螺纹的连接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台(1)的底部呈圆周状轨迹分布有支撑脚(11),所述支撑脚(11)的外围侧面固定有截面为弧形结构的侧向板(12),所述底部支撑台(1)的竖直方向的底部固定有锥形台(13);
所述连接柱(2)的外侧面等角度固定有连接扣(21),所述连接扣(21)的内侧连接有弹簧(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抗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11)与所述侧向板(12)之间为一体结构,所述侧向板(12)之间形成半径大于所述底部支撑台(1)的同轴圆的轨迹。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致荣谭华跃邓攀相森
申请(专利权)人:钟致荣谭华跃邓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